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lock or not to Block, That is the Question:
關於台灣阻擋中國籍上訴機構成員的幾點觀察
作者:七月流火
出處:http://tempestiam.blogspot.com/
背景:二00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部門關於中國籍律師成為上訴機構成員的投票上,台灣表達不加入共識的立場,由於台灣之反對,中國籍律師無法順利成為上訴機構成員。該律師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首席談判代表之一,並負責中美及中國與歐盟間的雙邊貿易談判。
幾點觀察:以下分成國內層面以及國際層面加以討論:
就國內層面而言:
首先,世界貿易組織作為台灣最重要的國際組織,整個台灣對於WTO的瞭解,甚至於對於相關議題的報導,稀少的程度,已經到了一個危機程度,此外,台灣這次在WTO裡,阻擋中國籍律師成為上訴機構成員,可以說是,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為最重要的舉動,媒體對於這個議題的關注,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
其次,這個決定涉及的兩岸議題,隨著立委選舉,以總統大選來臨,很難期待,在總統選舉之前,台灣在這個議題上讓步,因此,中國或許可以期待,如果二00八年總統選舉,馬英九當選後,可以改變態度。
第三,台灣法律人才的培養,雖然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五年,從談判加入關稅貿易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到正式成為會員,已經十多年,台灣在國際經貿法律人才的養成上,還是相當貧瘠,除了語言能力欠佳之外,法律論證能力也是個很大的缺失。固然,人才的培養是緩不濟急,但是,不投入多數人力訓練相關領域人才,這種人才匱乏的窘境,將永無改善的一天。
就國際層面上:
第一,中國可能的報復,隨著北京奧運來臨,中國一直希望在國際場合上,正式宣告自己成為國際舞台的重要角色,除了聯合國,國際法院,世界貿易組織的上訴機構成員,則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步。即令這次台灣阻擋中國成為上訴機構成員是對於中國之前甚多不友善舉動的反制之一,但是,中國隨後的報復是可以預期的,但,就國際政治局勢來說,台灣能輸的相對有限,畢竟,台灣受制於中國阻擾不是新聞,而,就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付出的代價,相對來的大。
第二,要不要繼續阻擋,繼續阻擋面臨的是國際壓力,除了外交上的壓力外,也會面臨造成上訴機構運作不善的指摘,當然,對於,會員正當行使自己權利,在法律上是沒有疑義的。再者,由於該律師係中國的首席談判代表之一,台灣的疑慮並非沒有根據。另一方面,不繼續阻擋所面臨的難題在於,中國籍律師成為上訴機構成員後,對台灣的不友善程度,可能以百倍程度倍增。因此,在已經第一次阻擋的前提下,沒有理由棄守。
最後,美國的態度,以這麼重要的事件來說,台灣的決策想必與美國事先溝通過,很難想像這樣的事件,沒有獲得美國的支持,台灣會貿然舉動。當然,目前行政體系諸多決策,出乎常人意料,也不是件新聞。
最後一個觀察點在於,這次上訴機構成員,多數是從各國的貿易官員中獲得推薦,上訴機構的中立性,可能會進一步受到質疑。尤其經過這次台灣與中國的紛爭之後,要將WTO推向規則導向,揚棄之前外交式的權力政治取向,則更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