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田惠繼續翻譯貞文的作品,當編輯有意見時會和我討論。這是昨天的討論:
多田惠:
昭文姐: <在舉樹裡的基督>那篇裡有一段部分如下面。讓編輯覺得貞文姐在那當時是否遇到信仰上的困難/苦惱? 昭文姐, 請問您是否知道是甚麼樣的事情? 能否跟我們分享? :
"多年來...。但是, 往往在驟然臨到的,巨大而難解的苦難之前, 與我對話的上帝像是隱藏了祂的臉, 我聽不到祂的回答。我以為祂在我的控訴下沉默了, 縮回「他者」的存有方式, 並以我為「他者」。那活潑的關係中斷了, 活氣不再充滿我們。孤單與被棄之感使我無法再尋求「你」的面。"
我的回答:
憑記憶我沒有想到什麼情況。並沒有特別具體的事件。 這種狀況應該是一般人也都有經驗的,特別是個性比較內向,又想很多的人。 《櫸樹裡的基督》很多篇都談到苦難和看似缺席的上帝。在她的信仰體會中,上帝並沒有移去苦難,而是道成肉身和人一同經歷苦難。 先經歷上帝的沉默,感到孤單,然後體會上帝並不是不聽不理,而是一直與她同在,一起經歷苦難,透過這樣的經歷更認識基督。這種「同在」,是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是她一貫的信仰態度。
這篇是陳義仁牧師寫的書介,可以參考看看: http://www.cap.org.tw/C/bk61-about.htm
多田惠:
剛剛高井老師把「自序」傳給我們. 裡面提到"封面則採用我在經過靈魂的暗夜的大試煉後,捕捉著內心殘存的光所畫成的「女人與樹」..." 跟剛剛您分享的事情來判斷, 可能她在研究或看到很多女性以及弱勢者的苦難的過程, 覺得很納悶. 感謝您! 陳義仁牧師的書介我看過了. 也構成我現在的理解的一部分. 最後一段很幽默.
我:
希望編輯能了解,無法用一兩個事件說明「信仰危機」,只能籠統說她在留學之時曾遭遇重大挫折,陷入心靈黑暗。
另外,我對《信徒之友》的編輯覺得敬佩,但同時又有一點反感。似乎需要一套既有的信仰故事套路。似乎需要挖掘人的隱私。不過,或許只是單純好奇,想要找出更多故事。
貞文的故事,不能只有我的觀點和紀錄。但我目前沒有力氣和想法去做朋友採訪。
後來我想,貞文在德國的遭遇,我實在知道不多。
需要去找那個時候兩個人的通信出來看,才知道是甚麼情況。但那批信還在嗎?沒有把握。
人的記憶實在超不可靠。
做歷史,整理身邊的人的歷史似乎理所當然。但我一直沒有很認真。
比如說,對阿公的了解不深。
爹娘的故事,也沒有知道很多。
爹娘的故事,也沒有知道很多。
然後自己的姊妹。
至今相遇的精彩人物:曾慶村(金山)老師傅、謝淑民阿伯、阮昭明老師......沒有力氣為他們細細整理生平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