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用心去旅行」第二天

清晨走訪馬蘭天主堂

6點之前就醒來。走去離民宿不遠的馬蘭聖若瑟天主堂。第一眼就看到入口的大榕樹下安放著聖像,原本以為是抱小孩的耶穌,仔細看才認出是聖若瑟抱著小耶穌。很喜歡這種像大樹公的安放方式。
馬蘭天主堂的建築我非常喜歡。不甚高大,黑瓦白牆,天窗採光。裡面的壁畫有兩種風格,我喜歡簡約的那種,好像是一位西班牙人的作品。
離開教堂時天邊朝霞甚美。
7點多小喬起床後,我們又去逛了一次。陽光照了進來,整個教堂明亮美麗,令人喜悅。
路過聖十字會院,紅門紅窗很顯眼。聖十字會的修女也來自瑞士,和白冷會長期合作,做醫療工作。
清晨這短短的散步,和馬蘭天主堂給我的好印象,開啟美好的一天。

森永天主堂的彌撒

第二天是排灣族行程。
預計7:50就要出發,結果司機睡過頭,遲了50分鐘才上路。
目的地是台東最南端達仁鄉的森永天主堂。
天氣很好,看見美麗的太平洋,心情都舒爽了。
準10點到達教堂,正好瞥見神父也剛抵達。
教堂蓋在坡上,有個鐘樓,頗顯眼。但村莊中家家都插國旗,包括教堂前,顯然是一種選舉表態。我和小喬互看一眼,頗無奈。
印度籍的董神父主持彌撒,講道有很清楚的中文ppt,努力發音標準,短短的、信息清楚。教友上台讀經也都表現得很好。
沒有司琴,用電腦放伴唱音樂,很卡拉OK的節奏和氣氛。
神父主持聖禮非常認真,雖然一大半的教友都去參加一位外號「白雪公主」的婚禮而不在。領聖體時,非教友上前領受神父的祝福。發送聖體的輔祭襯衫裡是國旗T,我和小喬又相視無奈一下。
禮拜後,神父又要趕去大武天主堂主持彌撒,沒吃飯就得走了。他負責九個教堂,真是太辛苦。
我們繼續留下來聽森永的奇蹟故事。1998年教堂火災,竟然沒有波及鄰居,聖像被火燒,沒了手腳,頭與軀幹保存,聖體盒破碎,聖體巾和聖體無毀。聖母像則整個破碎。教友們的詮釋是:原本要建堂但一次又一次建堂基金都挪做修補房舍,這次天主親自來重建。又說聖像被燬的啟示:我們要當耶穌的手與足。聖母像破碎,是因為馬利亞媽媽原本就是顧家的,為家犧牲的。他們現在把聖像和聖體巾保存起來,供奉在教堂內,前面給人放許願紙條。來這裡的朝聖者,可以寫紙條放在玻璃瓶中,擺放在那裡。另外,年長信徒組成VuVu祈禱小組,每天清晨到教堂念誦禱詞。
故事頗有意思,但見證者陳老師講得太冗長,以至於大家都瞌睡成一片。
午餐很精采。教友一家一菜,提供出最讚的原住民家常菜,也有精心製作的美食。排灣美食大集合:搖搖飯、阿拜、奇拿富、血腸、Quva(一種極好吃的豆子,連豆莢一起炒)、刺蔥紅藜湯圓、毛地瓜(我想是一種薯蕷)、迷魂湯(燒酒雞)、小米酒。吃得臉紅紅。吃到滿足到不行。
飯後和小喬小散步一回,去看一株開著花的假酸漿。
後來又有個小小的分享會。團員分享心得。
執行長簡夫人在此很快樂,遇見許多朋友,喝了很多酒的雞湯,一直笑。臨走時,和朋友們跳起舞來。實在很可愛。

南興墓園和天主堂

下午先去南興村的墓園,公東高工的創辦者錫質平神父葬在這裡,在劉家墓園中,和南興的頭目劉樟比鄰而居。
劉樟頭目從長老教會改信天主教,特地跑到台東邀請錫神父到南興,在此建立教會。
錫神父生前表明想葬在南興,劉家也願意他成為家族的成員。簡老師認為這是很美的故事。
白冷會和錫神父對劉家非常照顧。曾買漁船讓劉家兄弟使用,約定慢慢把錢付清,再用那筆錢買其他船給原住民漁民。但是船買沒多久,船在海上,人卻在路上被神父遇到,原來他們把船租給漢人了。神父們很失望。然後劉家第三代劉德仁,因為家族強迫他父親離棄他那阿美族的母親,而變得叛逆,行為惡劣。錫神父在德仁身上花了多心力,陪他找到母親團圓,栽培他讀書,後來他法律系畢業,回家鄉教國中,為問題青少年盡心盡力。
又去了南興天主堂。這是白冷會最早建立的教會。線條簡潔、採光很好的教堂,是傅義修士的作品。我們正想離開時教會的會長來了,工作剛回來,穿著短褲,仍然熱心跟我們介紹南興,說現在老教友都不大到教會了,但仍尊敬錫神父。南興公墓即將整理,鄉長有意把錫神父的墓作成生命園區,教會則想把錫神父的墓遷離劉家墓園,但須要和劉家商量。院子裡有錫神父的紀念碑,聽會長解說,才知道那裡面有聖髑,也就是一部份錫神父的指甲、頭髮之類的。
簡老師說他聽到他們想把墓遷出來,心都涼了,這樣就失去了原先的意義。

金崙天主堂

金崙聖若瑟天主堂,充滿排灣特色的新建教堂。教堂的設計是目前的本堂蔡神父,他是印尼人。這間教會目前由遣使會負責。
負責解說的義工,是劉德仁同母異父的妹妹。
教堂旁有個小博物館,收藏了一些以前神父留下的東西,包括最早的排灣語聖詩、祭衣、彌撒書、摩托車等等。
離開之前,神父出現,大家合影留念。
很難說清對這教堂的感受。看得出用心,努力把排灣文化放進來。聖母和聖若瑟都做排灣貴族打扮,有可以舉行浸禮的水池,甚至有14位使徒的頭像,猶大的沒有光環,但掛在耶穌像同一面的牆上,很顯眼。153條陶板魚,上面還細細畫上聖經故事。講台後方用玻璃隔開,是小聖堂,恭奉聖體和亡者名牌。聖體櫃放在火焰狀的構造中,還有天使翅膀護衛,一種誇張的神聖感。苦路14站做在菱形窗上,彩繪玻璃,圖像也是原住民風。這樣充滿圖像、不斷增生新物件的教堂,比較像蓋廟的概念,覺得是比較符合民情。蔡神父也出身南島國度,對做這些東西有興趣,可以理解。結合好幾位本地的藝術家,共同來裝飾教堂,也是很好的做法。
不過,我還是喜歡簡約甚至簡陋的教堂。畢竟是新教徒啊。

晚餐:歐拉蔬食
回到台東吃晚餐。歐拉蔬食也是素菜吃到飽,比聖母健康會館稍微貴一點,品項更多,同桌的老太太說味道更好。真的是很好吃,很容易吃太飽。
吃完散步回民宿。已經很累,就沒有再外出趴趴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