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處與人談話。錄在此當記錄:
淑貞姊,十幾年前在德國,我的一對女同性戀者的好朋友在教堂裡宣誓願意克服萬難,彼此扶持,雙方家長(有一邊是牧師家庭)也都在一番努力之後,一起祝福這樣的結合。
然後,她們開始計畫要有孩子,不論是自己生還是收養。
我承認我那時和你的想法一樣,覺得這樣的伴侶蒙祝福已經不易,若有孩子,孩子如何面對社會壓力呢?缺乏一位強大的「爸爸」,孩子能應付人生嗎?(後來反省我自己的爸爸在我成長時也是缺席的,但我沒有變怪物啊!)
但是後來我又陪伴著他們這對走過婚姻生活裡的所有高山深谷,快樂與愁煩,發現,這和所有的異性戀婚姻都一樣。而她們也因為自己的使命,工作,性情的調整,很審慎地考慮,也許她們並不適合有孩子。
所以,即使法令容許,也不是大家就會「不負責任」地去領養小孩,給孩子帶來困擾等等。
仁和牧師所提到的,反對者往往把自己的性幻想投射在這個議題上,這並非要發動人身攻擊,而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太把性傾向不同的人當成「異類」。一個同性的婚姻裡有的問題,基本上和異性的婚姻一樣,都是兩個來自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的人,因為彼此欣賞喜愛,而願意共同生活,並且彼此調整。
這種「願意彼此負責」的心志,在今天的台灣受到很多挑戰與誘惑,異性戀,同性戀,彼此扶持的單身姊妹兄弟,隔代教養的家庭,都一樣在經濟波動與人性的自私中,受到衝擊與考驗。
一個能夠支持這種願意彼此負責的心志的法案,值得我們一起來支持,有問題的地方,可以一起來把它修得更好。不需要馬上全盤否定。
在德國,我也有看到這種同性的收養家庭,成功地教養出身心平衡,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少年。相對的,異性戀的傳統家庭,在愛的意志失落時,失敗的教育也是常見的。孩子們一樣無法選擇他們的寄養家庭。因為看似再「健全」的家庭,都有他們的陰影。
我深信,上帝會祝福保守每一個願意去愛孩子的家,不管是同性的父母,還是異性的父母,是單親,是老是少的父母親。
多元,不會毀掉原本的單一,只是增加機會,讓上帝的愛可以擁抱更多的人。我們在社會上開闢更多的空間,把對抗人性的幽暗面的主權交給上帝,停止我們人對人的審判權,讓三一廣闊的動能來做決定。
轉自王貞文2013.10.8臉書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啓示錄的啓示(王貞文)
《啓示錄》所要傳揚的不是恐怖威嚇,而是安慰與盼望的信息。
去年秋天本來要帶領全國婦女查經,讀《啓示錄》的。但突然,癌細胞的發展,就又需要開刀與一連串的治療了。但也因為這樣,精研啓示錄的梁哲懋牧師親自出馬,帶領了出色的《啓示錄》導讀。
今年這個季節,還是可以在鹽行教會,與信徒一起跟著梁牧師慢慢讀《啓示錄》,再一次細細品味那在苦難與壓迫中,對上帝主權的盼望,對追隨基督者的身份的堅持。這是一種幸福。
昨天讀到我一直很喜歡的,在亂世中對「先知職責」的強調:吃下小書卷的約翰,在肚子裡感受到那苦味。在那樣的世代,宣揚「基督為王」,是苦的。
還有那兩個見證者(十一章),在一個黑暗的勢力恣意橫行的長長時光中(三年半,永恆的一半),勇敢地衝撞、宣揚,世人都對他們憎惡忿恨。當他們被獸殺害,所有的人歡欣鼓舞,甚至彼此送禮,好像他們是禍患的源頭一樣。
看見禍患源頭的人,永遠會被當成禍患的源頭啊!
然而,被殺害、被曝屍示眾的見證者,會在上帝所定的時刻,
得到上帝的活氣,復活,且昇天。他們在見證著終末的開始。
終末,很多人認為就是時間的結束而已,世界的結束,人生的結束,一場戲的結束。
但是,在聖經裡,終末永遠是新的開始。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新造的人要出現,在新的地,新的天。
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盼望呢?當這一切奮鬥都成為過去,一個全新的開始,在上帝主權的帶領下,已經在你我身上發動。
轉自 王貞文2015.10.8 臉書
去年秋天本來要帶領全國婦女查經,讀《啓示錄》的。但突然,癌細胞的發展,就又需要開刀與一連串的治療了。但也因為這樣,精研啓示錄的梁哲懋牧師親自出馬,帶領了出色的《啓示錄》導讀。
今年這個季節,還是可以在鹽行教會,與信徒一起跟著梁牧師慢慢讀《啓示錄》,再一次細細品味那在苦難與壓迫中,對上帝主權的盼望,對追隨基督者的身份的堅持。這是一種幸福。
昨天讀到我一直很喜歡的,在亂世中對「先知職責」的強調:吃下小書卷的約翰,在肚子裡感受到那苦味。在那樣的世代,宣揚「基督為王」,是苦的。
還有那兩個見證者(十一章),在一個黑暗的勢力恣意橫行的長長時光中(三年半,永恆的一半),勇敢地衝撞、宣揚,世人都對他們憎惡忿恨。當他們被獸殺害,所有的人歡欣鼓舞,甚至彼此送禮,好像他們是禍患的源頭一樣。
看見禍患源頭的人,永遠會被當成禍患的源頭啊!
然而,被殺害、被曝屍示眾的見證者,會在上帝所定的時刻,
得到上帝的活氣,復活,且昇天。他們在見證著終末的開始。
終末,很多人認為就是時間的結束而已,世界的結束,人生的結束,一場戲的結束。
但是,在聖經裡,終末永遠是新的開始。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新造的人要出現,在新的地,新的天。
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盼望呢?當這一切奮鬥都成為過去,一個全新的開始,在上帝主權的帶領下,已經在你我身上發動。
轉自 王貞文2015.10.8 臉書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我家有個開心農場(The Biggest little Farm)
我家有個開心農場(The Biggest little Farm)很好看!
一個乾旱破敗的農場,在七年內變成像天堂樂園。營造生物多樣性的傳統農作方式,撐過自然災害,慢慢達成人與農作物、家畜和野生動植物共同生活的小小生態系,達成平衡。撐住、耐住性子,(顯然也需要足夠多的資源)。
一個好故事,配上好影像,又有發人深省的結尾。
很滿足的觀影經驗。
農場的網站:
https://www.apricotlanefarms.com/
這個農場紀錄片,令我懷念阿明老師的水鄉。他讓雞群、鵝群自由來去。放養鯽魚來餵食鰻魚,不用藥,少用飼料。養蝦的時候,放任鷺鷥來吃。園子久久整理一次,各種野地植物滋長,也引來許多昆蟲鳥類棲息。
野狗群,甚至自己的狗,對雞、鵝都造成威脅。但水鄉真正的破壞者,是居心不良的人們。或偷、或盜、或搶、或騙,一次又一次讓阿明老師付出慘痛代價。
電影看起來,這對夫婦不僅學習農事學得很快,而且一開始就是精明能幹的經營者。太太原本是廚師、部落客,熱愛推廣傳統健康的食物。丈夫是攝影師、影片製作人。他們的農場是很有計畫的,宣揚理念和夢想,想辦法募資,做好預算,找到專家協助。並非帶著浪漫心態和滿滿熱情就投入農業。
我們一邊看電影一邊討論著,是否需要兩百畝以上的規模,才可能做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臺灣的小規模農地,有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嗎?
上次去花蓮壽豐附近,有位陳長老以多樣性經營自己的農地,多種果樹、菜蔬,也是美得像天堂,但是很難以此為生活主要收入。
經營農業好辛苦。還是欣賞別人的成果吧。
一個乾旱破敗的農場,在七年內變成像天堂樂園。營造生物多樣性的傳統農作方式,撐過自然災害,慢慢達成人與農作物、家畜和野生動植物共同生活的小小生態系,達成平衡。撐住、耐住性子,(顯然也需要足夠多的資源)。
一個好故事,配上好影像,又有發人深省的結尾。
很滿足的觀影經驗。
農場的網站:
https://www.apricotlanefarms.com/
這個農場紀錄片,令我懷念阿明老師的水鄉。他讓雞群、鵝群自由來去。放養鯽魚來餵食鰻魚,不用藥,少用飼料。養蝦的時候,放任鷺鷥來吃。園子久久整理一次,各種野地植物滋長,也引來許多昆蟲鳥類棲息。
野狗群,甚至自己的狗,對雞、鵝都造成威脅。但水鄉真正的破壞者,是居心不良的人們。或偷、或盜、或搶、或騙,一次又一次讓阿明老師付出慘痛代價。
電影看起來,這對夫婦不僅學習農事學得很快,而且一開始就是精明能幹的經營者。太太原本是廚師、部落客,熱愛推廣傳統健康的食物。丈夫是攝影師、影片製作人。他們的農場是很有計畫的,宣揚理念和夢想,想辦法募資,做好預算,找到專家協助。並非帶著浪漫心態和滿滿熱情就投入農業。
我們一邊看電影一邊討論著,是否需要兩百畝以上的規模,才可能做倒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臺灣的小規模農地,有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嗎?
上次去花蓮壽豐附近,有位陳長老以多樣性經營自己的農地,多種果樹、菜蔬,也是美得像天堂,但是很難以此為生活主要收入。
經營農業好辛苦。還是欣賞別人的成果吧。
甜甜美夢
昨天和芳舟去看了一齣好看的紀錄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the biggest little farm)。
電影很好看,很滿足的觀影經驗。
散場後,我們去吃了勝政豬排。近九點整個店還是滿滿的。服務生雖然已經很疲憊,還是服務得很好。我們吃得很愉快。
店裡幾乎每桌都點了霜淇淋,看電影前小舟已經吃了冰淇淋,所以就乖乖沒有點。
但覺得整個店內瀰漫一種幸福的氣氛。
回家想開始寫該交的稿,但還是胡混到頗晚才睡。
睡著,夢裡覺得甜甜的。
很久沒做過這種夢。
夢兩個段落,分別有兩個可愛的年輕男生,對我表達很美的善意,像小貓黏人一樣。
都不是真實生活裡認識的人。
真實生活中我對年輕男孩沒什麼興趣,甚至有些害怕。
但夢中的兩位大方、主動來說話,好像還送上什麼禮物。
再次睡去,仍然在夢中經歷幸福感。雖然情節忘記了。
覺得好難得。所以記一下。
電影很好看,很滿足的觀影經驗。
散場後,我們去吃了勝政豬排。近九點整個店還是滿滿的。服務生雖然已經很疲憊,還是服務得很好。我們吃得很愉快。
店裡幾乎每桌都點了霜淇淋,看電影前小舟已經吃了冰淇淋,所以就乖乖沒有點。
但覺得整個店內瀰漫一種幸福的氣氛。
回家想開始寫該交的稿,但還是胡混到頗晚才睡。
睡著,夢裡覺得甜甜的。
很久沒做過這種夢。
夢兩個段落,分別有兩個可愛的年輕男生,對我表達很美的善意,像小貓黏人一樣。
都不是真實生活裡認識的人。
真實生活中我對年輕男孩沒什麼興趣,甚至有些害怕。
但夢中的兩位大方、主動來說話,好像還送上什麼禮物。
再次睡去,仍然在夢中經歷幸福感。雖然情節忘記了。
覺得好難得。所以記一下。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貓狗不是小事
撿到一隻狗,收養起來,「疼命命」,成為最親的家人。埔心的黃佩怡牧師因為愛這隻被稱為「捲」的小狗,而及於其他流浪動物。她很憤慨地批評當前政府的動保政策不及格,不從源頭管理,花大錢蓋五星級動物收容所,但在實際管理上卻是讓許多被收留的動物幾乎餓死。
「蔡英文如果能處理好動保議題,民調馬上會高起來。」
「我因為收留了捲,一位路過的慕道友因此而常來做禮拜,她說看到我對流浪狗的關懷,知道基督徒不是光講而已,是真的會去愛。其實不是我救了捲,是捲救了我。」
的確,我身邊不少愛貓愛狗的朋友,收留了流浪貓、流浪狗,牠們立刻成為不可或缺的家人;因為照顧貓狗,酷妹都成了溫柔母親,天性愛流浪的都宅了起來。
很多人從一起生活的動物學到生命的課程,這些動物是我們的好老師。
但總是有寵物被棄養,老是看到有人會虐待動物。也有人不斷拯救貓狗,即使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也要救。
「乞丐還養貓」,以前聽過這樣的輕蔑批評,意思是自不量力。但乞丐和貓,或許是一種無法抑制的愛情關係,強烈需要互相作伴。
貓狗不是小事。
2016年9月25日的臉書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日本劇:與不是A的你
【與不是A的你】
昨天看了一齣東京電視台的Special(電視電影),題目如上。
看到是佐藤浩市和天海祐希主演,就看了起來。
講的是少年殺人事件,著重法律處置過程,探討正義、修復、贖罪的可能。故事是從父親的角度,描寫少年犯家屬的處境。劇本的寫法不走批判路線,不煽動情緒,某種程度是在做法律、人權和道德意識的科普教育吧。警察、檢察官、法官、律師,都僅守份際做該做的事,而少年犯的父母、被殺害的少年的父親,雖然飽受痛苦,非常糾結,卻也都努力表現合理、負責的態度。律師、法庭都希望少年有真誠的悔意,可是少年不願意假裝,律師也不願他假裝。「贖罪的心是假不來的」。司法和整個社會環境,要創造出能讓人懺悔、贖罪的空間。這並不容易。這部戲透過父親不放棄的愛、有同理心的律師,創造了這樣的空間。
(以下有劇透)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電影:洛瑞&火柴男人(Mrs. Lowry & Son)
前幾天看了電影:「洛瑞&火柴男人」。看之前只知道是畫家的故事,中文標題還以為是個同志愛情故事。其實英文片名是Mrs. Lowry & Son,講的是畫家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生活。「火柴男人」是L.S.Lowry的繪畫特徵,他以簡潔筆法畫出風景中的人物,被譏為如同兒童所畫的火柴人。
不是令人愉快的故事。大部分的場景是母親臥床的狹小臥室,偶爾移到狹小的起居室、狹小的閣樓畫室、工人住宅區的單調街道......,情節的推進全靠母子對話,或是主角孤獨的行動、短短的內心旁白。呈現手法是設計慎密的舞台劇,靠出色的演員演技、穩重而精心設計的取鏡,構成電影的力量。
故事是悲傷的,雖然在折磨人近一個半小時後,似給出善意轉折,但沈重心情可沒那麼快可以轉換。
畫家的母親是控制慾很強的女人、對自己的生活很不滿意,對兒子百般折磨,不給他一絲肯定。兒子盡心服事母親、所做一切只希望讓母親快樂,渴望母親肯定他的繪畫。母親想回到中產階級的生活,繼續住在高級社區、彈鋼琴、與上流人士往來,但丈夫和兒子都是低薪的小職員,只能住工人區勉強過日子。雖然母親不認可,主角還是不斷作畫。
母親聽著收音機播放的馬勒「悼亡兒之歌」感動落淚,但對日日照顧她的兒子卻冷酷無情,不斷情緒勒索。她始終陶醉在中產階級甚至上流階級的生活夢想中,而不能面對自己所處的現實。她的兒子卻是饒富興味地觀察著生活周邊,工廠、工人、街道上的孩子,紀錄下所見的一切,肯定現實生活中的美。
看電影之前並不認識L.S.Lowry這位畫家。電影中讓我們看到的畫作,一張是工人下班離開工廠的場景,一張是度假勝地海邊的帆船。後者是他為母親而畫,紀錄幼時和母親同遊的美好記憶,在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前者呈現他最被肯定的作品特色,描繪工業時代及工人階級。
總之,這是一部高品質電影,這位畫家也很值得認識。
預告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