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聽說台鹼旁邊的木麻黃林中有很多鷺鷥棲息,去看了幾次。一棵樹上有時有兩三窠,小白鷺、牛背鷺、夜鷺都有,整座樹林飄飛著羽毛,咕咕嘎嘎叫聲盈耳,黃昏時白鷺和夜鷺「換防」的景象特別有趣。可惜開了新路之後,這片鷺鷥林已經消失。
在探訪鷺鷥林時,也曾溜進廢棄的台鹼廠區。後來又發現這個舊宿舍區,寂靜荒涼,有些房舍過多次增建修補、有些廢棄傾頹,有幾棟房舍花園扶疏、空地上看得到豆棚瓜架菜畦,顯然還是有人住的。
還曾去過一家利用舊宿舍開的咖啡店。花園整理得很美麗,屋裡屋外都有蚵殼做成的裝飾品,頗有趣味。女主人是在這裡長大的,因為喜歡這裡的環境和悠閒的生活情調,多年後回鄉向親戚承租宿舍來開店。
可是後來才聽說,這是一處有嚴重汞污染的土地。台鹼早期製鹼曾採用水銀電解法,留下大量的汞污泥,另外還有五氯酚和戴奧辛的污染。雖然主要的污染是在廠區的土壤,但鄰近的宿舍區也多少受到影響。為此,原本就越來越少人住的老宿舍區,人口更是大量流失。
這次去,沒有留意那家咖啡店是否還在經營。整個宿舍區仍然安靜荒涼,少數院落仍然整理得很漂亮,看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離開了。
看到資料說,當地文史團體希望台南市政府將這些宿舍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加以保存,但是今年七月審查後的決定是:只指定廠區內的日式辦公室為歷史建築,舊宿舍區不指定。市政府僅建議文史團體和所有權人中國石油化學公司協商此區保存和再利用的可能。
台灣各地的日式舊宿舍已消失大半,台鹼這一片,恐怕還是拜污染之賜才能夠留到現在。在整治污染的工程尚未完成之際,短期內可能還會維持原狀吧。目前看來最大的得利者大概是婚紗業者,他們常帶著一對對新人到這充滿舊時代趣味的場景來取鏡。關於台鹼的簡史和污染問題,請參考〈黃煥彰:失落的記憶─台鹼安順廠〉及行政院環保署中石化安順廠污染專題網站。
台鹼宿舍區的荒涼美感,真的頗吸引人,好像也該訴說些淒涼的故事。找到這樣一篇文章:遺忘的死城--台鹼宿舍。
也找到以前去過那家開在台鹼宿舍區的咖啡店相關報導:人境廬咖啡。
台鹼‧河流故事館
回覆刪除http://www.ewho.idv.tw/
1. 會有污染,並不是生產的過程出問題,而是在關廠後沒有好好的處理遺留下來的那些原料及廢棄物!
回覆刪除2. 上文中說主要污染在土壤, 其實最麻煩的是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水池底泥的污染, 土壤不會亂跑,整治時就是挖除! 水會四處亂竄(尤其是地下水),那才是麻煩的地方!
3. 留下來的這個爛攤子,婚紗業者不是唯一的獲利者、那些教授、顧問工程公司以及環境檢測業者等,多少都有分到一杯羹,等將來開始補償民眾及環境復育的時候,這個案子比起中壢的前RCA工廠污染案,不知要大上幾倍,依照台灣的慣例,緊接著可能又是一堆弊案....
台鹼...老實說,我也還沒去過
回覆刪除等計畫告一段落再去看看
看了網路上黃煥彰的幾部短片
感覺是個非常淒涼,污染嚴重的地方.
cation 的觀察真是一針見血。公視我們的島也報導過台鹼安順廠的案子,當時只覺得好多錯失和不義,而人的生命就在裡面糾纏,卻沒注意到這些結構上的問題。
回覆刪除cation 的確點出從一般報導和遊客看不到的角度,甚至也點出只從環保問題切入的盲點。
回覆刪除台鹼污染整治工程已經開始,估計8年完工,要花20億。這20億大餅當然是環保、工程相關業者的良好機會。記得很久以前和一位化工教授聊天,我憂心台灣的污染狀況將會使台灣成為廢墟,他卻很樂觀地說有發生問題才會帶來新的研究新的發明,所有的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後來才逐漸明白,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中,解決問題和商機是緊緊扣聯的。
鹿耳門地區以水產養殖為主要產業,發現污染後,損失非常大。政府的補償再多,還是無法解決此地產業前途問題。而因為污染而帶來的污名化,更是讓這個地方蒙受嚴重損失。
所以,台鹼宿舍區的文化資產價值,是否可能創造出這地區的另一種發展機會?和鹿耳門天后宮連在一起,這一帶也會是很好的「台灣歷史文化見本區」。在地文史工作者似乎也很努力朝向這方向走。
所以, polanyi,除了「淒涼、污染嚴重」之外,這裡應該還有很多待挖掘的內涵啊。
記得以前有個搞劇場的朋友曾竟這樣質疑過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運動:
回覆刪除到處都在販賣社區文化,到處都有文化節,什麼時候台灣會有個「烏腳病文化節」呢?
把台鹼舊宿舍搞成個商機其實是個不錯的主意,但問題是商人會販賣的是哪一部份呢?
是日造舊宿舍的風華?還是被污染的土地的污咽?
如果污染的問題和那些被扭曲的生命的記憶,可以像綠島監獄那樣被處理
被正面面對,當成一個展覽或是「商機」來處理
雖然對受害者和土地來說非常殘忍
但是比起忘卻或壓抑
拿這些東西賣「污染財」、「血淚財」是好多了
很不喜歡自己講這些話的語調
但是面對現在的台灣
好像除了這樣的處理
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了
影子的討論很有意思。值得再多思考。
回覆刪除疾病、污染的記憶,如果能正面面對、做成記錄來展示,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是本地人,會欣然擁抱這種素材嗎?如果本地人選擇忘卻與壓抑,國家、或是其他熱心人士,卻打算把這個當成社造重點,那會不會讓這樣的文化建設遠離在地人的心,不但得不到支持,甚至引起當地人長期被污名化的疑慮?
保留污染現場的記錄、留下生命史見證,做一個歷史館,但必須說服人這已是歷史,是用來記取教訓的。同時也必須展現社區新生機。我覺得社造一定要照顧到當地人的感受、為當地社會帶來希望。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是國家做的。綠島觀光中的創意,有很多是外地人搞的。我想任何地方要重新詮釋在地歷史、搞出文化商機,還是需要國家的支持、外地熱心人士的介入。不過,在地人的參與和認同,仍是不可缺的部分。
我只是隨意想想。很多事情還是得就實例來討論。
看到波、cation、影子的留言,覺得部落格書寫真有意思,簡單的遊記可以引來很多新知識和新觀點的交流,拋磚引玉效果真大。真的很感謝各位,增進了這平凡部落格的可看性。
影子的發言真的很有意思,害我也想很多。
回覆刪除我觀察並猜想,之前社造的人士(以及里長與市民代表之類的人)
多想要找出社區驕傲的東西,能行銷出去的東西。
畢竟歷史是多面貌多觀點的。
辦台南溼地賞鳥節之類的,
當然比台鹼污染文化節還要能吸引遊客。
我想的是,
目前,我們的社造熱潮,曾經讓文化活動「失真」,
社造人走得回來嗎?
我們曾經不敢去面對我們的傷疤,
現在又可以嗎?遊客又買帳嗎?
我以為社造,並不會只留在自我安慰,也不會只有販賣行為。
它是可以成長,互相影響。....
慢慢總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