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冷風麗日鰲鼓行


IMG_6540


由台17線彎進四股社區,迎面看見一棟建築物上有十字架,原來是真耶穌教會。沒想到在這裡有這麼大間的教會。

當天並沒有停下來探訪這個聚落,回來後查資料才知道四股社區有相當活絡的社區營造工作在進行。四股社區散步似乎應該列為下次遊鰲鼓時的重點之一。

循著指標來到台糖鰲鼓農場的入口,接著發現置身於一條美麗的白千層並木道。
 
IMG_6541

白千層道旁邊是一堀一堀的池塘,池畔池中長著蘆葦。我們的車聲驚起了幾隻水鴨,真是抱歉!

池塘對面的景色挺美的,高大的木麻黃下面有深綠色的柱形,彷彿歐洲的絲杉。其實是卦在樹上密集生長的牽牛花藤蔓。樹下那排屋舍是用來養豬的。

 IMG_6555

從嘉義出發時,天空飄著小雨。沒想到往海邊前進的時候,天漸漸開朗起來,最後雲散見藍天,出現好久不見的大日頭。

 IMG_6575

繼續循著指標前進,前往觀海樓。沿途都是造林地和草地,沒有被樹林遮住視線的地方,視野遼闊得不像在台灣。

沿路看到幾隻紅隼、伯勞在打獵,看來這裡的昆蟲和小動物一定很豐富。

 
IMG_6557

觀海樓看起來新新的,旁邊的「生態廁所」尚未開放。看來遊客只能用更加「生態」的方式解決內急。

觀海樓離海還有一大段距離,能夠看到的海只有天際一線。不過附近的溼地有相當多鷸鴴科的鳥類在活動。我們拿出望遠鏡,快樂地欣賞這些可愛的冬季訪客。
 
IMG_6558

離開觀海樓後,又探索了一條小徑。路盡頭的荒地上一片紅豔,原來是冬季變了顏色的鹽定(裸花鹻蓬),從橘紅到紫紅,色彩十分豐富。看來這片荒地上的海水剛退不久,地上很多螺殼,海茄苳和鹽地鼠尾草都枯了,栽植不久的木麻黃也奄奄一息。

 
IMG_6607

延著堤防慢慢走,愈加發現這片濕地的美麗與豐富。堤岸旁的水道、沼澤,聚集很多鳥類,有小鷿鷉、白冠水雞(白面仔)、琵嘴鴨及其他多種水鴨、蒼鷺、大白鷺、小白鷺等等,最難得的是看到鸕鶿。
 
IMG_6666 
 
IMG_6691 

這片有著紅樹林島的水域,簡直就像動物園的水鳥區。前方是一堆東方環頸鴴在覓食,幾隻小水鴨也跟人家湊熱鬧。躲在紅樹林島後方的,是一大群鷸鳥(看不清種類)。遠方的沙洲上,鸕鶿似乎準備要歇息了,越來越多隻飛過來聚集,到我們離開時,大概有二十多隻。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鸕鶿,在望遠鏡中看來很像水墨畫。鸕鶿後方的沙地上是一大群大白鷺,沙地旁的池沼裡擠滿了雁鴨。再回來看近景,紅樹林島上棲息了許多鷺科的鳥類,紅眼睛的夜鷺正準備出外覓食。


IMG_6667

日頭已西斜,留戀著此地的美景,風卻越來越冷,逼我們趕緊踏上歸途。

IMG_6574

IMG_6605

  IMG_6612


更多的鰲鼓照片


【延伸閱讀】

公視「我們的島」:濕地新生

鰲鼓村簡介

森林中的濱海聚落-鰲鼓.四股

四股社區鰲鼓夢


【賞圖】

陳志良攝影作品─鰲鼓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雨天的溜冰場

雨天溜冰場倒影─鳳凰木與路燈

鳳凰木在比較遠的地方,也來搶了個舞台。


雨天溜冰場倒影─楓香

數棵高大美麗的楓香,在溜冰場的中央演出。

細雨霏霏街頭遊逛

嘉義市區的舊房子並不多。這天的遊逛發現了幾處傾頹的老屋,多是編竹塗泥的建築法。這間只剩門面的房子,牆壁所使用的並不太像竹子,沒有清楚的竹節,剝落的方式也不像。不知道以前除了竹子之外,這種建築還使用什麼植物為材料?

老屋的八角窗

這是一處可能快要拆除的日式宿舍。看到屋頂上有三種瓦,覺得很有趣。

很喜歡瓦屋頂,可惜相關知識甚為缺乏。我只知道右邊這種土瓦是小時候最常見的,據說是日本時代開始採用,紅瓦片則是台灣傳統建築常用的,左邊的瓦近日比較常見。

三種瓦
  


這個木造二層樓街屋,很像我們小時候住的家。這種木板屋已經相當少見。很喜歡這窗子加窗台的造型。
有窗台的木造小樓
 

老社區仍然有一些舊招牌,甚至有些上面還漆著很久以前的電話號碼。喜歡那些舊字體,以及招牌上的圖樣。像這個獸醫診所的招牌,狗狗畫得很生動。

獸醫的看板

 
在另一處街道上,遇到在屋頂上巡行的貓。

屋頂上的貓

細雨霏霏遊逛家鄉街道,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算是另類觀光客吧。頗滿足。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坐火車看台灣

火車上看風景─香山火車站

模糊不清的香山火車站。

香山是Karla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地點,當時我也還在新竹,這個地方有好多好多值得懷念的人事物。

火車上看風景─崎頂附近海岸線

崎頂附近海岸線上的風力發電機。

台灣的海岸線何時開始有風機?我並不清楚。風力發電,似乎是一種比較沒有污染、較符合環保觀念的發電方式。但是聽說風機附近的社區居民對風機所產生的噪音相當受不了,也有生態學者對關心風機對棲息於海岸的鳥類所造成的衝擊。
 
火車上看風景─苗栗附近的田

苗栗附近的田地。

很喜歡苗栗,不管是山線還是海線,都有非常特別的景色(從南部人的觀點來看)。這個季節的田裡,有的種了蘿蔔開滿白花,有的是任由紫花藿香薊和大花咸豐草來佔領,有的則是黃澄澄的油菜花。
 
火車上看風景─大甲溪附近

大甲溪河谷,冬田的顏色很醒目。深綠的部分應該是馬鈴薯田。

從又濕又冷的台北出發,過了苗栗竟然出現了藍天。到三義附近時,山景非常美麗,可惜我的座位是靠西邊,看得到拍不到。

 火車上看風景─彰化平原

二水附近的彰化平原,還有大片的田裡留著油菜花,不過也有很多田已經耕過,準備插秧。
 
火車上看風景─員林附近 

經過中部的平原地帶時,不斷看到田裡有人辛勤工作。好多很棒的鏡頭,可是都來不及按快門就過去了。或許這就是在火車上拍照的刺激性,你知道你無法把握的永遠比能把握的多。

火車上看風景─斗六附近花田

斗六附近的波斯菊花田。

其實一路看到的花田還不少。最令人驚艷的是波斯菊混種油菜花,顏色真是繽紛到三八的地步。

 火車上看南靖糖廠

南靖糖廠冒煙了。這是anion最愛的景緻之一。冒煙意味著還在製糖。台糖的工廠還在製糖的已經非常少了,南靖糖廠是少數仍然收購甘蔗守著本業的廠。

火車上看風景─南科附近

在火車上常看到這類鐵板牆,意味著某種工程在進行。這個我不知道是什麼。經過后里那一帶時,知道是中科在動工,好大一片工地,被鐵牆圍住。沒有拍到那裡的照片,但在南方拍到了另一個圍牆。

火車站的炮杖花

炮杖花的季節。沿途很多火車站都有種,還有人家的屋頂、路旁的圍牆上,都可見到。顏色鮮豔,在年關將近之時,真的很有喜氣。


以前的坐火車隨手拍:

坐火車看風景

火車行過嘉南平原

火車上看秋芒




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被寵壞的松鼠

松鼠的早餐 
松鼠的早餐 

松鼠吃得很好,有麥片、葵瓜子、豆子等多種雜糧。比我的早餐健康。


松鼠的早餐 

雞蛋花樹上的松鼠 

松鼠媽媽

這位就是「松鼠媽媽」。她喜歡看松鼠跑來跑去的樣子。

松鼠的鼠口沒有人為控制,但還是有一點自然的平衡。校園裡野貓野狗不少,松鼠的小孩經常遭到貓的覬覦。在松鼠生小孩的季節,常聽到松鼠驚慌大叫,樹下貓影飄過,一場慘劇顯然剛上演過。

被寵壞的松鼠,仍然得學習求生的方式,努力保護下一代。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油菜花連線】無日頭,有日光

油菜花
 
油菜花

 
油菜花

 枕頭山下的油菜花田

 枕頭山下的油菜花田
 
枕頭山下的油菜花田

枕頭山下,許多冬田都種油菜花。這種傳統的綠肥植物,也是美味的冬季蔬菜,台語稱之為「油甘菜」,加了個「甘」字,覺得格外好吃。

坐巴士北上時,高速公路兩旁不斷出現一塊塊的油菜田,真是醒目!中部廣闊平原上,像貼布繡般這裡一片、那裏一片;來到三義以北,有高有低的梯田,也滿是油菜花,石頭所砌的田界,在油菜花點點形成的大片金黃色中畫出黑色的線條,很有畫趣。

真希望有專業攝影朋友從南拍到北,表現出各地油菜花田不同的風味和特色。

小時候覺得油甘菜是苦的,不愛吃;現在卻覺得油甘菜滋味真好,越吃越甘。

這幾天冷得快抓狂,真想要來個火鍋,煮上地底陽光,驅逐寒意。


【 2007-2008油菜花連線】

2007/12/22 BB機車電台 蜂箱@油菜花田

2007/12/26   雙餘館   陽光連線

2008/01/08  歐巴桑的顛倒夢想  一月七日天氣晴

2008/01/16  新竹時光  油菜花季節

2008/01/27   攝情造相團  KAO's 025

2008/01/28   hyc的相片故事  油菜花的想念





還有沒有人要加入啊?待這波寒流過去,趕緊去尋找油菜花吧!

進入暗雨暝

禮拜很好。進禮拜堂後,聽見所播放的泰澤音樂,心就靜了。優秀的琴手、認真的唱詩班,領人進入平靜莊嚴的禮拜當中。Karla講道中談到了猶太人照顧弱勢者的傳統,有才能有資源者負著較大的責任,談到富人因為擁有太多而憂愁,因為無法捨,無法根據耶穌的教訓(遵守誡命、變賣所有賑濟窮人、跟隨主)得到永生。她談到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棄社會地位、金錢、安適的生活、人脈.......,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所需、真正所有。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正好和現在流行的個人成功價值不同,而是要努力讓別人也可以過得好。在此時刻聽到這樣的教訓,很有感動。

孤獨行

禮拜前後,太陽稍微露了臉。但回到家吃午飯時,竟然下起雨來。坐上北上的巴士,越往北走,天色越暗,雨絲不斷。這是一趟向著黑暗雨夜前進的旅程。


國光號上竟然放映著「吹動大麥的風」。座位上的音響不佳,聽不清聲音,裡面那些意味深長的歌曲都無法聽。想不看,又時時被吸引著。即使是看啞巴電影,還是顫抖。是因為窗外的冷雨、還是內心的寒意?


是的,體內體外寒意陣陣。進入暗雨暝的,不只是這輛巴士及坐在上面的我,還有整個台灣。

有時浮雲蔽日 

這次立委選舉前,已經預料民進黨必然輸。但是看到輸得如此慘,仍然嚇了一跳。真正難過的是,兩大黨如此之爛,卻沒有小黨有機會出線,而新的國會黑金充斥、弱勢團體缺乏代言人,未來幾年台灣社會必然會更加貧富不均、年輕人沒有機會朝著理想發展。民進黨就算加上比較有理念的小黨的選票,也擋不下黑金復辟,真的很令人失望。


我不會因為民進黨大輸就如喪考妣,卻不由得哀悼自1970年代以來辛苦累積的民主運動能量如此被消耗。對照周遭長輩友人在2000年的欣喜與今日的沮喪,怎能不感到哀痛。其實,這哀悼的心情已經持續了幾年。我想很多民進黨支持者和我一樣,2006年見到扁親信與家族的醜聞及不知悔悟,真如狠狠被打了一巴掌。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收割者如此不成器感到無奈悲傷,為台灣的土地與文化被惡待、弱勢者的權益越來越受忽視而痛了又痛。雖知道政治轉型之際,台灣人民總有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但是究竟換得什麼?價值混亂、黑白不分、強者全拿、弱者被欺、土地海洋空氣繼續被汙染、自然資源繼續遭財團與黑道掠奪..............。

台北101 

到達台北時,雨不斷落著,典型北台灣的寒冷冬夜。燈光明亮的招牌,在雨夜中顯得孤寂無聊,深深湧起「這裡不是我的家」的感受。


在這裡,即使是晴朗的夜晚,也看不到星星。各種燈光造成的光害,住在大都市的人都成了天空盲,沒有機會認是星星。然而,星星依然存在。


暗雨暝令人打從心裡冷起,但想到星星的存在,又覺得開心起來。寒冷、黑暗、雨雲都會過去,有些美好的事物暫時看不見,卻不會真的消失。


昨天一位朋友贈我《遇見‧台灣百合》筆記書,翻閱時禁不住熱淚盈眶。其實是很平實的圖片和文字,駱明永紀錄自己十年來在各地尋訪台灣百合、推廣種植台灣百合的情形。感動我的是這個人(現在是一個家庭)如何穩健、踏實地把自己對台灣的愛化為特別的行動。1990年三月學運選擇台灣百合為象徵,並給予其意義:自主性、草根性、生命力強、春天盛開、純潔、崇高,因為參與了這場運動,駱明永對台灣百合有了深刻感情。好幾年前我就加入了駱明永發起的「台灣百合同好會」,但是並沒有積極與這個群組互動。這幾年遷徙不定,始終沒有機會種下自己的百合,一有機會在野地看到百合花,總是非常興奮。很高興有人如此堅持地愛它,並且努力推廣保育及種植。台灣百合這幾年來也越來越受重視,被視為台灣人的代表,不再只是三月學運之花。「台灣百合工作室」正是近年台灣意識紮根成長、台灣文化創造力不斷發展的一例。

台灣百合 

這就是我在進入暗雨暝之時所想到的星光。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經越來越堅定,文化的創造力一直很蓬勃,不必官方扶植,在各領域旺盛地活躍著。近二十年台灣意識的成長、台灣本土文化的再生與發展,雖然與民主進步黨的發展有關,但不會隨著民進黨的衰微而消失。本土文化的發展,未來當然會受到挑戰與考驗,但我相信有很多堅實的成果是毀滅不掉的。


不論得時不得時,我們還是會繼續謳歌對台灣的愛,從這塊母土汲取生命的力量,為自己與同胞的自由發聲,力抗沉淪。


新插秧的田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