2006年9月25日 星期一

再訪大鋤花間

去了兩次之後,主人說要搬家了,因為他是租用林班地,林務單位不准他們種咖啡,更不能經營咖啡店。聽到這樣的消息,真是惋惜萬分。主人說他原本就在附近有買果園種咖啡,這邊結束後,就遷到那邊去。

大鋤花間

幾個月前,網友kuo的相簿上貼出了一張照片,角度和上面這一張差不多,說是在東山鄉的一家咖啡館拍的。我一看就猜:「是在大鋤花間拍的」!果然沒錯。 其實,大鋤花間搬家後,我都還沒去過。但是主人之前說過,新址是在一處視野良好的小山上。

上個禮拜天,終於有時間繞到這地方來玩。新的咖啡生態農場,還是以自己搭建的木頭建築為主,但有更多的藝術創作。最吸引人的是鐵皮做的彩繪燈籠,夜裡來此一定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風味。

另外我極欣賞的是這個木刻牛頭和牛車的搭配。

洗手間裡也有很有意思的創作喔!

從這個視野良好的小山崗上往西邊看,天氣非常好時可以一直看到布袋港,甚至更北的麥寮六輕港。右邊可望見台南縣第一高峰大棟山,左邊是崁頭山。

我們到得早,佔據了人們最喜愛的角落。腳下是錫蘭橄欖的鮮紅新葉,遠方的山林和果園十分蒼翠。喝著美味的咖啡(忘了拍照),吹吹涼風,真是爽快!

想要繼續漫步閒逛的心情引著我們離開寶座。在咖啡園和附近的果園隨意走走。咖啡樹上的果實正在成熟中,像寶石般在深綠的葉叢間閃耀。

知道這個地方還在,真是高興!

大鋤花間交通資料:

位於關仔嶺到仙公廟的縣道175線11.5K處。由關仔嶺溫泉區往水火同源的路上一路可以看到往仙公廟的指標,順著走即可。正式的路標175線起點是寫往南寮、橫路。從南部去也可由六甲走縣道174線往楠西,到橫路轉進175線。

縣道175線沿山而行,景色優美,很值得一遊。

連絡大鋤花間:電話 0952001821,信箱 dachu@ms95.url.com.tw,主人:郭雅聰。

在網路上找到其他人所寫的大鋤花間:

濁水溪知塵園地:田園咖啡:大鋤花間

南方青年:大鋤花間

補記:這次經過175縣道,很驚訝發現處處都是賣咖啡的店。三、四年前只有仙公廟附近三家,現在卻好像有上百家的感覺。

東山有種那麼多咖啡嗎?不是說林班地不能種?原先的果園改種咖啡,也要數年才能收成。會不會像古坑一樣,開始有人採買外國豆子混充台灣咖啡?

不過,大鋤花間的咖啡,我倒是很信任。因為主人很有生態和人文意識,人又誠懇。他是最早(20多年前)在此種咖啡的人,經營手法一直很樸實。

20 則留言:

  1. 又有好去處了!
    蚊子多不多呢?不知從何時開始,蚊子咬我後,我就會好幾天才會消腫,是一種過敏反應。上次去五號樹屋就被咬得很慘 ;(

    東山幾年前就開始種咖啡了,應該有收成。仙公廟前的黃老闆自稱是東山第一個烘培咖啡的,再經由產銷班推廣。我買過他的三種咖啡回來泡,一般的就不錯,煮久一點還不會酸。金鑽送人了,能量咖啡還沒試泡,不過在那邊喝過,有發酵的味道,喝完感覺有一點醉。

    目前嘉義中埔也中一堆咖啡,明年開始大收。花蓮舞鶴聽說也要開始種。不過烘培的技術我覺得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關鍵。台灣農民會藉由咖啡得到另一個翻身的機會嗎?

    回覆刪除
  2. 看了好想去,上次介絡台南縣(好像是新營)的山間咖咖店也想去,
    真想去台南玩....

    回覆刪除
  3. bodu,
    上次介紹的是新化的五號樹屋。
    有空的話,可以安排來台南玩啊!

    thau,
    蚊子是一定不少的。不過十一月之後應該蚊蟲就大量減少了。可選擇冬天出遊。

    回覆刪除
  4. 看起來好像挺不錯的地方^^

    不過我很好奇,怎麼換地方那麼快就可以收成咖啡,一般至少要種五年以上的咖啡樹才能收成的。

    其實只要是現烘一星期以內的阿拉比卡豆,豆子品質不要太差,都是很甘甜的喔,我喝咖啡從不加糖的,judie,我回台灣可以烤豆子請你喝喔,R牌咖啡呢~哈哈。

    回覆刪除
  5. 據我所知,大鋤花間現址原本就是他們的咖啡園之一,咖啡樹都種了好幾年的。

    其實我並不特別愛咖啡。是到東山玩過後才開始欣賞咖啡的。

    Rebecca,等妳的現烤咖啡囉!

    回覆刪除
  6. 讚!
    東山的咖啡我只喝過一次,是在白河賞蓮的時候,小老闆開著改裝車,載著自家生產的咖啡在附近跑.產量不多,口感還不錯,沒有我不喜歡的酸味(有人極喜愛).

    回覆刪除
  7. 奇怪今天話特別多。

    Judie, 我本來也不愛咖啡,直到喝到跟高山茶一樣會回甘的咖啡才愛上的了,而且我特愛酸咖啡,有果香的那種,哈哈。

    店小二,
    高海拔的咖啡加上淺培才會有酸味,你若不愛酸咖啡,記得選深培、出油多的新鮮咖啡就會很合你味口了。

    回覆刪除
  8. 我也要參加喔! ^_^

    妳們烤咖啡與喝咖啡,品嚐甜點的工作交給我就可以了! ^_^

    回覆刪除
  9. 真熱鬧,好像大鋤花間在這裡開了分店,喜歡泡茶喝咖啡的都聞香而來。味覺遲鈍的我感覺是只要地方跟人對了,喝什麼都好,不過當然還是肖想有機會一嚐 R牌咖啡的。

    另,我也很好奇到了晚上大鋤花間會是什麼景致。

    回覆刪除
  10. 我其實是個嗜茶者。但是有趣的事情是﹐一旦味覺和嗅覺被品茶鍛練出來之後﹐後來
    我發現品嘗咖啡也準。因為受到喝台灣烏龍茶習慣的影響﹐什麼都喜歡不加糖不加
    牛奶的純粹味道﹐所以喝咖啡也喜歡黑咖啡(black coffee)。

    對咖啡只知味道的人而言﹐酸和苦是個連續向度。火焙後的咖啡豆太青是酸﹐太焦
    了就苦。因著豆子本身種類的不同和產地大概有很廣的不同味道。我雖然沒有研究。
    但是因為喝烏龍茶﹐喜歡不青不焦半熟的習慣﹐喝咖啡也是喜歡酸苦適中。

    台灣南部的氣候適合種植咖啡﹐是飲料市場的新秀﹐味道細膩﹐品質聽說很好。但
    是很難說打不打得開國際市場。歐洲人喝咖啡比較多樣和細膩﹐所以台灣咖啡可能
    要鎖定歐市。美國是咖啡最大的消費國﹐但是大眾化到不講究精品。不過最近十年
    以來﹐美國中產階級和更有錢的消費者對不施化肥農藥的有機產品的需求很大。有
    不少人透過網際網路向台灣產地的茶農直接訂購高品質的有機烏龍茶。如果台灣的
    咖啡也能走有機和嚴格品管的栽培路線﹐說不定在面對WTO 的國際銷售壓力下﹐反
    而能走出自己一條精品專賣的路線﹐不需要跟印尼和中南美洲的咖啡產地做靠大量
    廉價農產品競爭的局面。

    台灣咖啡內銷的情況可能沒有辦法比照茶業。台灣人喝茶是深刻的文化習慣﹐已經
    培育出會做茶的年輕師傅和國內會品鑒茶的消費基本盤。台灣目前茶的年產量有百
    分之七十以上是先內銷﹐其他的才到國際茶市上讓外人搶購。但是亞洲生活在副熱
    帶或熱帶的人﹐自己種茶喜歡喝茶更勝咖啡﹐其實是因為有生理的需要。天氣奧熱
    的地方人的體酸容易堆積﹐必須喝鹼性的飲料來降低酸度減輕疲勞(所謂的清涼退火
    )。茶是鹼性飲料。但咖啡豆含chlorogenic acid ﹐是微酸﹐烘焙磨後泡出的黑咖
    啡酸鹼值大概是5 。所以在溫帶和寒帶地區喝咖啡的人反而比產地本身喝的人多﹐
    使咖啡在過去政治歷史上(現在經濟上可能還是)﹐ 成為弱勢國運銷到強勢國家的
    典型農產。

    回覆刪除
  11. 哈哈!大師出現了,讀得過癮哪...

    我也是咖啡因的愛好者,烏龍茶當然是上品,我都得請家人空運來荷,以慰我的台灣脾味,歐洲人其實沒比老美好到哪,咖啡豆種類多是多,很難買到夠好的,至今只有在葡萄牙喝過還可以的espresso而已,反而我這次在吉力馬札羅山腳下,買到的豆子味道至今叫人難忘。

    我還真的自己收成過豆子來烘陪,就在以前工作的扇平,一顆顆手剝豆皮還真是有夠瞧的,烘出來味道普通,可能畢竟不是專業吧!

    我覺得國內要發展咖啡外銷還是有一定難度,畢竟產量不夠大,文化也沒有印尼、巴西這些國家久,做做內銷新奇感到是可以,咖啡這種作物畢竟是非常耗人力的。

    我在酷暑的台灣喝咖啡的方法是先濾比較濃一點的咖啡,然後加入大量冰塊一口氣降溫,味道可以媲美冷泡茶喔~倒是看起來很高級的冰滴咖啡,喝起來反而很普。

    要加入品茶品咖啡品甜點(anion不怕胖嗎,哈哈 :P)跟自然愛好會的人做伙一起來好了,真期待回台灣啊 :)

    回覆刪除
  12. 原來咖啡的銷路,還跟人的體質有關係。這樣聽起來,好像弱勢/強勢國家的產銷關係,是天註定一樣,好無奈啊。但台灣的咖啡消費似乎也不少,Starbucks的開店密度應該是全球之冠,這應該不再是體質的問題,而是被養成的消費習慣吧。

    回覆刪除
  13. 原以為東山只有鴨頭和休息站說
    竟還有這麼多咖啡可喝
    下次要專門去一趟咖啡之旅..

    回覆刪除
  14. 在網上稍微找了一下台灣咖啡的歷史﹐跟網友共享 --

    台灣咖啡種植史短文﹕
    http://www.cafe2000.com.tw/EBOOK/ebook03.htm

    台大收集的台灣咖啡館歷史﹐只是一篇簡短的報導﹕
    http://www.education.ntu.edu.tw/school/history/News/2005/Jan-Mar/news20050208_3.
    htm

    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台灣只有兩縣不產茗茶(這裡不產的意思是指沒有大規模生產或
    是成品少量但有特殊風味﹐不是指完全沒有種茶)。一是雲林﹐二是台南。但是這兩
    縣卻開始重新有規模地出產咖啡﹐回溯日治時代的獨特產業。我看著Judie 介紹大
    鋤花間的照片﹐感受到的是台灣南島本地自然的風味﹐不是西雅圖星巴客。

    從產業歷史來看﹐茶和咖啡跟糧食作物非常不同﹐本身的道地風味往往和企業行銷
    要塑造的文化形象嚴重脫離﹐都是文化附加價值很高的園藝農產。我淺薄的見解是
    如果要推動有機優質的產業﹐應該要和產地的人文生態緊密結合﹐讓消費文化的主
    體性回到生產者而不是行銷者。

    茶和咖啡在台灣農業和歷史裡的同時存在﹐讓我又一次的體會台灣文化的特殊性。
    台灣是亞洲大陸邊緣的海島﹐南島文化和漢文化在這個島上交會融合﹐加上其他國
    家商貿來往的歷史痕跡。說台灣在歷史上屬於任何一種文化圈﹐都是故意片面的政
    治說辭。所以說﹐茶為什麼就非得中國味而咖啡就一定要連上西雅圖﹖我看著大鋤
    花間洗手間裡偷看的小孩和貓﹐心裡覺得很溫暖。因為我單純看到的﹐就是巧心經
    營的現代台灣。

    回覆刪除
  15. Tonyc說得好:「如果要推動有機優質的產業﹐應該要和產地的人文生態緊密結合﹐讓消費文化的主體性回到生產者而不是行銷者。」

    行銷者相對於生產者比較欠缺的是地域的主體觀念(例如,氣候,土質與人文環境),除非產銷為同一人。而行銷者有時比較像是個化妝師ˋ包裝者,把產品背後的「想像的文化氛圍」經過建構,轉換後,再陳列在消費者面前,提供文化氛圍的選購。消費者買的不只是單純的茶或是咖啡,還有那份無形的想像與價值。生產者本身是否認知到產地與產品之間除了純粹「供-需」關係之外,還能進一步深入產物文化的層次?(當然,只講究用比賽名次,來價格茶葉行情的文化是不夠的)如何成功結合,創造出價格以外的價值,有時,這與消費者的消費認知習慣也有相當的關係,因為如果消費者只以比賽等次,並以「價格=價值」為標的取向時,無法量化的人文生態價值就無法被顯現。對生產者而言,如何在「經濟利潤」與「文化產值」上達到合適的平衡是重要的,可喜的是,在台灣已經看見有越來越多的努力與用心。 

    台灣製壺長期受中國宜興製壺的影響,如何創造出台灣自己的壺藝文化,也已經有人默默地耕耘,例如,製壺師鄧丁壽,在921地震後,有感於重建區中感人的,不畏困苦的生命力,特別以地震後從地底深處翻露出來的礦石為素材,融入在他的製壺創作中,紀念這個屬於台灣歷史記憶中,從哀傷ˋ苦難與人在大地中掙扎的生命力表現的文化意義。獨特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回覆刪除
  16. 這個台灣政府架設的農業易遊網站﹐對一般要了解台灣加比 / 咖啡歷史和目前產地
    營業情形的人﹐提供輕鬆簡明的介紹。如果你要大致知道咖啡的種類和味道﹐點選
    邊欄的“挑豆專家”﹐有表教人一目瞭然。

    http://ezfun.coa.gov.tw/v3/suggest_dispatch.php?issue=15&func=main

    我這茶痴竟然在教人喝咖啡﹐發現自己對精緻的園藝文化有廣泛的興趣。其實這後
    面有更大的思考圖像﹕實在是期待台灣“經濟發展”的模式有新思維。比方對替代
    能源的研究﹐研發防治生態污染的農業和海洋生物科技。這樣的智慧資源﹐才
    能使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甚至成為這些國家工業突破升級的咨詢。台灣的教育應
    該在這方面投資人才的培育。不要老是跟看起來好像是快速發展﹑卻是爛墾污染的
    中國經濟比便宜貨。經濟形態要跟中國有別﹐才能吸引不一樣的外商跟台灣合作﹐
    除了電子晶體業之外﹐在其他方面一樣保持台灣國際另類的競爭力。

    回覆刪除
  17. 感謝店小二和Tony提供豐富的資訊,還把討論方向帶往台灣創意產業如何更具競爭力的方向。

    這方面我也關心,但實在是很不懂,所以只能拍手叫好,無法搭腔。

    提供一個有趣的資料:大鋤花間的咖啡烘培,是用爆米花機!請見:愛上大鋤花間。很有鄉土氣息又有創意的做法。

    回覆刪除
  18. 感覺很「天然」、舒服的咖啡館呢!

    回覆刪除
  19. 感謝你的消息....我一直期待著它的重新開幕

    回覆刪除
  20. 昨天剛上去,山上沒下雨,卻可以看到平地上的雲在下雨,第一次看到,可惜沒帶相機.
    除了咖啡,甜點還不錯,咖啡奶酪沒吃到,吃了咖啡芋香,不會太甜.另外店主還讓我朋友玩青蛇(溫馴無毒性),牠常常被誤認為是青竹絲,頭型跟眼睛是分辨的特徵.店主抓到新的就會把舊的放走,可惜平地太熱,不然很想委託店主抓一隻來飼養.
    由關仔嶺到崁頭山走175縣道路況不錯,到關仔嶺泡溫泉的朋友若到此看夜景,我覺得媲美古坑華山一帶.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