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吳佳霖牧師回天家


早上悅文通知,說吳佳霖牧師走了。

翻看日記,去年9月20日傳出他罹癌的事不久,仁和約我去龜山教會探訪他。那時,他精神很好,講話講個不停,很有信心可以打敗病魔。他說盧俊義牧師要他轉去和信醫院治療。後來他開始在臉書上寫癌症隨筆,記錄自己治療的過程,以及自己還想做的事情、信仰的體會等等。臉書貼文停留在6月3日。6月22日,盈如跟我說,佳霖病危。他生命力還是很頑強,又多撐了三個禮拜。

他的癌症筆記,除了紀錄醫療過程、身體的變化,也呈現出痛苦、焦慮,想要完成自己講道篇、查經資料的整理,做部落格,出版,但來不及,真的是看得讓人心痛。

去年去看他時,他談很多,但我來不及記。他說很多他當新樓醫院董事及長榮大學董事時,和敵對派系的鬥爭,當然這不是他用的語言,是我的詮釋。那是我在公報社工作時,PCT的內部權鬥戲碼,把很多人捲入,連續幾年總會都在處理。我已經記不清當時的人與事,需要回去查閱相關報導和報告書等,但是這類事情沒被記錄下來的部分可能更重要。我稍微記得的,是他當時衝在第一線,戰力很強,但也因此而受傷慘重。去年去看他時,他特別強調,他被告了二十幾條,但最後都沒事。也就是要表明,他是無愧的,他所做的一切是對的。也隱約記得當時有一些針對他的黑料,講得繪聲繪影。在此事件之後,他就不再熱衷總會、中會的職位。以他的聰明能幹,原本可以對PCT有更大貢獻的,實在是教會的損失。

上次見到他,他喊我昭昭,感覺回到國中時代在教會和這群大哥哥相處的歲月。他還是那個聰明、好強、很會耍帥、很會賣萌的佳霖。想起他彈吉他唱歌的模樣,追雪紅時調皮耍帥。雪紅那時在我們教會當幹事,花名在外的他竟然非常認真追求,而且成功!

我記得他好像是讀嘉工的,並非基督教家庭出身,由誰帶來教會已經不記得。他愛唱歌,也唱得好。愛讀書,很有文才,也很會玩。腦筋動得很快,口才一級棒。是我們小輩崇拜的大哥哥。他還有一般教會小孩少有的流氓氣息,顯得更吸引人。菸酒不忌,自由奔放。

看他這一年寫的臉書,才知道他讀高中時就已經有高山嚮導的執照。

嘉西特有的讀書會,大家不分年紀爭辯、討論,無所禁忌,培養了自由獨立的精神,在信仰上不被教條束縛,勇於和上帝論辯。

那時我爸和謝淑民長老都很疼愛他。他常到我們家找我爸聊天,也和我們家的孩子打成一片。他去讀神學院之後,成為謝秀雄教授的愛徒,即使有一年我爸在神學院當總務長,也不再和我爸那麼親,這點我爸還滿介意的,有些難過。

去年他癌症病發時,雪紅的媽媽也病重過世,他拖著病軀奔回嘉義參加告別式,遇到我爸。沒辦法有更多時間說話,但他緊握爸的手,久久不願放開。我想到這一幕就滴淚。

他是嘉義西門教會出品的,好品質的牧師!

嘉西出品的好牧師又少一人。


7.13

佳霖的兒子其璁昨天在他的臉書上貼文:

我是吳牧師的兒子-其璁。
感謝天父極大的恩典與憐憫,每時刻都與我們同在。
我們親愛的父親吳佳霖牧師,於主後2021年7月10日5點48分蒙主恩召,在世六十五年歲月,一生盡心盡力傳講福音,留下美好的見證。
感謝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家庭,雖然內心哀傷難捨,但仍感謝上帝歇了他在世上的勞苦,榮歸天家,將來要在上帝榮耀的國度與他再相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龜山教會訂於7月16日,於桃園殯儀館舉辦入殮、火化禮拜,時值新冠肺炎警戒期間,暫不辦理告別禮拜,待疫情解除後,將擇期辦理告別追思禮拜,再另行通知。
特別感謝各位對我的父親生前的關心、愛護與代禱。
願上帝賜福予各位。


我在佳霖的手機訊息留言給雪紅,她今天晚打電話來,略談了一下。她說從醫院回來,原以為還有幾天可以相處,沒想到幾個小時他就走了。回到家,他很疲憊但不想睡,一直睜著眼睛注視家人。他還有很多事想完成,準備出版的文章還在整理修改,但來不及了。這點真是令人痛心啊。

雪紅說,知道他即將離去,但沒想到那麼快。太快了。


摘錄佳霖兄的5月9日臉書貼文:

今天去教會參加禮拜,已經隔了三週沒有參加禮拜了,能夠敬拜上帝真好。今天的主題經文正好是(以賽亞書6:8)「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禮拜中我自己忍不住哭了好幾次;我還是那個當年因為認識上帝的聖潔慈愛、因為知道自己是個「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的有罪的年輕人嗎?是我自己因為一時的衝動而脫口回答,或是我是真的已經把自己的一生擺上,用生命應答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呢?如今我已漸老又病,他的呼召還繼續支撐著、引導著我的生命嗎?那潔淨又聖潔的炭火依舊沾在我的口中嗎?我哭,因為我慚愧自己許多事情都沒有做好。我哭,因為我雖然是個牧師,卻依然是個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是個嘴唇不潔的人。我哭,因我心裡仍然一直吶喊著:「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我的心情澎湃不已,卻同時享受主同在的平安,「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約伯記23:10)。我心中的顫慄敬畏如同震動的聖殿,令我不敢直視卻又沈浸在聖靈一次次、一波波的輕拂和重擊之中;敬拜上帝真好。
我哭,因為我想起我自己最喜愛的一首聖詩(聖詩285首,新聖詩158首)「我有至好朋友,耶穌屬我」第二段歌詞開始說:「歹猶佇我心內,耶穌屬我,對敵計謀陷害,耶穌屬我;倚靠救主得勝,會得稱義成聖,卡贏對敵權能,耶穌屬我。」雖然罪惡仍然在我的生活中要操控、影響我,但是只要我屬於耶穌,必能勝過這一切。
尤其是第三節的歌詞更直接說:「雖然到老閣散,耶穌屬我,我信靠祂幫助,耶穌屬我;我欠缺主補足,祂寶血會替贖,深信有好結局,耶穌屬我」。「到老閣散」中文就是「既老又窮」。如果你是長老教會的會友,我相信你一定曾經唱過這首聖詩,但是我不知道你以前是否曾特別注意過這首詩歌,這是我很喜愛的聖詩之一,特別是我現在正是處於「既老又窮、又病又弱」的生命狀態,依然在聖殿中敬拜時聽見祂的呼召,沒有什麼比這信息更鼓舞我的內心的;我哭,因為我知道「耶穌屬我」。

這首聖詩也是他密伯伯(謝淑民長老)的最愛。
腦中浮現兩人一起拿著聖詩本一起合唱的場景。這是他們的信仰體會和告白,也是我的。可能也是那個時代的嘉西人共有的信仰告白,和安慰。
於是我唱著這首聖詩,送別佳霖兄。
715補
陳依玲的回應

他在我國中時,是我主日學分班的老師,他的方法很特別,跟我們講電影萬世巨星,情定日落橋,講人性,然後最常問我和竹君,如果你是這個角色,你怎麼演,對國一二的孩子來說,有點難,但很有挑戰

沒有其他的主日學老師這樣教的,用電影的角色講人性的掙扎和矛盾,連學校老師都不會這樣教,那實在很不一樣
他最常用雞啼之前的彼得來挑戰我們

716補

王芳舟的懷念:

【心中的吳佳霖牧師】

今日是送別吳佳霖牧師的日子。很難相信他已經回到上帝那裡去了。佳霖牧師是與我同一個母會(嘉義西門)的大哥哥,由於年紀相差大,我是主日學學生,他是主日學老師。對於幼小時的我而言,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有一年的夏季學校時,教會闖入了一位吸食強力膠的人,把我們這些小朋友嚇壞了。那個人不斷咆哮,還作勢要打我們。此時,佳霖哥出現,把那個人攔下來,要我們都回禮拜堂,不要出來。他把那個人帶到教堂的後面,我們都不曉得他是如何處理的,只看到不久之後,那個人已經留著眼淚垂頭喪氣的離開。後來,佳霖哥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吸毒的人,如果以後我們若是有遇到類似的情況,要先保護自己,但不可以傷害別人,可以趕緊叫大人來。
小時候不甚明白,長大後才漸漸明白,佳霖牧師的心,他沒有把那個人直接帶去警察局(教會旁邊就有派出所),而是把他帶到教會後方好好聊天,因為他知道這個人會走進教會,是因為他需要被接納。佳霖牧師認為,不可以拒絕進入教會的人。
小時候的這個經驗,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佳霖牧師一直是我心中最帥氣的英雄。
沒想到長大後,竟然有機會在同一個中會同工,雖然教會分屬南北兩區距離甚遠,但仍在中會裡獲得相當激勵。無論是從臉書的粉絲頁的分享,或是見面聊天,總有滿滿的收穫。
聽到他罹癌的消息,非常震驚,而他在罹癌中的分享,每次看都會讓我感動落淚。如此充滿愛與盡心的牧者,忠心在上帝的呼召。如今上帝使他安息,讓他跟我的二姐貞文牧師一樣,交出了成績單,完成了世上的作業,先畢業了。跟隨在後的我,只能緩緩的追隨者。
謝謝吳佳霖牧師留下美好的足跡。我心中的帥氣英雄,我們天家再相見了!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後來你也成為漏接的那顆星|MV



紀念原境的MV

台南大專中心製作

我們的好朋友先行登出了。
而我們為此聚集,將各自的思念集結成一部影片,向他道別。
✝️台南大專是我們這群好朋友相遇、相識的起點,在這裡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營會、活動,如果你想了解我們何以願意共同編織彩色大網,請進:https://www.facebook.com/tnscmpct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故事,邀請你在這些故事上稍做停留,細細品味創作者們的用心。
💫關於歌曲的製作與安排,如果你想了解我們的想法,聽聽我們碎念
👉🏻詞曲創作者的詮釋:https://reurl.cc/lRYdll
👉🏻音樂製作者的詮釋:https://reurl.cc/YOkQ10
👉🏻影片製作者的詮釋:https://reurl.cc/0jW1lk
-Credit-
詞/原境、翻翻
曲/翻翻
編曲/以利
影片製作/Sunny
音樂製作/以利
主唱/智皓、以利、毓真
吉他/毓真
木箱鼓/毓真
鋼琴/以利
錄音設備/小恩
影像繪者/敘恩、碧容、宛真、宇甯、以杰
YouTube頻道/台南基督教大專學生服務中心
-Special Thanks-
台南大專所有安靜的鄰居
台南東區每朵不下雨的雲
🎶音檔(完整版)連結:https://reurl.cc/1Ykz2Q
🎶音檔(純音樂)連結:https://reurl.cc/GmGDxD

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觀劇:喜劇開場

看完了日本電視台的劇集:喜劇開場(コントが始まる)。 

主演:菅田將暉、仲野太賀、神木隆之介、有村架純、古川琴音。編劇:金子茂樹。

故事主線是一個叫做「馬克白」的三人喜劇團,做了十年沒有大紅,決定要解散。三人是高中同學,一起築夢,但沒有成功。基本上就是考慮解散、決定解散到解散的過程。有村架純演的是一個失意的女孩,無意中成為「馬克白」的粉絲,到家庭餐廳打工,和選擇在這家餐廳討論工作的三人熟識。古川琴音演她妹妹,在酒館打工。五個年輕人相遇,有著各自的煩惱,同時也關心著所遇到的人們。

三位喜劇演員之間感情親密,被形容為高中生活的延長。解散後,這種延長的中二式相處,終得成為過去。

每集都以他們的缺乏真正笑點的短劇開始,戲看下去,可以看出這些短劇的內容出自和他們真正的生活經驗,彼此呼應。

這是有關如何接受自己未能預期成功,結束一個夢想後邁入新階段的故事。名為喜劇開場,但比較多不是可以大笑的場面,而是揪心、觸動淚腺,或是感覺暖暖的場面。

很喜歡神木隆之介和古川琴音,他們在劇裡後來成了一對。以前沒有看過這兩位年輕演員的戲,這部劇讓我迷上他們。

神木隆之介在這齣的短劇中常演女生,扮相很美,一身雪白的肌膚,光裸的小腿和腳板,讓人看呆了。他在演職員表中放在最後,表示他是最資深的演員。一查才知才28歲的他戲齡非常深,2歲就入行了!

古川琴音有斜斜往上的眼睛,不是典型美女,但非常耐看、可愛。劇中她是很會照顧姊姊的妹妹,讓我想起我的妹妹們,時常感動到泫然欲泣。

這齣是徬徨青年的故事,但臨老的失敗者如我,看了也很受啟發。

到底十年不成功的喜劇團體解散後,留下的是甚麼?怎麼看待這十年的付出?每個人所得不同。但一路遇到真誠的粉絲、始終關心著他們的老師、看似不認真其實很認真的經紀人,還有各自家人的包容......
我覺得能保有真誠的友誼、收穫來自各方的好意、更加認識自己,學習體貼與愛,是極好的收穫。

因朋友Fingers在臉書上的推介而開始看這齣,她說每集看完後30分鐘陷入呆滯失語狀態。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每集只有45分鐘,卻塞進很多東西。一步步走進劇中人的徬徨、回顧、前瞻,跟著思考「不成功不等於失敗」,「認真的人一但跌到谷底就很難上來,因為怕給別人添麻煩而不求助」,學習放棄的智慧,做出決斷的勇氣。雖然年輕人的故事,但觸及的議題幾乎是人人都會遇到的,甚至每個人生階段都可能遇到。表現方式不落俗套,很深刻。

有村架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橋」,她一直是認真的人,成為「馬克白」的粉絲後,超級認真蒐集所有劇團的相關資訊。粉絲與被粉的對象之間的相互成就,是件奇妙的事。很喜歡整部劇到最後她和劇團編劇之間仍是粉絲和演員的關係,真誠地提出建議,收穫從劇團所得的啟發與安慰。對粉絲文化有很正面的描寫。



《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觀後

 《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舞台音樂劇,2018年衛武營表演廳開幕之作,劇本周慧玲,導演楊小平,音樂總監李哲藝。

前天突然看到Josephine貼出高雄市文化局的資訊,這個周末在youtube公開這齣戲的錄影,只給兩天觀賞,禮拜一就要下架。她很推薦這齣,說首演她在場觀賞,很震撼。

於是這周末我撥出時間來觀賞。分成上下集,上集附導演訪問,下集附編劇訪問。

這是一齣做得很好的戲。多年來看了不少以日治時期為題材的劇,總是差強人意。相較之下,這齣真的好!劇本很強,簡吉夫人陳何的角色重要,又用三個不同的人來演出簡吉,而且有時同時出現,以此來表現他內心的掙扎,手法很特別。歷史事實的掌握方面,也很用心,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台灣農民運動,詮釋的角度不偏哪個特定意識形態,相當厲害。

一開場運用了舒伯特的菩提樹、鱒魚,準確表達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農民的苦況、與警察的對抗、和日本勞農黨的合作、農組的分裂、被捕下獄......,做得很令人同情。陳何在幾乎看不見丈夫的日子中,努力撐起家庭,去學助產士。呈現簡吉為農民而奮鬥的故事,動人的點是夫妻間看似疏遠、實是相互支援、糾結的人生。為運動奔走、下獄,對家人的歉疚,無法說出口的不捨,表現得相當不錯。

不過我不大喜歡民俗的引用,如為孕婦祈福的儀式、五府千歲大拜拜等等。但若沒有這些熱鬧,可能戲會太沉悶。也可能因為導演擅長京戲,這些橋段可以有比較好的發揮。

戲劇的語言使用,幾乎是全台語,穿插日語和國語。但是台語不道地,很多詞彙用得奇怪,演員沒辦法說出準確的台語,讓戲劇效果大打折扣。特別是演黃石順、陳何母親的兩位演員,有很多重要的台詞,卻因為發音不準,沒有辦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實在很可惜。

音樂做得很好。歌詞寫得有點拗口,不看字幕不太能了解意思,但女主角唱得很好,咬字清晰,很不錯。

總之,這是近年難得的夠水準的好戲。希望有機會再上演。

如果能再演,加強台詞的準確度,不斷改進,這齣戲會更有價值。

這樣的好戲,值得每年演出,讓更多人看見。




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觀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位前夫

近日看了日劇《大豆田永久子與三位前夫》,坂元裕二的作品,松隆子主演。同樣的編劇和主演,2017年的《四重奏》,是我很喜歡的一齣,所以對這部也很期待。

題材很有意思。大豆田永久子是一家建築公司的社長,父親是議員,有過三段不成功的婚姻,一個正值叛逆期的女兒。她並非精明、驕傲的女霸總,而是很有責任感、生活上有點糊塗的美麗歐巴桑。童年好友(市川實日子飾演),是她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然後三位在不同階段進入她生命的前夫,彼此熟悉起來,宛如家人般,忌妒、爭吵、互助、互相依賴。劇情的發展盡力反套路,每集都帶來驚奇,各種超展開,詞鋒來往,像一幕幕精彩的舞台劇。每集的片尾曲由一位前夫當主角,用Rap唱出內心的話,非常有意思。三位前夫是風格不同的魅力男性:松田龍平、角田晃廣、岡田將生,沒想到第七集出現另一位大咖:小田切讓,帥到電倒一大批觀眾,不分男女。

臉書上有在看日劇的朋友大部分都讚賞此劇。松隆子演得很好,她難得演出如此生活感的角色,感覺自然自在。服裝當然也非常好看,朋友還特別注意她搭配的耳環。

原以為這是一齣探討婚姻、愛情的劇,但越看越覺得那些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是對自己的了解、接納,和如何抉擇的智慧。

松田龍平在劇中很性感,略退縮、被動的個性,卻有最強大的存在感。但我最喜歡岡田將生的角色,他是三位前夫中最渣的一個,自我中心到荒謬的地步,那麼帥卻個性那麼差,對待永久子的態度簡直恐怖情人,可是你又可以看到他的脆弱無助。全劇最直指真實的台詞,很多由他說出呢!例如這句:「能夠填補孤獨的不是被愛,而是去愛。」

小田切讓的角色有點誇張到不真實的地步,感覺是硬寫進來當道具的,以及提高收視率?

另一個非常喜歡的角色,是市川實日子飾演的綿來惠愛,主角從小到大的要好朋友。漂亮、帥氣,幾乎不屬於這世界。這角色如果不是由她出演,恐怕效果不會那麼好。她真善於演出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特殊個性人物。

趕不走、結束不了的幾段感情,就大家好好相處下去吧!但希望慎森(岡田將生的角色)不要再不打招呼就跑去前妻家中,干涉對方的生活。我如果是永久子,會申請禁制令。



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彩虹戰士殞滅

 驚聞年輕的朋友張原境離世。知道他有嚴重憂鬱症,但他一直都有看醫師、吃藥,有他可以勝任且喜歡的工作,有許多朋友。為何他還是選擇離去?覺得遺憾、感慨。可是,他可能覺得太苦了,撐不下去了,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力量想拉住他,終究還是取決於他自己。

跟他認識但不熟。他在教會公報社工作,換過幾個職位,近年是當記者。他寫報導很認真,從一開始把握不到重點,後來越寫越好。是聰明有才華的人。可是他的生命有太多創傷,不斷陷入自我內在的戰爭。他選擇高調出櫃,作大膽裝扮,參與同志平權運動,我以為他更加有自信,已克服心魔,沒想到還是沒有越過那道檻。

香港的「信仰百川」做過他的專訪,連結如下:

我是曾經死而復生的臺灣基督徒:張原境(上)

我是曾經死而復生的臺灣基督徒:張原境(下)


臉書的朋友圈多人悼念他。願他安息。

我的貼文:

得知一位年輕朋友離世,相當難過。
youtube正好浮出這首「來吧,甜蜜的死亡」,分享來紀念他。
這是Bach的歌曲旋律,Stokowski 編曲的管絃樂。不是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同名曲。但可能新世紀福音戰士更適合他?
無法不嘆息。願彩虹彼端,天父將他抱在懷中,趕散憂鬱。

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急性發炎的台灣社會

 五月中台灣確定社區感染,且規模擴大中,啟動第三級警戒,學校停課,勸說企業讓員工在家上班,商業活動除了民生必需之外幾乎停止,禁止群聚,人流減少。這種狀態目前預計要到六月底,但若疫情仍未有效控制,恐怕還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

指揮中心還是如常每天舉行記者會,從一場變成兩場,上午是地方首長會議後的報告,下午是有關疫情發展的報告。然後各地方政府也開始幾乎每天都舉行直播記者會。大家隨著疫情資訊心情上上下下,然後又不得不看著各種政治及其他利益盤算下的輿情引導,在各種放大、片面的資訊中尋找真實,試著保持正常的認知能力。

過去一年多台灣守得太好,大家不願意去想像萬一病毒進入社區該怎麼辦。驟然必須面對,不安、憂慮、憤怒的情緒滿滿,是可以理解的。感覺台灣社會像急性發炎的病人,著急想要趕快好起來,但如何對症下藥,是需要時間的啊!雖然有各國的例子可以參考,可是還是得充分適應在地特性才能有效。那些急吼吼的憤怒,需要安撫,但不能跟著走。

我想目前政府的責任是:

1.管制人流,禁止群聚,落實口罩和社交距離。在管制的同時,保障弱勢者的生活。

2.讓想檢測者可以檢測、有懷疑立即隔離(自主管理,或是到隔離場所)、有確診立即醫治。

3.盡快讓大多數人能夠施打疫苗。

看起來政府有朝著這樣的目標在努力,只是在各種實踐上還得嘗試錯誤後改進。台灣社會自主性並不低,助貧和救災很有一套,落實防疫生活基本上是還可以的。

檢測方式和廣度一直是爭議。目前地方政府引進快篩,但確診仍要通過PCR才算。讓人民可以自行檢測加上自我隔離,可能會比較好?

疫苗是近日發炎最嚴重的議題。外國疫苗訂購了但貨不到,本國疫苗還沒生產。這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中國代理人一直想推中國疫苗,但根據現有法律是不能使用的。然後又有輿論風向不信任國產疫苗。國產疫苗是必行之路,因為往後一定還得用,如果做得好還可以賣給其他國家。國產疫苗是真正的護國產業,因為如此,相關討論就更容易失焦,護衛者和攻擊者都不面對現實。

或許政府和民間有力人士還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引導人民接受病毒在社區存在,防疫生活日常化,不必過分恐懼,然後耐心等待疫苗,輪到可以打的時候就去打。

各國疫苗施打都無法一下子就全面完成,需要時間慢慢進行。而且打了疫苗也不等於疫情就可以完全消失。怎樣與病毒共存,維持社會的生產力,是重要課題。很多其他國家過去一年多已經有經驗,我們可以學習。多看看身居外國朋友的經驗,會對台灣當前的處境比較不那麼焦慮。

當然,在這因疫病流行而改變的日常生活,到底該怎樣做才是保護自己、有益於防疫?需要建立守則,政府應該給予清楚具體的指引,關於病毒的正確知識要努力傳播。每個人也得不斷更新相關知識。

治療發炎狀態的社會,需要正確訊息贏過錯誤訊息的影響力,人們願意做好自己該做的防疫守則,盡力做所能做的,不去煩惱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情,務實面對各種生活變化,試著體諒每個環節中受苦的人,而不是不斷怪罪他人。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