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為基督受苦

 你們若因跟從基督而受凌辱,就有福了;這表示榮耀的聖靈,就是上帝的靈,在你們身上。但是,你們當中有人受苦,不可是因凶殺,作賊,犯刑案,或好管閒事而受的。(彼得前書414-15

 彼得前書第四章,一開始就談到跟隨基督的人要有受苦的覺悟。41-4談到為基督受苦,是因為基督徒不再「生活在淫亂、縱慾、酗酒、宴樂、狂飲,和可憎惡的偶像崇拜中」,因此遭到其他人的凌辱。可見痛苦一方面來自他人的排斥、攻擊、威脅,一方面來自對付自己慾望的艱難。

第四章的最後一段,作者告訴跟隨基督的弟兄們說,會遇到火一般的考驗,在天主教思高本聖經中講得更清楚的:「你們不要因為在你們中,有試探你們的烈火而驚異」。這個試煉會在基督徒的群體中發生。受苦不只是個人的經驗,也是整個社群必須面對的處境。

為基督受苦其實是有福的,我們立刻會聯想到:「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迫害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是天國的子民!」(馬太福音510)以及「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路加福音622)這是福音書中很核心的信息。

作為教牧書信的彼得前書,再度提醒為基督受苦的意義,或可理解當時教會面臨迫害,因此要基督徒堅定信心,但不能不注意他的勸告是針對基督徒之間的相處,47-11講的是要弟兄彼此相愛,不要互相埋怨。很可能他是為了教會社群內的問題,畢竟人的私慾沒有那麼容易去除。所以這裡為基督受苦、分擔基督的苦難,不只是基督徒個人要努力向善、禁慾自持,還包括在群體中如何彼此以愛相待,在遭受凌辱委屈時專注於基督、靠聖靈向善。

所以我覺得第15節最有趣。這句思高本的翻譯是:「惟願你們中誰也不要因做兇手,或強盜,或壞人,或做煽亂的人而受苦。」當有人因受苦而埋怨,基督徒的群體要先辨別受苦的原因,是為了實踐信仰、節制私慾而受苦,還是因為放縱私慾、欺凌別人而遭到懲罰。

教會內免不了還是有權力鬥爭、特權橫行,令許多人受苦。捲入爭端者一定宣稱自己為義受逼迫,很少為自己在當中的所作所為懺悔求赦。這樣的試煉,初代教會至今不斷發生。或許最後審判來臨時,才能看見真相。懇求聖靈住在我們中間做工,讓自己在那時能站立得住。


台灣教會公報3685期,第11頁。「平信徒讀經筆記」專欄。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中華民國台灣到Taiwan National Day

 今年雙十節,政府的廣告英文寫出Taiwan National Day。這似乎比去年的「中華民國台灣」還要更進一步,但偷吃步的情況也更嚴重化。

但是部分獨派和統派跳起來。統派當然不能接受中華民國國慶變成台灣國慶,獨派也不接受把中華民國國慶直接變成台灣國慶。

可能已經不能用獨派、統派來分。台灣現在很少人承認自己是統派,可能要用「中華民國派」來說。但是「中華民國派」裡也有主張一國兩區、和兩國論(和中國特殊國與國關係)等,基本上對台灣未來期待的期待有所不同。獨派則大致上可分為:台灣事實已獨立、台灣仍待制憲建國,兩種主張。

所以,這套「中華民國台灣」說法,似乎真的是台灣目前最大公約數。

看到一些很愛自己國家、沒有想那麼多的朋友,搖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覺得那就是代表台灣。他們熱烈擁抱台灣認同,明確把中國政府當成敵人,支持抗中保台。但他們也習慣看中國的戲劇和綜藝,會在Line轉貼簡體字的資訊。他們不會對Taiwan National Day有甚麼異議,感動於總統府的光雕表演、國慶煙火、橘高校吹奏部的日台友好演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有光榮感的國家,在很多方面越來越好。能夠塑造出這樣一批樂觀的台灣國家認同者,覺得綠色執政是成功的。

從少年時代就渴望台灣獨立建國的我輩,看到被中華民國綑綁、至今無法擺脫這個國號的台灣,頗感氣悶。新憲法、新國家,遙遙無期。從大中國意識教育中掙脫,把中華民國當成必須推翻的對象,眼見民進黨已經幾次在中央執政,卻仍套著中華民國外殼,實在無法接受。直接把雙十節當成台灣國慶,太偷吃步了。我們這種想法的人,某種程度會被視為少數偏激酸民。

可以了解,尚未出現可以制憲改國號的時機。社會是分裂的,民意是分歧的,不少人日夜接受中國洗腦,認為台灣政府不該「挑釁中國」,就像被流氓侮辱的女孩不該反抗,要任人欺負才是生存之道。人們當然不希望有戰爭,但是怎樣防止走到戰爭這一步,看法也很分歧。我認為有足夠自衛能力和戰爭準備才能止戰,即使想和談,實力充足才有談判的本錢,實力落差太大沒有機會。而且決定要不要戰爭並不在台灣人民手上,而在中國政府和世界局勢。中國要解決自己國內問題,有可能找任何藉口動武。而美中競爭,台灣被推在第一線,有許多的無可奈何。

不禁悲傷想著,或許當中國武力攻擊台灣之時,才有機會真正形成新國家。

但還是希望中國不要動武。

其實最近特別感到平民百姓的無可奈何。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想參加後盾計畫,學習自救救人,但後盾的課程額滿到明年了。

為戰爭做準備,到底該做些甚麼?覺得茫然。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自由之地 勇者之鄉

近日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先是宣布捐30億幫助建立全民國防,接著又拿出10億來協助民間團體做培訓,強化民防,其中一部分給「黑熊學院」,準備在三年內培訓三百萬積極協助區域防衛的「黑熊勇士」,與國軍聯合形成全民防衛體系。

在記者會中,曹興誠說要與勇敢的台灣人一起對抗中共侵略,讓台灣永遠是「自由之地、勇者之鄉」。這句來自美國國歌,不僅表現美國立國精神,也是現代國家的構成基礎。國家存在是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與基本人權,遇到敵人攻擊時,人民勇敢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才不會淪為強權之奴。

    八月中國大規模軍事演習,甚至被許多媒體說成「第四次台海危機」,國際輿論緊張萬分,台灣人卻表現得鎮定自如。面對中國恐嚇,台灣社會過於麻木也不行。有識者很早就不斷呼籲要落實全民國防。

民進黨執政後,終於在法制上實現軍隊國家化。2001年林哲夫教授在民間力推「全民國防」,主張「以非武裝防衛策略及所需組訓來增加國防的戰略縱深」,2008年蔡明憲任國防部長時也力推國防自主和全民國防,可惜任期過短,政策未能延續。但是林哲夫、蔡明憲等人仍在民間不斷呼籲政府應努力建構全民國防體系。

近年有年輕輩投入推動全民國防。吳怡農「壯闊台灣」的「後盾計畫」,已經進行多年,訓練人在災難現場或戰場上自保及救人的技巧;沈伯洋、何澄輝的「黑熊學院」也開設包括緊急救護在內的民防課程。他們努力要將充滿護國熱情的人導向學習有用知識、發揮力量。

但民防不能只靠民間的努力。民間自己訓練,變成團練鄉勇,各自為政,真的要打仗不一定動得起來,還可能淪為武斷鄉曲的社會動盪之源,就像1895年無法發揮作用的台灣民主國政府,辜負了自動站出來抵抗的各地抗日義勇軍,對一般老百姓而言,日本軍雖可怕,缺乏中央指揮的反抗軍和土匪無異,政權交替之際,人民受苦。

穩定且負責任的政府,組織健全且指揮系統清楚的民防系統,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吳怡農倡議組織國土防衛部隊,並指出這需要政府的帶領:「在最前線有陸海空軍,在國土上有國土防衛部隊,在每個社區家園有做好準備的一般民眾可以自助、互救,才能成為韌性社會。」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也強調,由下而上的作戰需要由上而下的領導行為,只有政府才有權力和資源來進行這些整合。

2022年國防部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署,主要負責精進教召、強化後備部隊戰力,尚未看到有關組織平民加入國防的部分。

熱血沸騰的愛國者,渴望有管道參與捍衛家園的行動。期盼在民氣可用的此時,政府能以最快速度、堅定的決心,建構全民防衛體系,讓台灣真的成為「自由之地、勇者之鄉」。


(台灣教會公報窗口無遮欄,台灣教會公報3684期,第10頁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秋日和:羅俊穎獨唱會

這個生日給自己的禮物,是買了一張今天的音樂會票「秋日和:羅俊穎獨唱會」。

在臉書上看到楊登凱的推介,看了曲目,覺得很有興趣。

男低音羅俊穎是在日本發展的歌劇演唱家,對他了解不多,在網路上找到一些演唱片段,覺得他聲音宏亮穩定,音色很美。搭配的鋼琴伴奏王佩瑤,看介紹是很有經驗的伴奏鋼琴家。

音樂會分成五個部分:馬勒的呂特克歌集五首、理查史特勞斯的四首給男低音和鋼琴的歌、江文也的四首生番之歌、史特拉汶斯基的兩首歌曲、武滿徹的六首歌曲,加上一首英文爵士風格的安可曲,總共唱了二十二首,使用了六種語言,非常豐富。單是這點就令人佩服。不禁想起大學時代有次花高價去聽世界知名的次女高音演唱會,她只唱了六首,連安可曲都不肯唱。

不過一次聽太多,有點難消化。

馬勒的呂克特歌集,以往都是聽管絃樂搭配次女高音或男中音,這次聽鋼琴搭配男低音,覺得聽一聽就分心了,被以往聽過的演唱嚴重干擾。但最後那首我已被世界遺忘,還是聽得很感動。

覺得他唱史特勞斯很不錯,唱出了每一首各自應有的趣味。

江文也的四首生番之歌很特別,使用了一些原住民歌唱的元素,以不具意義的音節來唱,但有輔助的詩句來幫助演唱者詮釋,分別表現:獵頭祭、戀歌、在田野、搖籃曲。想聽這套作品,是我買音樂會票的主要原因,沒有失望。這是精彩的作品,兩位演出者將其表現得很吸引人。

得到最多喝采的是史特拉汶斯基的蘑菇上戰場,這首類似民謠的歌曲,內容有關募兵,的各種擬人化的蘑菇紛紛拒絕當兵,最後牛奶菇說:我們是同一國的,一起去打仗。在俄國開始徵兵的此時,聽起來太有感了!現場字幕搭配了各種菇的照片,羅俊穎演唱時加了豐富的動作和表情,全場笑聲不斷。

武滿徹的歌曲,有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的歌詞,最後是三首日文歌,谷川俊太郎的詞。

看節目單上的翻譯歌詞就很享受了。提早15分鐘到,買了節目單(才賣50元)。很快把解說和所有的歌詞掃了一遍,覺得真是物超所值。很久沒在短時間內讀這麼多詩,每一首都很值得沉吟再三,單是讀這些就不斷會心微笑,或是感到揪心。回來再看一遍,決定好好收藏。

謝幕時拍了演唱家的照片。看這張就知道我坐得很前面。其實我買的是最便宜的票,在第三排的邊邊,但是第三排都沒有其他人,我就挪到中間去聽。太享受了。

此文貼到臉書上,得到一些回響。小蒨留言還tag羅俊穎,才發現原來我之前聽過他的演出,就是小蒨和Ken合作的秘婚記,他演主角老爺。我不記得他的名字,但記得他唱得好、演得好,帶動整個劇場的成功。





日劇:姊姊的戀人

 姊姊的戀人,富士電視台2020的秋季劇。當時沒追,最近才在Netflix上看到,看了第一集之後印象不錯,就一直往下看了。九集而已,三天追完。這是近一年來首部從頭到尾看完的日劇。

很暖很療癒,主要角色沒有一個壞人,看起來非常舒服。並非忽視人性和社會黑暗面,反而直面了難以改變的惡,兩位主角在厄運中決定守護自己看重的人,揹起困難的重擔,令人動容。

有村架純、林遣都主演。重要配角:小池榮子、藤木直人、奈緒、高橋海人,還有資深演員光石研、和久井映見。其他比較次要的角色,也都塑造得個性鮮明,很有表現。

此劇在Covid-19疫情高峰中拍攝,劇情也關照到疫情,出現:口罩被搶光、很多行業不景氣、旅遊業倒閉等相關情節,也做衛教:進門先用肥皂洗手。不過並未出現戴口罩的人群。劇中討論到被疫情改變的社會,比如說人與人之間越來越怕互相接觸、遠距上班可能帶來住屋設計的改變之類的,雖然只是稍微提一下,仍看到了劇作家的用心。整部劇應該是希望在社會低迷的氣氛中,帶來一些正面積極的力量。

情節就不詳細記錄了。女主角高中因為一場車禍失去父母,放棄升學扶養三個弟弟,在一家有點像特力屋的大賣場工作,個性積極樂觀、陽光直率。男主角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是是夜班的物流組。男主角因為重傷害罪而入獄兩年,父母原為教師因此事失去工作,父親在他坐牢期間自殺,出獄後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這樣的戀愛故事可能很苦情,但並沒有,除了男主角在前半段因自己的前科而自傷並缺乏自信,很快陽光燦爛的女主角就克服了這些灰暗情緒。

劇中不斷談到更生人所受到的歧視,但男主角很幸運有工作,也沒有演出因此身分遭到歧視的現象。另外有觸及的是:女性遭受性暴力但怕被歧視而不願承認有此遭遇。劇中的人處理問題都很成熟,面對自己的創傷,不會假裝沒事,也不會裝可憐,遇到問題也都是直面應對,不會亂牽拖。弟弟們不反對姊姊和更生人交往,姊姊不反對弟弟和自己的密友交往,幸福有多種樣貌,大家互相支援鼓勵,抵抗外人不友善的評價,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是有點不夠寫實,但我們多希望真的有這樣人人看重自己、願意負責、價值觀開放的社會。

聖誕節和聖誕精神,也是本劇很重要的設定。故事發生在萬聖節到聖誕節之間,因為賣場的聖誕布置而牽起兩人的緣分。他們兩人對聖誕布置的看法一致:不要金碧輝煌、亮閃閃到令心中有創傷的人走不進來。真正的杉木聖誕樹、傳統的圓球裝飾、可以碰觸嗅聞。聖誕老公公發禮物,還特別走到不敢向前的女孩面前給她,後來女孩回贈聖誕老公公禮物,這些段落很美。

壞椅子也是個很好的點子。有位職員的樂趣是看到棄置路旁等待回收的椅子,就去坐一下、拍張照片,他覺得椅子會因此而得到安慰。這製造了趣味,也有寓意。男主角的媽媽看到這場景,把椅子撿回去,他用心修復,象徵他重建了自信。

小池榮子飾演女主角的上司,熱愛工作、活力四射。原本就很喜歡這位演員,這齣裡的她非常可愛,發揮得很好。但我不喜歡和她演對手戲的藤木直人,他的角色塑造也很缺乏說服力。

男主角林遣都很優。是看「大叔的愛」認識他的,沒看過他演的其他戲。在「姊姊的戀人」中,他把自我壓抑、內向、無自信但無比善良的青年演得很出色。

寫這篇是逃避工作,但也是出於對本劇的喜愛。



2022年9月28日 星期三

生日感言

小舟一早就在臉書上貼文:

昭昭,可拉,
生日快樂!
我家大姐二姐在教師節的隔天出生。之前跟我家媽咪聊天時,她說原本教師節有放假,他剛好又在隔天生產,所以教師節隔天換老師請假,沒去上課。她說想到學生發現教師節隔天老師竟然沒有出現,就覺得很好玩。
我家媽咪是很盡責的老師,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一次生了兩個,日子久了,就忘了起初的手忙腳亂。但卻記得那沒去上課的日子。
大姐二姐的出生,應該是家中最大的喜悅。雖然如今,二姐在上帝那裡,不能陪著我們一起,但感謝上帝,大姐一直是最好的姐姐,總不忘照顧妹妹們。身為小妹,得到的照顧也最多。我要說,親愛的昭昭,妳是最好的姐姐!
想念二姐,就用她的畫紀念。也想念跟兩位姐姐一起去北海道旅遊的日子,看著二位吃著冰淇淋的姐姐在與冰淇淋娃娃的合照,深覺快樂!
祝福昭昭,生活有力,身體健康,喜樂平安。

我回說:
謝謝小舟的祝福。
貞文走後我就很不想過生日。
看到這則淚漣漣。

小舟繼續回:
要好好生活,跟可拉的份一起。我其實寫著寫著也有些鼻酸。

慧恩來訊問後,我回:
今天淚水很多。 明明工作壓力很大,卻還是在鬼混。 昨天許雪姬老師跟我說:上帝給妳那麼多能力,妳只用一點點,這樣對得起上帝嗎? 她很看不慣我消極不認真的態度。聽她這樣說我也覺得心裡很難過。可是我的個性我知道是改不了的。原本就很缺乏追求成功的動機,在貞文走後更覺得活著沒甚麼意思。

許老師還想爭取人權館的計畫繼續,但我覺得我這五年做得很不好,讓老師很不滿意,所以繼續做的意願不高。

老師明說她爭取計畫是為了我,希望我繼續有工作。可是我卻表現得很消極,她就生氣了。 我不知道怎樣選擇才好。很想回嘉義陪父母,再找其他打工的機會。收入會少很多,但生活可能比較快樂。 可是目前這個白色恐怖計畫,若是可以繼續,我也不排斥接。但是對自己的信心很低。很可能繼續會是用鬼混的態度來面對。 請給建議,和禱告。

繼續討論一陣子後,我說:
我們都苦於自己難以改變的個性,因這個性做出的抉擇,得自己負責。 願上帝幫助!
今年生日的願望:我希望自己能更了解自己,做出合宜的決定。

今年生日有兩個儀式性舉動:
一是捐款2000元給環境資訊協會的「自然信託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籌備專案。
二是買了張音樂會的票:男低音羅俊穎的獨唱會。

環資協會我一直很欣賞,希望他們成立基金會後可以走得更穩。
羅俊穎的獨唱會,是看到楊登凱的推薦,看了曲目,覺得頗心動。又正好在生日這天。就算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回顧看到的,2015年生日感言:

回望自己很廢的人生,心情不佳。
逃避、懶惰、任性而為。已經不可能立志重新做人,不可能從魯蛇翻身為人生勝利組。
還是要感謝,在這世上活得算相當無憂、很享受。沒有錢,但不窮。沒有勢,但隨時都有人幫助。無大志,但促成過不少有意義的事情。很頑固,但仍願意不斷調整、修正。
未來方向:希望能漸漸變成慈祥的老婆婆。(慈祥真的超難)

覺得自從貞文生病到去世,我真的慈祥了不少。

2020年的生日鳴謝: 謝謝朋友們昨天的生日祝福。
2017年之後其實很不希望被祝生日。這是淚水之日。因為貞文不在了,我們沒有機會成為金婆婆銀婆婆那樣長壽又可愛的雙胞胎。兩個當中比較好的已經去了天堂,倖存者覺得羞愧、不配。
這也是母難日。想到媽咪文藝少女的時代終結於此,覺得很心痛。跟兩個尖叫不已、難以應付,又不受歡迎(因為是女的,祖母感到失望)的寶寶,日日夜夜綁在一起,多可怕!感謝媽咪撐過去,在育兒的過程得到足夠的支援,才沒有被沮喪憂鬱打垮。
2017年的生日,我們在台南的有時甘杯舉行貞文的畫展開幕,許多朋友一起思念貞文。展覽期間,各路好友來此看畫,也安慰我們。非常美好的時間。那年的9月29日,也下著雨,然後出現了彩虹。回想這些,覺得快慰。


米迦勒大天使

 世煜大哥回歸天家,眾人震驚不捨。

他的形象,印象最深的,是2008野草莓運動中,默默在現場,觀察、協助,很長很長一段日子。
很像長老教會常見的團契輔導,默默陪伴青年,不強勢主導,但會提供自己的想法,以身作則。
不只那場運動,他長年都這樣做。與他相遇的人們大多受到啟迪和激勵。
我覺得,他出身長老教會家庭,氣質和核心關懷都深受教會文化影響。
令人欽佩、想要效法。

我想,Michael正如他的名字,在天上當大天使,繼續守護台灣。


這裡收錄他的相關資料:

1. 蕭阿勤的口述歷史紀錄 2012
世代,理想,衝撞──1980年代:林世煜先生訪談錄
下載點:


2. 在報導者發表的的文章 2017
解嚴的滋味

3.世煜慧玲的部落格:寫給台灣的情書

樂多關站後很難找到他們的部落格,幸好有人做了這個檔案網站。


9月27日得知消息後,寫了以下的文字:

林世煜大哥在25日攀登合歡山時去世。今天晚間才從洪財隆的臉書看到消息。

我想他是在心滿意足的情況下離世的。只是家人辛苦了。

他比貞文更早發現嚴重的癌症,膀胱癌。在他的牽手慧玲姊細心照顧下,生活品質很好,雖然經常跑醫院,多次病危,卻都能再回到準健康狀態,外表也看不太出病容。

他一直都在帶領運動圈的年輕人,就像團契的輔導。

一時之間震驚難過,先簡單紀錄一下。

很早就聽過Michael的大名,應該是1991年透過廖美得知。2007年到中研院寫論文,碰上2008的野草莓運動,看著林世煜幾乎天天在場,觀察、守護,給年輕人出主意,找資源。後來有機會參加了幾次水晶大廈的餐會。他和慧玲真的是現代孟嘗君,都不知道他的資源從何而來。

其實更早,大四和研究所的時候跑去義光教會,那時就常看到胡美人,但沒有很認識林世煜。

他是黨外雜誌的重要編輯,從八十年代,到鄭南榕的時代系列。新潮流最早的成員。後來曾經從商。其實後來算是網友吧。看他帶領年輕人去日本,追尋政治犯救援工作的歷史。更早之前,他撰寫人權報告,呈現白色恐怖時代的面貌。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他是創會會員、理事。

上報報導他去世的消息,用的標題是時代力量創辦人之一。對,318運動他又是擔任幕後協助的重要工作,並和林峰正等人籌組新的政黨。他一直保有理想性。也和現實政治距離越來越遠。


10月12日、13日,是他的告別式和樹葬的日子。因為必須上班,沒有參加。半個多月以來,心裡不時懷念。

希望慧玲姊在親朋扶持下,能慢慢帶著心裡深深的傷痕前進,恢復活力。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