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觀影筆記:「浩劫」(Shoah)
早上七點半出門,晚上十點返家,整天在中正廟,觀賞長達九小時的紀錄片「浩劫」(Shoah)。
事前沒有蒐集什麼資料,只約略知道是有關猶太人大屠殺、死亡集中營的紀錄片。
1985年問世的電影,仍然非常好看。題材很沈重,大多是長長的訪問,也沒有場景重建或戲劇性演出,只讓我們不斷看集中營遺跡,可是電影魅力十足,讓人一直想看下去,雖然九個小時之中還是忍不住打瞌睡幾次。
不斷出現奧斯維茲的森林,看起來寧靜、美麗,森林是滅跡的手法之一,新生的樹蓋掉此地的恐怖遺跡,幾百萬人就這樣消失。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紀錄片「車諾比的悲鳴」,表現手法很不同,但都拍攝了外表看起來很美麗的樹林,卻隱藏著驚人的悲慘邪惡。
片頭引用以賽亞書56:5「你們將永不被人遺忘。」(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
為慘死者叩問理由,留下紀錄。不能遺忘。
(2019.3.3)
策展人寫的介紹:https://www.twreporter.org/a/director-claude-lanzmann-tidf?fbclid=IwAR21ZUzrxtNCP2OYuDfMTxxI0zfvJgjwd8cfIHgXvHVdBXGZxoR-1Y8YOcs
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有關蘇哥的記憶
蘇哥首先是貞文的學長,貞文在寫作上的伯樂。
最初我對他是提防著、有些敵意的。他在國語教會系統活躍,而我是長老教會意識形態超重的人,對國語教會原本就有敵意。我以為他是外省人,後來才知道他是台灣人,而且父親是那種日本精神的台灣菁英,他的名字來自西鄉隆盛。
蘇哥足智多謀,能力很強,努力希望促成基督教界的改革,透過文字工作來推。
1991年5月9日清晨,調查局跑到清華逮人,程華淮和王南傑衝到女生宿舍通知我。匆匆打了幾個電話,我知道和陳正然他們相關。正好前兩天我和偉程談過話之後,放在圖書館的書包不見了,裏面有一本我的常用通訊錄。打電話給在香山的可拉,她說警察去查戶口!我不能回嘉、不能去貞文那裡,也不能到通訊錄上列出的任何人那裡。於是我想到蘇哥。他不在我的通訊錄上,但他的電話號碼我記得。
聽蘇哥講過他被調查局約談的經驗,他對白色恐怖這套充分理解,也是在那個經驗後他更堅定反抗意識,並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我想他可能可以幫忙。於是我先到台北,再找公共電話打電話給他,他二話不說就說我可以去他家。我在他家待了一晚,和他談遇到的狀況和我的理解,他提供一些分析,並勸我保持樂觀。也說,如果需要,可以在他家住一陣子沒關係。但是隔天我就跑回清華,和朋友們一起組成「廖偉程救援會」,借了數學系的研究室,幾乎日夜都在那裡。因為事發當天清大有抗議,還跑到調查局去要人,局勢看來並非不可為。
因為這個跑路經驗,我深深感謝蘇哥。他是我重要的恩人,一輩子都不會變。
後來他會找我,想藉我在長老教會的青年圈子發揮影響力。他永遠有無數點子。蘇哥和我總是意見不合。我無法跟隨他的路子,他太會佈局算計,我始終是個直率的傻子。我也討厭他有時依附權勢、或是很會借力使力來推進目標。
有一次和他爭辯某事的處理方式,我總認為應該黑白分明一刀切,但他說:「歷史是涵沙帶泥前進的,黑白之間有很寬的灰階,世事很少能真正分黑白,妳得在灰階中把握方向。」
我覺得深受啓發。
貞文去世前不久,他發現20年前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 3刊登出鍾逸人對他的錯誤了解和評價,他說要告中研院和許雪姬。我熱心當中間人促成他和許雪姬對話,許老師也爽朗道歉,但蘇哥的憤怒沒有稍減,一直找各方主持公道,包括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都出面。我在他打電話騷擾到我的朋友之後,氣到寫信跟他斷交。貞文的紀念畫展,他們夫婦有來看,但是蘇哥還是悻悻然,並沒有和我講話。然後這兩年我上臺北,也一直沒有去和他見面復合。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心中是有遺憾懊悔的。
這些話,感覺還是必須說給人聽,所以先和你們分享。不懂沒關係。很多故事仍待細講。
這幾年對我的生命很有影響力的年長男性朋友、老師,紛紛離去。人生真的邁入另一個階段了。
最初我對他是提防著、有些敵意的。他在國語教會系統活躍,而我是長老教會意識形態超重的人,對國語教會原本就有敵意。我以為他是外省人,後來才知道他是台灣人,而且父親是那種日本精神的台灣菁英,他的名字來自西鄉隆盛。
蘇哥足智多謀,能力很強,努力希望促成基督教界的改革,透過文字工作來推。
1991年5月9日清晨,調查局跑到清華逮人,程華淮和王南傑衝到女生宿舍通知我。匆匆打了幾個電話,我知道和陳正然他們相關。正好前兩天我和偉程談過話之後,放在圖書館的書包不見了,裏面有一本我的常用通訊錄。打電話給在香山的可拉,她說警察去查戶口!我不能回嘉、不能去貞文那裡,也不能到通訊錄上列出的任何人那裡。於是我想到蘇哥。他不在我的通訊錄上,但他的電話號碼我記得。
聽蘇哥講過他被調查局約談的經驗,他對白色恐怖這套充分理解,也是在那個經驗後他更堅定反抗意識,並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我想他可能可以幫忙。於是我先到台北,再找公共電話打電話給他,他二話不說就說我可以去他家。我在他家待了一晚,和他談遇到的狀況和我的理解,他提供一些分析,並勸我保持樂觀。也說,如果需要,可以在他家住一陣子沒關係。但是隔天我就跑回清華,和朋友們一起組成「廖偉程救援會」,借了數學系的研究室,幾乎日夜都在那裡。因為事發當天清大有抗議,還跑到調查局去要人,局勢看來並非不可為。
因為這個跑路經驗,我深深感謝蘇哥。他是我重要的恩人,一輩子都不會變。
後來他會找我,想藉我在長老教會的青年圈子發揮影響力。他永遠有無數點子。蘇哥和我總是意見不合。我無法跟隨他的路子,他太會佈局算計,我始終是個直率的傻子。我也討厭他有時依附權勢、或是很會借力使力來推進目標。
有一次和他爭辯某事的處理方式,我總認為應該黑白分明一刀切,但他說:「歷史是涵沙帶泥前進的,黑白之間有很寬的灰階,世事很少能真正分黑白,妳得在灰階中把握方向。」
我覺得深受啓發。
貞文去世前不久,他發現20年前中研院近史所《口述歷史》 3刊登出鍾逸人對他的錯誤了解和評價,他說要告中研院和許雪姬。我熱心當中間人促成他和許雪姬對話,許老師也爽朗道歉,但蘇哥的憤怒沒有稍減,一直找各方主持公道,包括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都出面。我在他打電話騷擾到我的朋友之後,氣到寫信跟他斷交。貞文的紀念畫展,他們夫婦有來看,但是蘇哥還是悻悻然,並沒有和我講話。然後這兩年我上臺北,也一直沒有去和他見面復合。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心中是有遺憾懊悔的。
這些話,感覺還是必須說給人聽,所以先和你們分享。不懂沒關係。很多故事仍待細講。
這幾年對我的生命很有影響力的年長男性朋友、老師,紛紛離去。人生真的邁入另一個階段了。
蘇南洲先生去世
家屬發佈的消息:
很震驚!
各位蘇南洲的師友、知音,平安:
海瑩摯愛的先生、昱璇親愛的父親,於2020年2月27日早晨在睡夢中安詳地被主接去。謹定於3月20日週五11點舉行追思禮拜,邀請您在春分的早晨,與我們一同送南洲最後一程。地點為第二殯儀館一樓至真2廳(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
如您考慮出席追思禮拜,歡迎填寫以下連結以便我們統計人數,謝謝。
https://tinyurl.com/su2020
https://tinyurl.com/su2020
海瑩&昱璇
聯絡信箱: chris.sunc@gmail.com
聯絡信箱: chris.sunc@gmail.com
來台北兩年多,一直琢磨著是否要去拜會他,但又怕他一直糾結之前的事件,就這樣錯過最後和他見面談話的機會。
覺得有些懊悔。
目前預計和芳舟一起去參加追思禮拜。
目前預計和芳舟一起去參加追思禮拜。
臺中之旅
因為蔣念儒在頑石劇團打工,向我推薦郎亞玲的戲《夜,散落在愛的臨界》,後來竟得到郎亞玲的贈票,所以幾個禮拜前就安排了臺中之行。
戲在台中歌劇院的小劇場,下午、晚上各一場。我看下午場。
我只知道郎亞玲是政治受難者郎俊的女兒,劇場工作者,對這劇團、這齣戲,之前都沒有概念。
原來這是一齣導演深刻嚴厲自剖的戲。開場安蒂高妮陪著雙眼已瞎的父親依底帕斯,來到雅典和平女神的神殿前,質問自己的命運、此生之苦何時解脫。第二場開始是女主角亞書的故事,和導演的生命經驗若合符節。父母親新婚後到臺灣發展,生了五個子女,然後父親因政治案件入獄七年,14歲的小女兒亞書,一直活在創傷之中。接下來的幾場,描述和父親疏遠的關係、最愛的大哥為家庭奉獻犧牲早逝、因丈夫背叛而離婚、女兒追求獨立生活而離開......。貫穿整場戲的一個黑衣人,有時像浮士德中的梅非斯特,不斷嘲諷、提醒、誘惑,有時又化身強橫的權力者、或是主角處境的同情者。父親是她依戀、渴望的形象,也是她走不出的陰影,但最終認清父親不可能陪伴她一生,雖高壽仍在世,卻是一個早已離去、不再重要的存在。
我在看到大哥和母親護持這個家的那段時,眼淚落下。那位必須挑起家庭重擔的大哥,最最疼愛妹妹的大哥,母親倚重的大哥,為家庭而犧牲自己,放棄美術的愛好,成為遠洋船長。立刻想到蔡烈光筆下的「朱老大」(《陳年往事話朱家》),在父親慘死後努力撐住家,謹小慎微,擔驚受怕。
能夠這樣自剖,以戲劇的形式呈現自己人生議題,是令人佩服的。
演員表現很不錯。許多撲、打、摔,看得讓人捏一把冷汗。長長複雜的台詞,要講到讓人清晰了解,也沒那麼容易。很簡單的舞台佈置,用一塊有點像鋼琴罩的兩面布和一根竹竿,就可以玩出很多效果,覺得頗有意思。
看戲之前,去紫晶家附近的「茶部」,喝香料奶茶、吃肉醬配烤餅。和紫晶匆匆相會。她媽媽剛從彰基出院,是肺炎,幸好並非武漢肺炎。她說住超級豪華的單人病房,一天要一萬元。為了隔離,沒辦法。我提到爹爹債務等麻煩,她想起輔大長青的謝東賢是代書,建議我可以找他諮詢。
看完戲是和傑雄夫婦會面,也去一家印度餐廳:淇里斯。我拜託他幫我處理20多年前買的國外基金保險領回的事情。餐點還不錯吃,但是份量有點小。飯後還點甜點來吃,吃了印度傳統的冰棒(冰淇淋)Kulfi。
稍微問一下傑雄母親去世後的情況,他說臺南的家兩個妹妹佔據著,他想回去也沒地方住了,回台南只能去住水利會館之類的地方。和妹妹的關係更遠了。在他眼中看到悲傷。
相聚非常匆忙,但感覺很好。我真愛這位弟弟,他和小淘至今仍讓我覺得像家人,在我需要時會站在身邊那種。兩位弟弟都得到很好的伴侶,建立美好的家庭,令人欣慰。
在歌劇院的商店買了「樹重奏」的油柑果錠和軟糖,送了一些給傑雄他們,我留一半自用。這家的產品我很喜歡。很想買上次買過蜜餞,但店員說那個成本太高利潤太低,所以不做了。油柑果錠是果實磨成粉製成的,含起來慢慢釋出油甘果的酸、澀、甘,覺得很讚。
戲在台中歌劇院的小劇場,下午、晚上各一場。我看下午場。
我只知道郎亞玲是政治受難者郎俊的女兒,劇場工作者,對這劇團、這齣戲,之前都沒有概念。
原來這是一齣導演深刻嚴厲自剖的戲。開場安蒂高妮陪著雙眼已瞎的父親依底帕斯,來到雅典和平女神的神殿前,質問自己的命運、此生之苦何時解脫。第二場開始是女主角亞書的故事,和導演的生命經驗若合符節。父母親新婚後到臺灣發展,生了五個子女,然後父親因政治案件入獄七年,14歲的小女兒亞書,一直活在創傷之中。接下來的幾場,描述和父親疏遠的關係、最愛的大哥為家庭奉獻犧牲早逝、因丈夫背叛而離婚、女兒追求獨立生活而離開......。貫穿整場戲的一個黑衣人,有時像浮士德中的梅非斯特,不斷嘲諷、提醒、誘惑,有時又化身強橫的權力者、或是主角處境的同情者。父親是她依戀、渴望的形象,也是她走不出的陰影,但最終認清父親不可能陪伴她一生,雖高壽仍在世,卻是一個早已離去、不再重要的存在。
我在看到大哥和母親護持這個家的那段時,眼淚落下。那位必須挑起家庭重擔的大哥,最最疼愛妹妹的大哥,母親倚重的大哥,為家庭而犧牲自己,放棄美術的愛好,成為遠洋船長。立刻想到蔡烈光筆下的「朱老大」(《陳年往事話朱家》),在父親慘死後努力撐住家,謹小慎微,擔驚受怕。
能夠這樣自剖,以戲劇的形式呈現自己人生議題,是令人佩服的。
演員表現很不錯。許多撲、打、摔,看得讓人捏一把冷汗。長長複雜的台詞,要講到讓人清晰了解,也沒那麼容易。很簡單的舞台佈置,用一塊有點像鋼琴罩的兩面布和一根竹竿,就可以玩出很多效果,覺得頗有意思。
看戲之前,去紫晶家附近的「茶部」,喝香料奶茶、吃肉醬配烤餅。和紫晶匆匆相會。她媽媽剛從彰基出院,是肺炎,幸好並非武漢肺炎。她說住超級豪華的單人病房,一天要一萬元。為了隔離,沒辦法。我提到爹爹債務等麻煩,她想起輔大長青的謝東賢是代書,建議我可以找他諮詢。
看完戲是和傑雄夫婦會面,也去一家印度餐廳:淇里斯。我拜託他幫我處理20多年前買的國外基金保險領回的事情。餐點還不錯吃,但是份量有點小。飯後還點甜點來吃,吃了印度傳統的冰棒(冰淇淋)Kulfi。
稍微問一下傑雄母親去世後的情況,他說臺南的家兩個妹妹佔據著,他想回去也沒地方住了,回台南只能去住水利會館之類的地方。和妹妹的關係更遠了。在他眼中看到悲傷。
相聚非常匆忙,但感覺很好。我真愛這位弟弟,他和小淘至今仍讓我覺得像家人,在我需要時會站在身邊那種。兩位弟弟都得到很好的伴侶,建立美好的家庭,令人欣慰。
在歌劇院的商店買了「樹重奏」的油柑果錠和軟糖,送了一些給傑雄他們,我留一半自用。這家的產品我很喜歡。很想買上次買過蜜餞,但店員說那個成本太高利潤太低,所以不做了。油柑果錠是果實磨成粉製成的,含起來慢慢釋出油甘果的酸、澀、甘,覺得很讚。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228演講及麻豆小遊
兩個禮拜前突然接到台南新芽的邀請,上場代打,促轉會「記憶匯流」系列活動的人權地景工作坊的開場演講。原本是新芽理事長嚴婉玲要親自講,但她去日本旅遊回來後自主管理兩個禮拜,不出門,所以他們找了我。
能到台南是開心的。但必須清早出門,精神壓力大,睡得不好。
大約20多人的規模,學員是很認真的,各年齡層都有。
促轉會的陳瀅洲來督軍。和他簡短聊了一下。促轉會將延期,但他說自己的任務已經告一段落,應該會照原計畫離開。
喬瑟芬和她妹妹特地來聽演講,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看到她們很開心。
我講的題目是:二二八、白色恐怖、轉型正義,主要談一些基本觀念。
中午吃完便當,照原計畫和小喬會合。主要是為了把Canon D60 借給她,要她到嘉義拿。搭火車到善化,她接了我之後,路過善化糖廠,進去走了一圈,然後才往麻豆去。在善化糖廠聞到製糖工廠飄出氣味,小喬說那是兒時最熟悉的氣味。我說,影像、聲音的紀錄之外,如何記錄氣味?氣味其實最能帶領人進入某種特殊情境。
到麻豆,先去看小喬這幾個月開墾的花園。這是街上一處老屋拆除後的空地,她遇到管理者時,問了一下是否可以利用此地種花種菜,得到首肯,就做了起來。一小塊一小塊慢慢拓展,撒了混合花種的地長出玻斯菊、非洲菊、百日草、矢車菊的花叢,還有一處種了台灣百合,又有翼豆、小番茄、茼蒿等作物,她拍過的當歸花等等。小小幾坪地,熱鬧非凡。
下一站是最近因為台劇「想見你」而大紅的冰店:龍泉刨冰湯圓,湯圓是自製的,各種料也都自製,刨冰和湯圓湯都會摻麵茶,很有特色。我們都吃了熱湯圓。小喬說這是她從小吃到大的店,沒想到竟然變成要排隊的店,真誇張。吃完又看到附近另外一家賣冰,也賣蚵嗲炸粿,點了蚵嗲和豆腐角分吃,很美味。
我說可以回嘉義去了吧,但小喬說還有一家可愛的小咖啡店,於是我們又逗留近一個小時,拜訪這家彩虹咖啡麻豆店。很好喝的虹吸咖啡,才賣55元一杯。一對年輕的夫婦經營的。他們的家在巷尾,咖啡店在巷頭,婆婆把整條巷道用多肉植物和彩繪布置起來,很有意思。
回嘉義已經五點半,好不容易找到很貴的停車位,一小時50元!我們全家和小喬去吃黃家涼麵。小喬第一次吃到這種白醋加白芝麻醬的風味。之後芳舟、我和小喬散步去Dadala,喝飲料,看可愛的東西。
解散後,我回家,小舟去和陳美玲見面。我因為150年史該寫的東西一直沒有進度,不敢去見美玲。小舟回來後,有轉告美玲的意見,說我若寫不出來,應該設法交出來給別人去完成。聽了心情非常不好。所以就閒晃到現在半夜一點多,不想睡,也不想工作。
每次回家,爹爹就要交代一次財務狀況。覺得心煩。他的債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拋棄繼承就沒事嗎?好像非深入了解不可。今天的談話又多一項,是楠西土地的問題。原來那裏始終是濫墾地,他有權利,卻無法真正轉讓給目前真正利用那塊地的人。爹爹擔心他若身故,我們拋棄繼承,那個家族該怎麼辦?我想我得找人問問看。
這兩年來我逃避作為長子的責任,小舟回家住之後,我更把照顧父母的事情就完全交給她。可是爹爹和小舟一直處在互相忍耐的狀況,信任度不太夠。看來還是得做一些調整。
也和小喬稍微談到和月梅吵架的事,她說她看我給月梅的信,覺得我說話的方式會讓月梅難過,我說自己無心無力,她當然會解讀成我就是不願意幫忙。我很驚訝。不過小喬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看來我們兩人對對方都還是有怒氣,需要再找機會溝通。
我想要把此事當成四旬期的功課。
我想要把此事當成四旬期的功課。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疫病、國籍、媽祖
武漢肺炎繼續敲著警鐘。
上禮拜五下班前,被通知我們這棟樓有正在接受篩檢的疑似病患,真是有點驚嚇,所以禮拜日第一次去排隊買口罩。
目前已經達30個確診病例,似乎都是啟動防疫之前感染的。第24例的感染源還沒找到。
到底算不算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防疫指揮部很保守。但是周遭朋友大多是害怕的。
有些專家如蘇益仁,認為現在必須超前佈署社區感染的應對。
之前也有不少專家提到:病毒並不會消失,必須做長期抗戰的準備。中研院生醫所的何美鄉就不斷提出警告。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很重要。
但身為小老百姓,關心的是生活到底該怎麼處理?口罩甚麼時候戴?日常生活器物要消毒到甚麼程度?能不能長途旅行?甚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
社會恐慌和憤怒,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出身中國的配偶和他們的子女,成為許多人出氣的對象。先是陸委會原先打算專案讓疫區無台灣國籍的「小明」可以依親特案進入台灣,被防疫指揮部擋掉。然後是一位有台灣國籍但和母親在武漢生活的血友病青少年,不在武漢撤僑第一架飛機上,海基會設法千里送藥給他,但網路上流傳其母是中國籍且對台灣政府曾有不友善的發言,引發眾怒。24日他們竟然可以趁武漢短暫開城而離開,直奔四川成都搭飛機返台。這就又引起許多猜測和反感。我想是兩岸的政府都希望這個事情趕快落幕,所以開門解決。
人們不理性的憤怒,令我驚嚇憂心。政府目前還算照步來,依法執行。不管這些人對台灣政府的意見如何,他們就是本國公民,該有的權利義務還是照樣。這樣想,應該不算左膠吧?如果為了得到台灣政府的幫助,就得裝成對政府感恩戴德,我覺得才不對。
這幾天又有新興困擾台灣社會的議題,就是「三月瘋媽祖」。大甲媽祖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等等,許多盛大的宗教活動即將展開。南韓、新加坡都有因為教會聚會而造成的群聚感染,南韓的情況更是可怕,可能近千人感染。
不過,元宵節剛過,各地的元宵活動如鹽水蜂炮、內湖的炮陣,也照常進行,還有燈節也照舊。昨天起桃園的媽祖也開始繞境,鄭文燦都去帶頭了。
我的臉書上一片反對媽祖進香繼續舉辦的聲音。
如何應對這宗教盛會可能造成的群聚感染,是防疫指揮中心再來的難題。
上禮拜五下班前,被通知我們這棟樓有正在接受篩檢的疑似病患,真是有點驚嚇,所以禮拜日第一次去排隊買口罩。
目前已經達30個確診病例,似乎都是啟動防疫之前感染的。第24例的感染源還沒找到。
到底算不算進入社區感染階段?防疫指揮部很保守。但是周遭朋友大多是害怕的。
有些專家如蘇益仁,認為現在必須超前佈署社區感染的應對。
之前也有不少專家提到:病毒並不會消失,必須做長期抗戰的準備。中研院生醫所的何美鄉就不斷提出警告。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很重要。
但身為小老百姓,關心的是生活到底該怎麼處理?口罩甚麼時候戴?日常生活器物要消毒到甚麼程度?能不能長途旅行?甚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
社會恐慌和憤怒,是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出身中國的配偶和他們的子女,成為許多人出氣的對象。先是陸委會原先打算專案讓疫區無台灣國籍的「小明」可以依親特案進入台灣,被防疫指揮部擋掉。然後是一位有台灣國籍但和母親在武漢生活的血友病青少年,不在武漢撤僑第一架飛機上,海基會設法千里送藥給他,但網路上流傳其母是中國籍且對台灣政府曾有不友善的發言,引發眾怒。24日他們竟然可以趁武漢短暫開城而離開,直奔四川成都搭飛機返台。這就又引起許多猜測和反感。我想是兩岸的政府都希望這個事情趕快落幕,所以開門解決。
人們不理性的憤怒,令我驚嚇憂心。政府目前還算照步來,依法執行。不管這些人對台灣政府的意見如何,他們就是本國公民,該有的權利義務還是照樣。這樣想,應該不算左膠吧?如果為了得到台灣政府的幫助,就得裝成對政府感恩戴德,我覺得才不對。
這幾天又有新興困擾台灣社會的議題,就是「三月瘋媽祖」。大甲媽祖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等等,許多盛大的宗教活動即將展開。南韓、新加坡都有因為教會聚會而造成的群聚感染,南韓的情況更是可怕,可能近千人感染。
不過,元宵節剛過,各地的元宵活動如鹽水蜂炮、內湖的炮陣,也照常進行,還有燈節也照舊。昨天起桃園的媽祖也開始繞境,鄭文燦都去帶頭了。
我的臉書上一片反對媽祖進香繼續舉辦的聲音。
如何應對這宗教盛會可能造成的群聚感染,是防疫指揮中心再來的難題。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電影《羅馬》
錄自2019年2月24日臉書
終於看了電影「羅馬」。
每個場景的內容和訊息都那麼豐富,覺得得慢慢消化。如果知道更多社會、政治背景就好了。但是完全無知也不妨礙欣賞這部電影。
是日常生活切片,一切如流水般進行著。沒有煽情,甚至故意低調,連襯底音樂都沒有。平穩寫實的策略,意外力道十足。場景調度、長鏡頭的使用,都令人驚歎。
主角的溫和善良,非常動人。
但讓我落下眼淚的,是影片近尾聲,女主人和主角帶著四個孩子在海鮮餐廳外吃著冰淇淋那幕。女主人終於面對丈夫離去的現實、決心展開一場新的冒險。她在自己的生活破碎之際,仍想辦法鼓舞另一個元氣盡失的女性。各自有各自的傷,同時各自有各自的力量,於是相撐而行。
應該真的會在奧斯卡得大獎吧?
電影資訊:
Rome
艾方索柯朗返回家鄉墨西哥拍攝照顧他童年的家庭女幫傭的故事,以西班牙語創作,入選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最佳導演、攝影。
終於看了電影「羅馬」。
每個場景的內容和訊息都那麼豐富,覺得得慢慢消化。如果知道更多社會、政治背景就好了。但是完全無知也不妨礙欣賞這部電影。
是日常生活切片,一切如流水般進行著。沒有煽情,甚至故意低調,連襯底音樂都沒有。平穩寫實的策略,意外力道十足。場景調度、長鏡頭的使用,都令人驚歎。
主角的溫和善良,非常動人。
但讓我落下眼淚的,是影片近尾聲,女主人和主角帶著四個孩子在海鮮餐廳外吃著冰淇淋那幕。女主人終於面對丈夫離去的現實、決心展開一場新的冒險。她在自己的生活破碎之際,仍想辦法鼓舞另一個元氣盡失的女性。各自有各自的傷,同時各自有各自的力量,於是相撐而行。
應該真的會在奧斯卡得大獎吧?
Rome
艾方索柯朗返回家鄉墨西哥拍攝照顧他童年的家庭女幫傭的故事,以西班牙語創作,入選2018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最佳導演、攝影。
潔嵐在我那裡留的感言:
這片帶來的餘韻很強。我兩個月前就看了,至今想到影片一些片段時,連帶個人記憶所帶出的情緒,强度依然不減。記憶和歷史,不就是這樣,跟著我們每個人一輩子。
透過教育、宣傳、情緒性的訴求,要灌進腦袋的意識形態,跟這種私人回溯的感情領域相較之下,是全然的可笑,完全沒有效用。記不記得片裏在主人翁家前,偶爾有政府的“鼓吹隊” 經過,用很制式卻又不怎麽整齊的步伐在 “宣導表示” 些什麽。我覺得就是這樣的象徵。這片裏有不少隱寓,需要慢慢瞭解吸收。
沒有配樂,不代表沒有音樂。這片刻意精心錄了墨西哥市巷弄街井的聲音和小販的叫賣聲。連飛機跨空飛越的聲音都錄(墨西哥市是美洲國家之間最繁忙的飛航交匯點)。錄的是杜比身歷聲環場音效。如果在戲院或是家裏有環場喇叭放送,聼起來就是身歷其境。
身歷其境。每個地方的街角,都有一個沒有被訴説的故事。說這個故事的時候,就開放讓事件任人感受和詮釋,無需透過一個既有文化的認同角度、某種歷史或其他等等特定的説法。Alfonso Cuaron 即使用隱寓,其實是要加大這種文化詮釋的開放度。我覺得他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有類似的風格。中國和臺灣的導演似乎都沒 “單純” 到像他們的地步,滿腦框架滿身包袱,不是要强調它,就是急著要打破它。
這片帶來的餘韻很強。我兩個月前就看了,至今想到影片一些片段時,連帶個人記憶所帶出的情緒,强度依然不減。記憶和歷史,不就是這樣,跟著我們每個人一輩子。
透過教育、宣傳、情緒性的訴求,要灌進腦袋的意識形態,跟這種私人回溯的感情領域相較之下,是全然的可笑,完全沒有效用。記不記得片裏在主人翁家前,偶爾有政府的“鼓吹隊” 經過,用很制式卻又不怎麽整齊的步伐在 “宣導表示” 些什麽。我覺得就是這樣的象徵。這片裏有不少隱寓,需要慢慢瞭解吸收。
沒有配樂,不代表沒有音樂。這片刻意精心錄了墨西哥市巷弄街井的聲音和小販的叫賣聲。連飛機跨空飛越的聲音都錄(墨西哥市是美洲國家之間最繁忙的飛航交匯點)。錄的是杜比身歷聲環場音效。如果在戲院或是家裏有環場喇叭放送,聼起來就是身歷其境。
身歷其境。每個地方的街角,都有一個沒有被訴説的故事。說這個故事的時候,就開放讓事件任人感受和詮釋,無需透過一個既有文化的認同角度、某種歷史或其他等等特定的説法。Alfonso Cuaron 即使用隱寓,其實是要加大這種文化詮釋的開放度。我覺得他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有類似的風格。中國和臺灣的導演似乎都沒 “單純” 到像他們的地步,滿腦框架滿身包袱,不是要强調它,就是急著要打破它。
執意要在複雜的世界裏做溫和善良的人,的確是需要很高超的自信。
片中那些在70年代熱鬧的街頭、十字路口、Metropolitan 戲院的街景。在現代化的墨西哥市已不存在。是導演還原做出來的。攝影機架在軌道上跟著演員跑。拍閙街能美到那種地步,最佳運鏡攝影獎非本片莫屬。
Roma女主角 Cleo 講的原住民語是 Mixteco。重現在電影裏的示威和暴動是1971年墨西哥市的 Corpus Christi massacre。片中那些在70年代熱鬧的街頭、十字路口、Metropolitan 戲院的街景。在現代化的墨西哥市已不存在。是導演還原做出來的。攝影機架在軌道上跟著演員跑。拍閙街能美到那種地步,最佳運鏡攝影獎非本片莫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