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一年級時修過杜老師的課。在小小學徒心中,來自中研院的杜老師真是巨大凜然,上他的課總是戰戰兢兢,因為老師嚴肅又嚴格,像轟炸機般不斷丟下紮實的論證過程,一個環節不注意,就不知道現在到哪裡去了。現在已經記不起課堂場景和細節,但是我記得上完這個課之後,幾乎所有的人都迷上中國上古史,因為在杜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一個非常寬廣、有趣的世界,從經典中、從考古發掘的資料中,更重要的是從一種新的世界觀中,我們上友古人,看著文明的誕生、秩序的建立、社會階序的形成。杜師在大家拼命做「小歷史」、做考據、比資料掌握誰多的學風中,努力做「通儒」,提出大的解釋架構,其創造力與逆勢而為的堅定勇氣,實在令人敬佩。
那時候,並不覺得杜老師特別關心政治,他關心的是更深層的文化結構問題。那時候也不覺得杜老師是「獨派」,或許因為他是中國史專家,不像臺灣史的老師那樣立場鮮明。
李登輝主政時代,杜師所提出的「同心圓」說得到李登輝的欣賞,成為建立「臺灣優先」論述的基礎。所謂「同心圓」是指臺灣、中國、世界是三個同心圓,最內圈是臺灣,知識教育、文化意識的塑造,都應該從臺灣開始,再及於整個中國,再到世界。不過我並不太認同這種看法。因為在這架構中,臺灣是包含在中國內的,是中國的一部份。我覺得第二圈應該包括中國、日本、東南亞等與臺灣互動密切的文化社會。杜師近年好像也做了這樣的修正。
民進黨執政後,杜師先當故宮博物院院長,再被任命為教育部長。其政績到底如何,各方評價不一。作為升斗小民,也只能從媒體中窺知其作為。說真的,看到杜師的立場變得這麼「獨」,真的滿吃驚的。可是媒體所見往往只是片段言語,無法得知他真正的論述。滿希望有機會再讀到杜師談他的世界觀,是否有什麼改變?
臺灣作為政治實體已經是沒有人能否認的事實,但是在文化論述上要塑造臺灣主體性,是一場更細緻、更長久、更繁瑣的對抗。希望杜師在與立委口水戰之外,真能做出一些能持續下去的改革。
我總是比較關心人性這個層面,不管你有再好的理想或學說,一旦必須面對無恥利委的辱罵,除非完全拋棄尊嚴,否則有多少人能忍受下去?看著自己尊敬的學者要一再接受這樣的侮辱,實在痛心。
回覆刪除看到文章前面提到上課的情景,引發心底深深的共鳴!一個有意思的老師,其實很能夠挑起學生『著迷』於課堂中傳授的領域.我最近因為查詢一些資料,找到高中的一位歷史老師,他當時的作風大膽,與地理老師一同設計課程,給自然組的學生看了一堆的影片,探討歷史人文地理.這個舉動在當時算是轟動,也羨煞許多社會組的學生.老實說,是因為他們,開啟了一個不需要聯考史地的自然組學生,始終著迷於這個領域中的一切哩.
回覆刪除想起聽過一些上過你的課的人的談論,他們從你那兒得到的,往往也影響了自己的價值觀或是思考的角度,特別是你給他們的家族史的報告.
===
對了 想問問,可以跟你請教西洋上古史和中古史的資料嗎?最近在閱讀,咚讀一點,西讀一點,很零散,所以想請問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書目或資料.
===
另外,最近參加黑潮的竹筏調查計畫,很有意思,要找時間去嘉義的海邊拍照,不知道昭文姐有沒有時間或興趣?
ermite
回覆刪除歡迎來。約個禮拜五應該可以成行。
西洋史最近很少碰,臨時抽考真是考倒我了。
上古史,邢義田的西洋古代史參考資料(一)(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古羅馬的榮光(臺北:遠流出版社,1997)可以參考。又有看到博客來廣告一本《劍橋插圖古希臘史》,中國那邊翻譯的,好像不錯。
中古史,王任光的《西洋中古史》及《西洋中古史史料選輯》1.2,是最基礎的吧。
如果想讀讀古典文獻,希羅多德和修昔提底斯的作品都有中譯本,滿好看的。
羅馬史,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和羅斯托夫茲夫的《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仍是經典。若沒有時間看,也可找一些介紹文章看看。
杜老師的課我也修了不少
回覆刪除其實一開始知道他接掌教育部長
就暗驚耿直的他如何面對政壇的扭曲黑暗
卸任之後可能真的要看心理醫生了
以前讀杜正勝的〔周代城邦〕,很欣賞,卻一直以為他是外省人呢!
回覆刪除看他遭到議員們惡劣的對待,卻從不低頭,不隨官場文化起舞的風骨,實在佩服得很.這需要很強的意志與獻身的決心吧?
他一定一直很知道他所信的是什麼,對自己的判斷力也有十足的信心
一位在高雄婦運界相當活躍的長輩寄來一篇文章,寫的是有關台聯立委曾燦燈的言論。
回覆刪除文章節錄:
=====
曾燦燈:「台灣當年的慰安婦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很高興去做慰安婦,自願去賺錢的,這個10個裡面有8個。」
就是這句話,讓替慰安婦爭了14年權益的律師王清峰很痛心。 王清峰律師:「在此刻說這種話,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可惡,簡直就是日本,日本右派的走狗。」
=====
我當然感慨這位立委的發言。可是我在回給她的信裡這樣寫:
收到這篇,看了的確會令人深深為了這樣的民代發言感到心寒
可是我總是希望把眼光從這些政治人物身上移開
在劍拔弩張的國會裡
每個人的言論都是被激化的
可是整個社會卻幾乎把這些被激化的語言當成是關注的焦點
這樣一來,台灣社會的傷害,就不見得是來自於這些民代
反而是我們作為公民者,是否有足夠的想像來思考政治問題
或是更深沉的文化問題
譬如這次靖國神社的事件引發的社會輿論
我們看到的還是很粗淺的對話
當然,在這當中,有些人會為台聯護航
有人卻以無恥走狗大家撻伐
只是我們不禁發現
這些討論,幾乎都是以很粗淺的辯論
在這種爭論底下,根本不容許有人能夠有機會將自己的故事說清楚
譬如我們都深深感念王清峰律師為慰安婦做的努力
但是去日本悼念同袍的老兵 他們也有他們自己背痛深沉的生命故事
當我們的批判都只以一種扣帽子式的方式進行
那所有的討論就會越辯越空
我們的社會幾乎不容許大家說自己的故事
不容許把自己深沉矛盾掙扎的身世娓娓道來
我們的社會只急著逼人表態
然後對方表態了,見獵心喜,再大加「痛批」一番
......
黑嘿,多謝你提供的資訊.
回覆刪除禮拜五是吧,好阿好啊!!!
想當初 在嘉義住了幾年,當時年紀小,沒去過嘉義的海邊,道是老往山的方向跑去.
想去看看東石和布袋,那天說明會當中,他們提到嘉義的漁民,大概可以算是台灣最剽悍!好像是出產"海盜"的地方... 我就被吸引了:)))
另外 我還找了世璋,也請他問問老婆大人的妹妹是否可以;另外,週五的話,弦應該也可以.所以阿,嘉義的部分,一定充滿樂趣和豐富的對話,我要好好把這個部分紀錄下來!!:)
OJ
回覆刪除你的思考頗為深刻。欽佩!
扣帽子式的討論,實在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不管有沒有人要聽,還是要繼續說故事。說一些充滿矛盾的、不見得每個腳步都大義凜然的故事。
我也要讚美OJ的銳利觀察力
回覆刪除記得杜部長剛上任時,陳萬益老師在課堂上極其讚佩卻也替他擔憂,像這樣的傲骨風格,只怕如剛硬的枝條一折就斷,究竟是柔弱勝剛強,尤其在官場上,莫名其妙的不沾鍋好像生存得會更好。倒是那時常與人辯論杜部長的觀點,只是常常也如三一九案一樣,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也許這些歷史離我們太近吧。而距我們稍遠的歷史又不被島民熟知。這也讓人打從心裡更佩服客觀且傲骨的歷史學家。
回覆刪除曾燦燈立委的發言已非第一次讓我失望,就是他使我對台聯的期待大打折扣。和一些所謂本土派的政治小丑類似的形象,只會讓被汙名的本土化更加難以翻轉。然而王清峰律師的撻伐讓我感到和高筋素麵立委的言論一樣膚淺。記得在看『台灣阿媽的故事』台籍尉安婦紀錄片時,王律師對慰安阿媽的關懷與發問,看起來貼近、其實很是傷害,對待她的"獵物"一般。
故事其實永遠說不清楚,即使太平盛世,何況是在這個是非不分的年代。
Bichhin 對慰安婦平反運動的觀察和我的看法很接近。
回覆刪除不想在這一欄談太多,因為離題了些。
不過,想說幾個觀念。當事人的回憶、口述史,並不能做為事實的唯一根據。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人都會自然選擇比較有利於當下的說法。
從二二八平反運動,到各式各樣的復權、平反的運動,「當事人」看來好像最有發言的正當性,但是所謂的「當事人」某種程度必須配合特定的立場發言,以利運動的進展,說的故事不符合需求者,就會自動疏離、消聲。
我想,在政治與社會運動的角力場之外,實在需要能夠講故事的空間。講一些不那麼立場鮮明、不那麼清一色充滿受害意識的故事。
OJ發起了和平家書的書寫行動,希望能夠持續下去。豆腐魚的「為無力者發聲」,也是充滿了前瞻性的行動。如果有時間,實在應該在我們自己淺薄的經驗之外,去聽聽別人的故事、紀錄一些故事。
各位優秀的年輕人,加油!
嗯。雖然故事永遠說不清楚,的確還是要、會多傾聽。
回覆刪除中午才在跟豆腐魚說,我在重看昭文老師的k氏得獎感言,書本也是可以超連結,從文學台灣看去焦土再看回老師十年前參與的口述歷史那些。
話說回來,前面提及「說一些充滿矛盾的、不見得每個腳步都大義凜然的故事。」很是認同。不知怎的卻不禁使我想起馬奎斯的小說。令人會打冷顫感到荒涼變形扭曲的魔幻寫實。(真的想太多了呵)
杜正勝部長長期以來爭議性太強,適不適合繼續擔任教育部長,不無疑問!!除了一連串主觀意識的發言引起風波外,關於台師大校長的紛爭,不知道教育部長的法制觀念在哪裡?
回覆刪除師範大學校長資格有問題之爭議鬧了將近八個月,對於台師大校長黃光彩的學經歷疑點,除了當事人黃光彩無法提出符合中華民國大學法所規定的條件,令人起疑外,對於教育部長杜正勝無視大學法之規定,執意圈選黃光彩擔任校長之舉,造成杏壇紛擾。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
第 十 條 大學校長應具有左列資格之一:
具有博士學位,曾任教授或相當於教授之學術研究工作,並擔任教育行政職務合計四年以上,成績優良者。
具有碩士學位,曾任教授或相當於教授之學術研究工作,並曾任教育行政職務合計七年以上,成績優良者。
大學或獨立學院畢業,曾任大學或獨立學院教授五年以上,或相當於教授之學術研究工作十年以上,並均曾任教育行政職務三年以上,成績優良者。
大學或獨立學院畢業,曾任分類職位第十四職等或與其相當之簡任教育行政職務五年以上,或曾任政務官二年以上,並具有教授資格,成績優良者。
黃光彩先生校長資格之所以產生爭議,在於兩個問題:
一、黃光彩先生之學經歷不符合規定, 黃係MIT博士,可是他服務的ISS並非新加坡大學正式學院,且其年資僅三年,況且他擔任的總經理只是兼任(案大學兼任教職兩年才等於一年,且總經理非教職),因此黃的資格依法不能擔任大學校長。
二、教育部長的主觀圈選, 師大校長改選五人應選,只有教務長李大偉以絕大多數過半;第二輪始選出黃光彩「陪榜」報教育部。無奈杜正勝部長圈選了黃光彩,摒棄了李大偉,罔顧學術資歷的逆向操作,給杏壇掀起了很大的震撼。
關於故事.關於歷史.
回覆刪除湮沒遺忘的總是比記得的多得多啊.
即使不太應該再厚臉皮的稱自己為"年輕人".
但是該有的努力一樣也是要啦.^_^
E觀點把這個近日吵個不休的台師大校長爭議貼在這裡,我們不明內情的人實在無從評論。只是我不明白,如果黃光彩的資格不符,為何當初台師大還是報請教育部作為候選人之一?這樣到底是誰不遵法制?
回覆刪除
回覆刪除學術中人也許很難跳脫學術的侷限和瓶頸,譬如大學校長的任用規範,不知曾幾何時已經成了學術圈自己的資格遊戲,非什麼資格不能就任,非什麼資格不能聘任,斤斤計較的程度已經讓人搖頭。這個時代,因為各種因素交雜的影響,「學位認證」成為行事、就業的必要依據,但是人的能力是否真能從這樣的考核中得到最好的認定,往往各有其說。上個世紀初,中國的土地上有不少知名大學的校長或系主任並無足夠的學歷,有的甚至只有小學或私塾的經歷,卻也辦出轟轟烈烈的教育事業。反觀今日,博士如過江之鯽,大學裡的職位搶奪黑幕重重,卻顯示不出大學教育的精神優於往日。
師大的校長甄選是否涉及了什麼內部的鬥爭,此處暫且不論,單就「黑官」此一具爭議性的資格話題,就很值得從頭到腳好好地重新檢討,這還不僅涉及了大學校長的甄選,其實也廣及公務員的聘任規範。究竟有什麼依據可以證明「非黑官者」的能力絕對優於「黑官」?這樣的狐疑如果徹徹底底地探究和挖掘,保證師大校長的資格爭議只能成為枝微末節,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更廣泛的整個台灣公務行政界長期以來重視「舉材過程」甚於「舉材結果」的迷思。其實說實在話,我還真的很希望能看到台灣出現一位非學院的大學校長,或出現自學有成的學人可以突破資格的限制,而為台灣目前紊亂且低迷的學風開創一條別開生面的道路。
Picton所言極是。
回覆刪除台灣大學教育的墮落,有許多原因。學院中牛椆內鬥牛母現象嚴重,從利益衝突到意氣之爭,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固執的程度遠高於商界與政界,而台灣的文憑主義,在大學自主化後變本加厲,官樣文章屈殺多少真才!
但願這是後威權時代尋找新遊戲規則而產生的暫時性的痛楚。
不要公器私用,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只是這裡有著太多的亡國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