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學生報告自己的家鄉

這個學期讓通識課學生報告自己的家鄉,內容通常乏善可陳,不是政府文宣,就是抄一堆他們自己也不懂的的方志文字(當然是轉引自網路資訊),然後每個人都要談到地方小吃,每個人都要談到他們那裡的夜市(全台灣大同小異的內容,完全沒有特色的夜市)。感覺真是生活得很可憐。說來,他們也真的沒有辦法有什麼社區經驗,從小到大都在上學和補習,娛樂就是看電視玩電動,逛夜市已經是最社區性的活動了。

目前為止有兩個報告讓人聽了會一直點頭、充滿好奇,想要真的跑去看看的,一個是宜蘭的員山和宜蘭市、一個是台東長濱鄉的長光部落。
宜蘭有豐富的地方史資源、故事整理得極好,又保存很多有意義的歷史空間,員山的零式戰鬥機機堡、宜蘭市的日式建築群.....太多吸引人的東西了。喚起我非常想去宜蘭的心情。
長光部落也是常聽說卻沒有機會造訪的地方。報告的學生很以自己的家鄉和阿美族為傲,講了大港口事件,又介紹了附近海裡盛產的海膽、必須辛苦收集的「情人的眼淚」——草耳等稀有美味,還有阿美族的「血肉糢糊」全豬湯、西澇(醃豬肉)、杜倫(麻糬)等等。還介紹了長老教會,因為其他人都會講自己家鄉有名的廟。和其他同學拼命讀稿不同,這位同學充滿熱力地講著,對各種提問都能夠對應得宜,頗有大將之風,真好。
要喚起學生對家鄉多些好奇心,很不容易。透過學生所收集的資料,看到社區歷史、文化資訊的偏頗、缺乏、錯誤太多,時常忍不住生氣。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應該像宜蘭一樣支持縣史館、好好經營地方博物館,努力做鄉土教育。台灣需要這樣的深耕,才能讓年輕人以自己的故鄉為傲,並生產出具有吸引力的觀光內涵。
可以做、該做的事情真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楊王滿牧師娘告別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