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一週兩場音樂會

 這禮拜聽了兩場音樂會。

6月12日聽了冰島鋼琴家歐拉夫森(Víkingur Ólafsson)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世界巡演台北場。他在網路平台上很紅,之前也聽過不少他的演奏錄音,因為喜歡而很早就買了這場音樂會的票。他的彈奏冷冽、空靈、壓抑感性、傾向極簡,我覺得是21世紀的流行特色,不需要太費力聽,有點像白噪音那樣給人平靜感。他的現場和錄音有些不同,快板的部分有點過分急躁,有些音滾在一起,感覺不太平衡,慢板又覺得有點把對比做得太超過,但大致上聽得還算很享受,鋼琴的音色極美,我在三樓雙號的邊邊,聽到的聲音竟然非常清亮晶瑩,大為驚喜。

演出的燈光很刻意只打在鋼琴上一圈,舞台其他地方和觀眾席全暗,所有眼光只能集中在那圈光暈,看著鋼琴及其影子,還有演奏者。這設計有助於觀眾的專注。我們那區全然寂靜,沒有人動來動去,發出怪聲,手機也都靜音。這經驗很好。不過後來看別人寫的聆賞紀錄,還是有遇到有人睡到打呼、亂動及發出聲響的干擾。

朋友圈對歐拉夫森的演出評價不一。關注的粉絲專頁「酒曰酒樂」覺得有受到觸動,給予好評,另一粉絲專頁「音樂札記」則表示不滿意。然後我們的圈圈不少人拿他的演奏和上次聽周善祥的演出對照,覺得Kit更能掌握郭德堡變奏曲的結構性、深入掌握每段變奏的意義。

我則是把自己聽過的郭德堡在心裏盤點了一下,可能近日再找出來聽聽。顧爾德當然是無法越過的大山,但這幾年我更喜歡朱曉玫的演奏,百聽不厭,深深感動。周善祥的演出也很特別,從容自信很有見解,會想再多聽幾次。歐拉夫森的可以當工作背景音樂,悅耳平靜,干擾性最低。

今天去聽了TSO殷巴爾與斯帕契克,曲目是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和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坐在四樓差不多中央的位置,視野很不錯,音響也讚。只是這位子聽起來銅管有時會太強大而產生爆裂聲。

斯帕契克(Josef Špaček)是捷克小提琴家,2012年伊莉莎白大賽桂冠,以18世紀義大利名琴演奏。他詮釋的孟德爾頌,線條纖美,清甜可口。觀眾大力鼓掌,安可了兩首巴哈無伴奏才放他走。

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也很讚,第一樂章聽到了阿爾卑斯的險峻雄壯又瑰麗,特別喜歡第二樂章弦樂互相呼應對答,優美浪漫,殷巴爾處理得如在說故事。

好聽好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好哭好笑好看又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