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綠蔭中的歷史情懷——嘉義市歷史資料館

嘉義神社

嘉義神社高麗犬


嘉義古稱諸羅山,原為平埔族聚落,漢人移民湧入台灣之後,很快成為一個位於交通要道上的商業聚落,至今號稱建城已三百年。這個城市,日本時代因為開發阿里山森林而興盛,做木材生意的人紛紛湧入,因此日本居民不少。神道教是日本人普遍的信仰,也是國家宗教,台灣很多地方的神社都是1930年代因應皇民化運動興起而設,但是嘉義神社在1915年就設了,屬於「國幣小社」,在台灣社格僅次於台灣神社、台南神社,由政府出錢來聘任神官、運作維護。嘉義神社在1940年再度重建,包括附屬建築,1944年完工。不久,日本戰敗,日本人被迫離開台灣。

戰後,這些還很嶄新的建築,被換了方式利用。神社被中華民國政府改為忠烈祠,幾年後,原本黑瓦素色的神社,被漆成大紅和乳白,但建築的樣式並未改變。齋館和社務所,則交給軍醫院運用。
隨著台灣政治的自由化、民主化,臺灣人開始希望能找回自己的歷史、建立台灣認同,而不是一直隨從國民政府的大中國觀點。於是在1990年代初,嘉義市有人主張應該另立忠烈祠,還原神社原貌,作為歷史紀念館。沒想到這個主張在市議會提出後,隔天清晨神社就被人放火燒掉了!至今未能找出縱火者。

幸好社務所和齋館雖然破敗,但沒有被火波及,神社範圍內的其他設施也都還在。雖然神社焚毀,熱心人士繼續努力爭取,把社務所和齋館從軍方移交給市政府,按照原來的工法整修,作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神社原址,則蓋了 「射日塔」,成為嘉義的新地標。

 射日塔


參道上的燈籠,也曾經被惡意破壞。上面的字刻得好深好深,好像打算保存千年。但是在戰後的仇日風氣中,這些字都被水泥糊上。
神社旁邊有兩座高臺,原本可能有一對銅馬,不知何時也不見了。母親說可能是戰爭末期被徵收去製作武器。

被改成「忠烈祠」的神社建築還在的時候,到公園遊玩時頗喜歡到這一帶,很幽靜,很陰涼。有時候一大早有人在那裡鍛鍊劍道,大部分時間都是安靜的。現在,這裡總是很熱鬧。嘉義公園、植物園、孔廟和神社,已經連成一片,是嘉義市民最喜歡的晨運地點。台灣人的晨間運動,就是把音樂放很大聲來做體操、跳舞,運動完了,再大聲唱卡拉OK。

走過這一帶,還是浮起許許多多的歷史感慨。公園裡有林爽文事件之後,征服者福康安留下的記功碑、紀念王得祿的太保樓(已拆);孔廟是國民政府重建的;神社已經不在,但史蹟資料館留住日本統治的歷史記憶。

神社曾經所在的丘頂,在歐洲的話,一定會是一座古老教堂,不管政權怎麼變,都在那裡護衛人民。台灣這善變之島,幾十年間就可以完全變樣。但願這一代的歷史情懷可以化為更強的動力,保存我們共同的記憶、不被輕易抹消或取代。

(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

嘉義市史蹟館

更多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