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野草莓學運 】網摘 (11.19)

期許:

尋找學弟妹──捍衛言論自由

以如今台灣政治對立之尖銳,任何議題和意見都很容易被曲解抹黑,但還在校園裡的你們,年輕、單純、充滿理想和熱情,無涉於政壇和社會上的利益糾葛,比任何人更有可能取信於社會上沉默的多數。

陳俊光:與廣場學生談那把火

如果有學運份子應該為這個悲劇負責,那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學運份子(野百合)、而不是你們(野草莓):因為我們不夠努力,所以才會在台北街頭再現戒嚴景象、才會有警察搶奪民眾手中的國旗。當然,最應該為此負責的是曾參與保釣運動的馬英九先生,因為他才是國家權力的代表。


楊翠:孩子,生日快樂!

我的兒子,在他滿廿歲的那一刻,加入野草莓,以青春溫柔的聲音,反抗他曾親身領受的國家暴力。


湯志傑:別把民主從台灣的珍貴資產變成負債

附:同學們,歷史會記得你們的


批判:


賴建寰:學運如何再出發之一 校園運動的結構與反省

賴建寰:學運如何再出發之二 嘗試與出路
(野草莓出現之前,發表於台灣立報 2008.10.22 & 29)

徐沛然:野草莓的困境與突破


楊偉中:不野,也並不草莓的學運

如果你真的在廣場上觀察學生,將會發現野草莓大多數都是沒有黨派屬性與成見、往往是第一次投身「運動」與公共事務的青年學生。發展一個超越藍綠、獨立自主、溫和理性的學運,也是他們想要追求的目標。在廣場上,沒有當年野百合魅力型的學運領袖,決策小組其實是庶務總管。沒有學運團體的路線角力,多數僅存的學運社團對是否投入仍心存觀望。廣場上有的是生澀、但不斷在實踐中改進的民主討論、組織運作和運動手段。

torrent : 學生運動的「複雜」

從野百合開始,學生一開入廣場,就被膜拜…..

torrent : 野草莓中,我們記憶與遺忘


旁觀:

MJ : 回家吧,野草莓

野草莓的三項訴求在國際上已經開始發酵囉,目前最高點是國際性政治雜誌 Newsweek完全寫出了野草莓訴求,證明即使馬英九故意不理會你們的聲音,這些壓力在未來還是會從國際上逐漸壓在他身上。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代貼】吳叡人:讓野草莓團結我們吧!

農人們!拿起鋤頭深耕吧讓野草莓因土地而勇壯
工人們!拿起鐵鎚敲打吧敲打青春與勞動的搖滾樂

鄉民們!揮舞十指傳送越界的訊息吧你們野草莓偉大的使節

學者們!走出書房吧讓野草莓為你蒼白的理論著色

作家們!拿起筆書寫吧書寫野草莓帶刺的甜美你們失落的青春

歷史家們!睜大眼睛觀察記錄吧紀錄野草莓的生長全新的歷史

老師們!帶著同學到廣場上課吧讓知識長大長大成結實的生活

戀人們!牽著手到廣場散步吧讓你的幸福呼吸野草莓喜樂的空氣


市民們!到廣場散散步聊聊天吧讓自己變成一顆顆野草莓滾動滾動

滾動到廣場的每個角落滾動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滾動到鄉村的每一寸土地


我不認識你,你不認識我,然而我們在一起。

有一種奇妙的想像在蔓延,擁抱我們碎裂的島,受傷的島。

讓野草莓團結我們吧。


(吳叡人 2008/11/14)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野草莓學運】絕望與希望之火


野草莓學運形成遍地開花的熱況,台北之外,台南率先形成場子,接下來台中、新竹、高雄一一出現,最新消息是嘉義在明天也會在228公園集結。

修改集遊法的訴求,已得到政府的回應。國民黨和民進黨都宣稱支持修改集遊法,但行政院說修法還得看主流民意,也許會召開公聽會。今夜廣場上學生經過冗長的討論之後,認定這是放風聲、沒誠意,而且公聽會向來根本無法影響立法過程,因此決定即使有公聽會也不去參與。

原先就很努力在推集會遊行法修改的團體,也站出來集力。11月12日,人民火大聯盟和台灣社會論壇等立場較左的社運團體,將到立法院要求廢除集會遊行惡法,並將到自由廣場聲援學生。

在野草莓充滿活力和希望的時刻,卻發生一件意外。一位八十歲的老先生帶著深深的鬱怒,在自由廣場附近自焚。他的憤怒主要針對馬英九總統,對他在陳雲林來台期間所表現的卑屈非常生氣。廣場上的學生們對此突發事件感到震驚、哀傷。一位學生說,他感受到這位老伯很絕望,他可能渴望透過這個場子把心聲傳達出去,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這個社會有多少隱藏的痛苦憤怒,對近日警察濫權、國家主權不保等情況多麼不滿,希望政府能傾聽這些心聲,了解人民的痛苦。

廣場的媒體小組緊急發出說明,對弱勢者的聲音長期不被聽見感到難過,並宣示盡力傾聽弱勢的聲音,與他們站在一起,這也是這個場子成立的初衷。

料想主流媒體的報導可能扭曲偏頗,在此將一手資料留在這裡:

自焚者留下的遺書表示:

我姓劉名柏煙,今年80歲,民國39年入國民黨,被國民黨欺侮30年,看不慣就退休下來。最近發生這些事情。不曉得總統有什麼感覺,我看,行人在路上拿著小國旗折斷,我看,很多警察打人都沒有事。聽說,民眾被抓起來16個還要判罪,那麼一千多名帶警棍打民眾的警察是不是要記大功。陳雲林跟總統見面時,用手指著總統說你、你、你,我看,總統很高興的樣子,我作國民黨員的,看了很慚愧,如果你大陸派更上一級的來,總統不就要跪下來了嗎?我看,你總統這樣做的很不公道,最好總統來個大赦,把所有的大事小事化無,這樣比較沒事,還可以表現總統的仁慈之心。

遺書及現場照片


那弱勢者激烈抗爭的絕望之火,燒出統治者的不仁不義,映照出台灣人在馬政府治理下普遍的失國危機感和基本人權被剝奪的痛楚。火光之中,隱現國家機器的惡靈與權力遊戲下的自私陰影。

然而,野草莓學運在藍綠對峙的緊張中、民主倒退的疑慮中、基本人權被踐踏的時刻中,重新燃起了台灣社會的希望之火。各方支援的力量,或許將擴散成為更廣泛的社會力。不分立場是藍、是綠、是紅,人權是最大公約數,在野草莓的凝聚下,說不定有機會開創真正超越顏色、站在基本價值立場的公民運動。


最新動態請參考:野草莓學運官網





↑ 野草莓在自由廣場聚集,垃圾有認真分類,深獲好評。


↑草莓汽球,暫時成為這個運動的標記。


↑ 雨仍然下不停,陽光短暫露臉。


↑ 在廣場上又一夜。學生們已經習慣在此作息。


※廣場上已經不接受捐款,也不接受物資。已經太多了。請關心者前去一起靜坐或靜走就好。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野草莓學運】網摘(11.10)

檢討與詮釋:


BlackbearTW 野草莓學運的框框

 攝氏17度的風雨下,靜坐學生對這場運動自我命名為「野草莓學運」,這真是一個自嘲也反諷成人社會的勁爆名號。彷彿一個叛逆的冷笑,你們老說我們這個世代是不能抗壓、容易受傷的草莓族,卻又要對我們賦加太多的想像與使命。 他們只要做自己,要當「有刺的野草莓」,不當成人眼中的草莓,也不當你們老人家嘴上什麼「第二枝野百合」。 讓這群野草莓在台北的自由廣場,自行迎向寒風冷雨傲然生長吧;台南、高雄、新竹、台中的野草莓也開始叢生搖曳,嶄新的世代風景就在土地的寒冬醒來。放下那些傲慢與偏見的框框,我們只要向他們聆聽與學習。

torrent  學生運動的「複雜」

它一開始的定位,應該不是個學生運動,而是個公民運動,也希望變成公民運動,所以當有可能變成學生運動時,有人就碎碎念:「學生運動?不要吧~~XXX難得幹場正事,要他好好喬一下」。而回溯這幾天的發展,它在社會定位、自我定位下,慢慢發展成「糾察線、廣場、代稱」的學生運動。它可能因為學生參與人數眾多的實力原則,也可能是媒體這樣定位,或許又是在藍綠惡鬥下僅存的最安全位置。

oikos-taiwan  <野草莓>一個參與台中靜坐活動的個人觀察

學生們的靜坐活動攪和了政府與諸多新聞媒體的美夢,以致於當許多在網路上的「前輩」或許是善意、或許是倚老賣老地勸說學生應該認清社會運動的現實與殘酷時,我倒以為學生們已經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任務-哪怕諸多新聞媒體繼續以冷言調侃這些在冷雨冷風裡的學生,但這個阻斷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從某個角度來看,靜坐隊伍其實是無能的,因為他們必須-也只能-固守在現場,甚至熱情民眾的踴躍捐輸與遠道而來的幫忙打點都讓他們顯得更無能了。但他們卻又是有能的,他們扮演了無可取代的意志。這其實比較像是一個靜靜地承擔的角色,而不是在某些想像裡的、那種激情而浪漫的運動者角色。

annpo 我必須一再提起,才能烙印你們,對他們。 

樂生、集遊法、野草莓

葉蔭聰(香港獨立媒體)  台灣「野草莓」的前後

我的想法還很不成熟,不過,有一點我是頗為肯定的,台灣學生這次抗爭,需要從另一些參考點思考。而且,超越藍綠不是光靠嘴巴,如果有人認為,藍綠以至統獨二分,是台灣政治的魔咒,那麼,更不應害怕弄髒雙手,要去尋回一個民主社會應有的價值,而人權就是最基本,而防範警察國家是所有社會該有的本能。

Kojeve 自由民主世代卑微的訴求

是的!我們「違法」靜坐。但我們依舊感謝那些「波麗士大人們」在強制驅離我們的同時,小心地呵護著我們。我們批評的從不是那些第一線忙碌、飽受壓力的警察,而是那些動員大批警力、逼使他們必須跨越法治人權界線進行維安的決策者。我們憤怒的是,當民眾的人權與自由受到侵犯時,執政者可以置若罔聞,甚至轉移大眾的焦點力挺公權力違法的施行。

【野草莓學運】學生的一些心聲


野草莓學運 學生的一些心聲
 


下午在twitter上看到很多人推這個短片。晚上回到家才有時間看。

是的,我和眾多推友一樣,飆淚了。當然,有些段落很可愛、有點好笑,令人感到「青春無敵」。

野草莓世代,是台灣三十年民主運動的珍貴果實,是自由的空氣所培養的,是自主意識的土壤中生長的,是人權思想澆灌出來的。

他們不是溫室中需要呵護的草莓,是野地裡大膽前進的野草莓(刺莓)。

【野草莓學運】野莓之聲 MTV



野莓之聲

詞曲:nelleven
剪輯:rootking

歌詞:

我已經睜開眼了 撐過甦醒的疼痛
我伸開雙手迎接四方的風 抖落刺骨的操縱
我不是溫室花朵 你也不用假裝溫柔
我學不會你們虛偽的臉孔 只會、真實、面對、自我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們背叛自己以後 不要連我們一起出售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丟棄了信念以後 灰燼裡我們選擇出走
安靜不代表認同 和平不代表承受
你的傲慢再一次燙傷了我
這一次我不會沈默
*repeat 副歌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野草莓學運:集遊法違憲,人權變不見

野莓之歌:


我已經睜開眼了 撐過甦醒的疼痛
我伸開雙手迎接四方的風 抖落刺骨的操縱
我不是溫室花朵 你也不用假裝溫柔
我學不會你們虛偽的臉孔 只會、真實、面對、自我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們背叛自己以後 不要連我們一起出售
我們有屬於我們的夢 我們有我們的話想說
在你丟棄了信念以後 灰燼裡我們選擇出走
安靜不代表認同 和平不代表承受
你的傲慢再一次燙傷了我
這一次我不會沈默
*repeat 副歌


一些關於這次學運的網摘:

豬小草:野莓之聲

billypan:野草莓學運,誕生!

抱玉:就1106學生靜坐致趙少康先生

Melsm: [野百合2.0]潔癖? -- 2008年學運記事之一

黃厚銘:給1106行動同學們的公開信

Lorenz:給學生的一封信:請堅持你們對台灣社會的純潔、熱情和批判力


資料‧紀錄:

薛香川秘書長回應學生的逐字稿

換日線:Y!LIVE,我們的媒體,我們的聲音!

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We Shall Overcome

學生聚集的人數大約三百多人,大家把手緊扣在一起,一邊大喊:「和平!人權!」,讓警察得花很大力氣才能解開。一個個被架出去後送上車。在車上學生們高舉著手喊口號,外面圍觀的民眾鼓掌、豎大拇指相送。




人越抓越少,留在圈內的人繼續唱歌、喊口號、緊緊扣在一起。



有些人被直接抓著推出圈外。女生被拉扯推出後,坐在地上哭泣,也有人直接躺了下來。結果在外圈有人出面牽手保護躺在那裡的女生,被推出圈外的學生在這裡又慢慢坐成一堆,繼續有人帶領著喊口號。





抬到後來,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剩下不多的靜坐者仍然堅持著。





看到女老師躺在地上被男警員粗暴拉扯,有學生衝過去大喊:「你們不能這樣對待女老師!」



下面這位是驅離行動的現場指揮官。



圈內都被驅散後,原先在盾牌外又形成的靜坐圈,也開始被拖被抬,送上警備車。

不在靜坐區內的學生,跑到人行地下道頂上,把寫了三大訴求的牌子繼續舉得高高的。



被驅離的過程中,學生和老師們所表現出來的和平、堅定、勇敢,讓圍觀的民眾十分感動。有些在外圈負責處理庶務的學生們,沒有被抬,但看到同學們遭到硬拉硬抬的場面,很多人都哭了。

學生們早已決議若被驅散後,要轉到自由廣場繼續靜坐抗議。幸好並未被送到很遠的荒郊野外,而是在台大附近放人,所以很快就有不少人轉進自由廣場,人數甚至超過行政院前的靜坐者。

這個行動將繼續下去。

轉進自由廣場後不久,參與這次行動的老師們在現場舉行記者會,說明老師們的立場是贊同學生的訴求、抗議馬政府濫用警察權,此外,作為老師有必要協助具有理想性的學生。不過,場子的主體仍然是學生。

學生們透過分組代表形成決策中心,並經常分組討論,逐漸摸索並發展兩天內迅速成形的學生運動。

學生們相當不願意看到政治勢力的介入。

深夜時分,自由廣場的牌樓下安睡著兩百多位累了兩天的學生,他們還打算繼續坐下去,直到馬政府給予正面回應。


更多照片

驅離現場短片

tag:TWAction1106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黑色青年1106 Action


↓ 台南神學院的學生在11.6下午短暫加入靜坐,因為必須趕回台南,5:30一起唱了「禱」,向大家告辭,為台灣這塊土地禱告祈福。



昨天在離開現場前,葉啟政教授到場關心,被請上前講幾句話。
葉啟政是台灣大學社會系退休教授,二、三十年前就相當關心民主自由、人權議題,但一直和政治界保持一定的距離,始終以獨立知識分子的立場介入公共議題,非常受人尊敬,也是我長年以來最尊敬的教授之一。在場的老師大多是他的學生,學生都是他的學生的學生,他到場讓全場振奮、感動。他說話時很多人都流淚了。

當時已經天黑,未能拍照。簡單記下葉教授在場的發言(可能不是很準確,因為是在黑暗中塗寫速記的)。葉啟政說:

想都沒想到十幾二十年的情景,今日又重演,實在很痛心很痛心。這幾天一直在問: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但是看到年輕人出來,覺得看到了希望。台灣社會還留最後一根香火,就有希望。我很不希望站在這裡,我的棒子已經交出去,但是來到這裡,又覺得有義務向大家致意。你們是這個社會的希望,你們要撐下去,為台灣的下一代負責,目前這個政府就是不負責任,不為下一代著想。國家機器用暴力對付人民,人民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反抗,這是永恆的鬥爭,我們要靠意志力來戰勝。



關於葉啟政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6行動聲明

抗議警察暴力!捍衛自由人權!

從11月3日開始,中國海協會代表團來臺與政府簽署各項協定,同時在臺北各處,就陸續出現警方藉「維安」之名,對各類以和平方式表達不同意見者,進行粗暴的盤查、損毀、沒收、禁制、拉扯、驅離甚至拘捕。絕大多數遭致警察暴力相向的民眾,根本不曾靠近陳雲林人身,有的市民甚至只是路過、停留或單純拍攝記錄,即遭受上述對待。

透過媒體畫面傳送,我們驚覺事態嚴重—這已經不是維安有否過當的技術問題、更不只是政黨認同選擇的問題,而是暴力化的國家公權,對市民社會的嚴重挑釁和侵犯。所有彷彿戒嚴、罔顧自由人權與民主價值的管控鎮壓,連執政黨的國會議員都質問行政院長;卻只見身為最高責任主管的劉揆,仍在輕佻地詭辯和推責。實在令人既錯愕憤怒,又深感羞辱和不安。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要強化兩岸經貿交流,也必須透過降低臺灣的民主自由程度、以達成與中國同樣極權統治的水準嗎?

才不過短短幾天,臺灣人民好不容易匍匐建立的民主自由體制,在滿城的警力、威嚇的氛圍與強勢的防堵中,幾近崩解。我們政府,在如同警察國家的武裝保護裡,自我陶醉於「歷史性儀式」的想像、與酒酣耳熱的輪番大宴中。於此,憲法所保障人民的自由言論與行動權利,完全地被擱置、甚至忘卻。

因為多數的強勢作為根本違憲違法,無怪乎鏡頭前沒有一個警察能理直氣壯說出,他們根據何種「法律」,執行這般上級交待的勤務。警察原是保護人民的公僕,如今在這政府由上而下的嚴峻要求中,競相成了限制與懲罰人民表達意見的打手。我們無意歸咎個別只能服從上命的員警,相對的,我們嚴正要求下達此一惡令的政府高層,必須負起最大的政治責任。

我們只是一群憂心臺灣混亂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大學教授、學生、文化工作者和市民,在沒有任何政黨與團體動員及奧援的前提下,十一月六日(四)上午十一點,將自發性地集結於行政院大門前,以「著黑衣、戴口罩」作為沈痛抗議的象徵,並牽手靜坐至訴求達成為止。我們的訴求是:

一、 馬英九總統和行政院長劉兆玄必須公開向國人道歉。

二、 警政署長王卓鈞、國安局長蔡朝明,應立刻下臺。

三、 立法院立即修改限縮人民權利的「集會遊行法」。

共同發起人:

李明璁(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范 雲(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洪貞玲(臺灣大學新聞學所助理教授)
何東洪(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張鐵志(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後選人)
陳育青(紀錄片工作者)
林世煜(文化工作者)
胡慧玲(陳文成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李昀真(臺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張勝涵(臺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吳沛憶(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陳柏屼(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陳家慶(臺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余崇任(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彭維昭(臺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楊緬因(臺大人類系二年級學生)
李東諺(政大臺史所一年級學生)
王聖芬(臺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冠和(臺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張之豪(市民)
羅雅珮(臺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藍士博(政大臺文所碩士班))
李怡慧(四方報編輯)
蔡耀緯(台大歷史所碩士班學生)
王賀龍 (台大材料系三年級學生)
鄭友淳 (開南大學觀光系學生)
蔡昀祐(清大人社系三年級學生)
李俊達(東吳哲學所碩士班一年級)
阮俊達(市民)
溫若含(政大臺文所碩士班學生)
吳岳勳(政治大學心理系三年級學生)
曾嬿融 (臺大社會所二年級學生)
黃威霖(台大政研所碩士生)
李孟珊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劉維民(臺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李沛宜(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葉冠妤 (臺大新聞所二年級學生)
賴力安 (北醫公衛所碩士生)
廖國翔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劉美妤(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江欣盈(中研院國際研究生)
王胤豪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吳鑒恆 (台大法律系學生)
李泳泉 (台大圖資系三年級)
孫聖昕 (台大圖資系二年級)
張宛婷 (台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三年級)
張宇慧 (政大教育所一年級學生)
童筑含(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田孟凌 (台大地理系二年級學生)
林子涵(台大社會系五年級學生)
黃靖傑(北大社工系三年級學生)
楊傑宇 (高雄醫學大學學生)
蘇千雅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三年級學生)
王祥維(台灣國民)
林 翰 (台大人類系五年級學生)
魏琤郁 (台大戲劇系五年級學生)
高章原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許淳傑(台大生化所碩士生)
許亞傑 (台大資訊工程系二年級學生)
江俊寰 (台大社會系六年級學生)
吳文瑄 (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蔡承翰 (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學生)
陳秀昌 (台大物理系二年級學生)
施彥廷 (台大社會系系學會長)
盧敬文(長庚大學醫學系四年級學生)
邱昶翔(政大中文系五年級學生)
蔡依庭 (台大農藝系三年級學生)
陳怡萱 (台大農藝系四年級學生)
葉長庚 (臺大人類學系博士班一年級)
郭馨貽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吳采模 (台大法研所公法組)
萬毓澤(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候選人)
鄭筌允(倫敦政經學院碩士生)
謝新誼 (政治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李宗儒 (臺灣大學數學系四年級學生)
邱星崴(台大社會系四年級)
趙澤華(台大地質系三年級)
林靖堂 (輔大大傳所四年級學生)
陳稚涵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吳佳恬 (政大教育所一年級學生)
楊子頡 (台大社工系四年級)
謝耀德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周馥儀(嗷網路雜誌總編輯)
丁正杰 (台大法研所一年級)
鄭雅菱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鄭為之 (清大醫環系四年級)
許世佳 (台大人類學系二年級)
簡惠茹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學生)
黃孟婷 (師大大傳所一年級學生)
彭彥儒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李孟儒(台大社工所三年級)
陳柱中 (台大農化研究所二年級)
李立偉(自由影像工作者)
宋致誠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李怡樺 (台大人類學系四年級學生)
許祐昇 (台大昆蟲系三年級學生)
李奕迪 (中山大學研究助理)
林晉緯 (台大園藝系四年級學生)
葉馥瑢 (台大人類學系二年級)
張瑋容 (東京大學社會系研究生)
吳凱鈴 (台大人類學系三年級學生)
黃思敏 (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董力玄 (台大社會系畢業生)
趙思博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張以忻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學生)
廖子頤(台大外文四)
黃鈺雯(編輯)
劉欣韋 (政大中文系大三學生)
劉少翔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學生)
吳佳盈(台大社會系碩士班學生)
鍾佳伶 (台大社會工作所碩二)
賴建寰(政大台史所)
邱懋景(師大國文系三年級學生)
許仁碩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
黃淑芳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鄭期尹 (清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洪曉筑 (台大社工系研究助理)
蔡淳任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賴妤青 (台大農藝系四年級學生)
林定薇 (台大森林所碩士生)
林穎資(台大農藝系五年級學生)
涂宗瑋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林宜瑾 (政大廣告系三年級學生)
黎芸靈 (研究助理)
張家愷 (台大地質系五年級僑生)
余帛燦 (台大政研所ㄧ年級)
宋宜靜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沈智新 (台大經濟系三年級學生)
楊孟穎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陳宛婷 (台大圖資系三年級學生)
涂靖昀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王玉萱(政大廣告系五年級學生)
劉以霖 (台大人類所一年級)
賀陳修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江廷振(政大法律四年級學生)
江宜達 (台大物理系二年級學生)
郭芝榕 (台大中文系四年級學生)
康芸甯 (台大人類系五年級學生)
陳逸霖 (台大植微系四年級學生)
江佳恩(中正哲研所二年級學生)
江正瑋(專任助理)
孫有蓉 (台大哲學系三年級學生)
劉若凡(台大社研所碩士生)
李維仁 (台大會計系四年級學生)
黃文俞 (台灣大學園藝系二年級學生)
張心柔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李育權(台大政治系四年級學生)
林耕霈 (中央大學地科系四年級學生)
黃威 (台大機械系五年級學生)
林兆偉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顏子恆 (台大國企系二年級學生)
徐靖亞(台大電機系二年級學生)
陳寧 (台大財金系四年級學生)
烏仕明 (台大動科系四年級學生)
楊筠圃(台大中文系二年級學生)
洪明毅 (台大昆蟲三)
曾奕文 (台大會計系二年級學生)
洪郁雯 (台大公衛系四年級)
林(王向)如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許躍儒 (台大社會系四年級學生)
吳沛晴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學生)
楊慧郁 (台大生傳系三年級學生)
姚智偉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吳也民 (台大國企系一年級學生)
趙伯融 (台大歷史系二年級學生)
江承霖 (台大應力所碩士班學生)
林峻玄 (台大化學系三年級學生)
曾馨霈 (台大台文所碩士班學生)
王宏恩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學生)
謝敏怡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曾子奇 (台大法律系學生)
林承運 (政大廣告系三年級)
張登皓 (台大工管系二年級學生)
林邑軒 (台大社會所一年級)
傅偉哲 (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葉運祺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鄭亦展 (長庚大學電子系二年級學生)
王偉宸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學生)
江欣瑜 (政大會計系四年級)
陳昭龍 (台大外文系三年級學生)
周冠穎 (政大阿語系五年級)
陳歆寧 (台大森林系五年級)
蔡偉駿 (台大物理所碩士班學生)
鍾秩維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楊宜靜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學生)
李屹 (台大社會所一年級)
洪三權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
陳誼珊(台大社會系三年級)
曾苡馨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許凱淋 (台大電機系四年級)
張文哲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林宙誼 (台大機械系二年級)
張芳菁 (台大生傳系四年級)
葉永山 (台大社工四)
沈昀 (台大工管系二年級)
宋幸儒(台大政治系二年級學生)
陳瑞光 (台大法律系三年級)
李冠璋(台大法律所刑法組碩士生)
趙婕伶 (台大生傳系三年級)
陳贈吉 (台大法律系二年級)
陳建宇 (台大政治系四年級)
何彥君(台大法律系四年級)
黃安正 (台大工管系四年級)
江維瑄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
林庭右 (中國醫中醫系二年級)
游凱翔 (台大獸醫系五年級)
黃柏豪 (臺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
許永暉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三年級)
王晴怡(台大法研所公法組學生)
吳梓豪 (台大資管系三年級)
張鈞皓 (台大生傳系五年級)
陳品豪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
詹瑜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
康少璞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張子萱 (台大社工系二年級)
林宛樞(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學生)
李昀融 (輔大物理系光電組二年級學生)
趙汝穎(台大大氣系二年級)
胡竣喆 (台大經濟系二年級)
張鈞甯(台大社會五年級)
陳昱誌(台大社會系四年級)
闕巧婷 (台大社會系二年級)
董俐萱 (台大植微系四年級)
李東耿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江芸萱 (台大財金系三年級學生)
劉書彧 (台大經濟學系四年級)
鄭伊潔 (台大工管系三年級學生)
簡萓靚(台大財金系三年級)
周于荃 (台大資訊工程系三年級)
陳歆涵 (台大會計系四年級)
李采蓉 (台大人類系四年級學生)
蔡奇儒(台大機械四年級)
翁健庭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蘇牧盈 (政大中文系三年級學生)
陸方龍(清大中文所博士生)
徐緯 (台大政治系五年級學生)
林承遠 (台大經濟系畢)
郭復齊(臺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范倍嘉 (台大中文系四年級)
林佳儀 (台大法研公法一年級)
許晉東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林紀廷 (台大醫學系四年級學生)
董諭 (台大法律系四年級學生)
賈乃輝 (台大資工系三年級學生)
李博婷 (台大政治系三年級)
黃韻庭 (東吳大學社會所碩一)
楊泓軒(台大電機系三年級學生)
范哲瑋 (台大大氣系二年級)
吳青沛 (政大社會系博士生)
黃婷筠 (台大機械系三年級學生)
劉育信(臺大歷史所碩士班)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