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位於嘉義市成仁街的羅山米糕,到底已經開了多久我不知道,好像從小時候就一直吃到現在。原本活力充沛的老闆娘幾年前開始生病,腳不方便,但仍然親自照管一切。她兒子漸漸頂了起來,擔負主要的工作。娶來一位外籍太太(可能來自越南吧),很快就生了個可愛的小寶寶。這位外籍太太幫著做生意,起先語言不通,常弄不清客人的要求,老闆娘經常對她露出不耐煩不滿意的表情,但今天去,發現她不但國語已經相當流利,而且做事敏捷有條理,店裡有她,大大改善以往客人不斷湧入、老闆卻不知如何照順序來應對的情況。某種程度,她已經逐漸取代老老闆娘,成為這間店的真正運轉中樞。說真的,實在很佩服。
羅山米糕的特色在於簡單、清淡。長糯米略加豬油蒸熟,盛出一碗在上面澆點魯肉汁。這魯肉也很簡單,就只有肉和調味料,沒有蔥頭、蝦米什麼的,感覺不油膩。一碗結結實實的,只要二十元。份量比另外一家非常好吃的鹹米糕(文化路上,晚上六點半以後才吃得到)要多三分之一以上。最好玩的是一直都使用竹子製造的叉子,這種竹叉小時候常見,現在除了這家店好像都找不到了。
或許因為下雨,今天特別饞。平日只點一份米糕,再討免費的柴魚湯喝(不知道柴魚湯是否是嘉義小吃的特色,米糕、春餅、炒鱔魚麵等,都配柴魚湯吃),今天卻多點了碗粿和羅蔔湯。我不特別喜歡碗粿,但羅山米糕的碗粿質地細緻、特別柔軟可口。要買碗粿,老闆娘還會問要精肉的、半成肥的還是肥肉較多的,相當複雜。碗粿是用一根像冰淇淋匙的竹棒子吃的,這在其他地方也沒見過。
不過,叫這麼多,實在是太貪心了,險險吃不了。這樣豐盛的早午餐(是滴,我兩餐一起吃了),只要台幣55元。
補充一句。吃米糕一定要加蒜泥,那滋味真是棒到沒話說。照片中那兩桶蒜泥已經空空空,是為證明。
又,小時候遠足,有時媽咪會給我們買一份羅山米糕當午餐。平常吃不到(父母覺得常吃這類東西營養不夠均衡),所以覺得特別幸福。全家出遊,也常帶米糕當Picnic要角。所以這米糕在記憶中和愉快的日子總是連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