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4日 星期四

【轉載】鬼也需要救贖?

「鬼」也需要救贖?--農曆七月的信仰省思

                                                                                                                        王鏡玲

I.

「平安月」是一個很有基督信仰反省的理念,可惜有些教會將「七月平安月」只簡化為:因為信的是萬主之主的全能獨一真神,所以信徒不受鬼魂騷擾。「平安」的信仰精神若只被教會當作自掃門前雪的「平安」符用途,那麼這種態度請恕筆者不得不稱之為「小乘」基督教。漢人的鬼魂並不能簡單地用聖經上的驅逐、消滅惡靈來類比,漢人對待鬼魂並非絕對地正/邪二元對立,敬畏鬼魂不只是像怕現實生活裡的敵人或惡勢力,這裡頭需要基督徒花更多心思去探索台灣民間信仰文化的意涵,而不是停留在妖魔化式的迴避或攻擊。

 

第一代基督徒往往藉由「正邪」不兩立、棄絕原先的宗教信仰,來強化皈依基督教的正當性,第二代以後的基督徒則處身在既有的基督教小圈圈裡,有意無意地迴避了和異教接觸的機會。至於來到台灣超越一百四十年的「老字號」長老教會,對待其他宗教時,筆者認為不應只停留在比靈力大小式的競賽心態,認為自己是強勢、優勢的選民,擁有上帝保佑就像擁有強大軍備,可以所向披靡,去對那些異教的超自然界斬妖除魔,才能確保基督國度「純淨」的版圖。

 

這樣的心態其實暴露了宣教策略上草率敷衍的自我中心。基督徒要做的第一要務,就是好好面對周遭這些異教的神靈世界,如何透過上主恩典的光照,去幫助那些活在無邊無際恐懼威脅下的受苦靈魂,找到真正的平安。這種平安不是通過否定、征服別人,而是通過感應到上主高深長闊的吸引力,讓我們理解自己、理解別人。

 

基督徒要做的不是把上帝當成專利護身符,貼在門口,叫異教鬼神凶煞滾一邊去,自己關起門大呼平安。基督宗教被稱為普世宗教的核心在於超越血緣、地域、階級、性別…等共同體的自我中心,去關心那些受苦的靈魂,也包括異教的人與鬼神。一廂情願地去定罪眾生或獨善其身,並不是一個具有普世救贖宗教應有的表現。

 

II.

在漢人的宗教信仰裡祖先和神明、鬼魂是神靈世界最主要的三種分類。人一死,他在人間的宇宙秩序身份,立刻由「陽」轉「陰」,變成陰界之鬼魂,陰界的鬼魂在傳統喪葬儀式的過程中,有一套如何從鬼魂再回到祖先牌位的程序。在多神信仰的台灣,死後的魂也有多重歸宿,分三處:一處歸骨骸、一處歸神主牌,一處進入輪迴。墳墓是骨骸所在,祖先牌位,才是一般人祭拜的主要場所。這三種歸宿其實也包含傳統家族拜祖先信仰、骨骸與風水,以及佛教的輪迴觀的混合痕跡。

 

至於無法進入祖先牌位被奉祀者,有些是死於異鄉意外的人士。這些人若是重大災難冤死或被謀殺而死,則死後一般人便認為他們會製造災難危害社會。這看起來也非常合理,一種慾望的守恆原則,以牙還牙的交換心態。但另一方面,這危害社會的超自然災難所造成的戰慄與恐懼,社會上也必須有對策,必須透過宗教儀式來將之收編,以討價還價的方式,企圖把仇恨、不平轉向,納入陽間/陰間的管理規則,例如立小廟奉祀,農曆七月普渡孤魂野鬼。

 

人死為鬼,神明分先天與後天,後天的神是生前有美德傳世、具社會道德楷模的鬼轉換而成的,祖先是納入家族秩序的鬼,在忠、孝、仁、義的典範價值之外死去的亡靈,無法被納入社會、家族美德框架的亡靈,就變成鬼。例如那些生前違反社會規範者、或經歷夭折、未婚、無嗣、橫死等違反孝道框架者。這些在人所認可的歸屬團體之外的鬼,因為他們那難以被社會收編的邊緣性格、讓人倍感威脅。

 

鬼被劃歸在「陰間」,但陰間並不供應生活所需,有點像移民到外國,無法具有工作權,得仰賴國內親人寄送物資供養。若鬼游離陽間,那他在陽間所做的事,經常被視為「非法打工」,所以只有陽間的人供應陰間鬼的生活資源,或者陰間的鬼來搶奪陽間的資源。陰間一方面有被納入體制的審判場地獄,另一方面像個無底黑洞,不斷地向陽間吸納各種物質養料去揮霍,陰間正是人慾望最傳神、細膩的具象化場域,地獄正是慾望的無窮誇張浪費與嚴苛限制的矛盾投射所在。

 

人與祖先之間,因為血緣、祖產之故而有祭拜的權利義務,但是和鬼之間卻沒有。日本民俗學家渡邊欣雄稱鬼是外來、陌生、值得憐憫、卻危險的亡靈。有鬼出沒的地方,被稱為污穢、不乾淨,人們要想辦法防範、躲閃。如果神明相當於官僚政要,祖先相當於家族長者,那鬼就相當於那邊緣的、陌生的、不受歡迎、甚至帶有危險威脅的族類,像是乞丐、流浪漢、貧民、含冤者、盜匪、惡霸、侵略者…等等。鬼沒有一定的體系與界線,鬼在人的禮儀秩序之外,和人最為疏遠,無法捉摸,鬼是完全的他者,異己中的異己。

 

III.

從上面簡述的台灣鬼魂文化脈絡,基督徒在台灣又如何來看待自身的「鬼魂」文化呢?台灣的基督徒和異教徒一樣要面對死後靈魂去向的問題,只是目前教會採取鄉愿的迴避心態。一般受過現代西化教育的信徒,基本上不大關心那些科學無法驗證的信仰領域難題,信心滿滿地、抽象地交給上帝處理。就一般民間基督徒而言,信了基督教之後,從原先多神信仰的繁複習俗與禁忌,轉換到基督教式的只有一位上帝。拜一個超級大哥大,一切OK,有求必應,很省事。

 

更有意思的是,所有喪葬禮拜裡,大家口徑一致地宣稱死者已經回上帝那裡去了,沒人(敢)往下講,因為問題會有點尷尬。基督教把死後一切推給全能真神「安息主懷」。基督教有鬼魂嗎?當然有,因為靈魂不滅,一般人一死靈魂就交給全能的上帝了,等候將來天堂或地獄的獎懲;至於魔鬼邪靈呢,則是基督教裡挑戰全能上帝的反面惡勢力,有一天會被上帝征服、關進地獄。所以,有地獄嗎?有,但似乎都關魔鬼、敵人與不信者,不關自己,甚至地獄變成仇恨、恫嚇的心理刑場。

 

問題是:如果死者有「機會」下地獄,怎麼辦?要不要救他?有誰願意自己的摯愛下地獄呢?並不是大家都像馬偕第一代女信徒塔嫂,死前看見「金門」開了,「白色大轎」來迎接到天家。誰可以拯救地獄裡的靈魂呢?聖經一再提到那遙遙無期的上帝最後審判,問題是過去到未來這麼長的時間,包括你我的親人與自己的死亡,誰來告訴我們,大家死後「暫時」去哪裡呢?宗教如果無法回答死後靈魂去向的問題,那作為安身立命的信仰正當性就動搖了。牧長、神學家們,請大家祈禱、分工想一下吧。

 

農曆七月的漢人普渡儀式正是提醒基督徒重要的信仰實踐哪。在基督教教義裡,怎樣樣的人要下地獄?過去的官方說法:不信上帝的人。不過,把未信者定罪的這種唯我獨尊的說詞,長老教會的神職人員們近年來多半採取存而不論的迴避態度。神職人員避談鬼魂、地獄,把死者靈魂去向的解釋權全交給上帝,這種看似絕對虔誠、其實卻偷懶推諉的消極心態,不也到了刻不容緩、該反省檢討的時候了嗎?

 

這一邊宣稱耶穌基督是人類拯救的盼望,另一邊又把全台灣絕大多數異教徒當成地獄選民,不是很矛盾嗎?上帝不只是扮演公義的審判者,更重要的是,上帝像地藏王普薩一樣,是拯救人脫離苦難力量的生命泉源。但是這種信念必須要透過宗教儀式的舉行來撫慰人心,而不是一套放在圖書館裡、抽象的神學詞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應該召開信仰的「國是」會議了,與其批評天主教養生送死儀式的繁文縟節,不如反省自己為何在面對台灣現有文化時,竟無力提出切合現況的「信仰政策」。何以強調制訂「法規」的長老宗,卻無法以祈禱的心、傾聽上主,看見信者迫切的需求?何時才能像歷代的教會信仰領袖,開出基督宗教傳入不同文化圈挑戰後的豐美果實,制訂出合乎上帝旨意、救贖台灣靈魂的信仰禮儀法則呢?盡人事,聽天命,求上主開啟我們的智慧!

8 則留言:

  1. 您指出的問題, 正是我對基督教還有疑問的地方。

    回覆刪除
  2. I can't agree more. 用力掌聲催下去。

    回覆刪除
  3. 讀這篇犀利有力的文章,心中湧出極多的想法.
    基督徒確實常只是得意洋洋地把別人判入地獄,或是無助地流淚,怕無法在死後和自己非基督徒的至親好友見面,更多的人連這些都不再想了,只為"擴展疆域",以及自己生活平順安康而禱告而已.
    今年口試了一些神學生,他們說:我覺得身邊的人很需要福音,所以要學一些方法去把福音傳給他們.至於他們心目中的福音內容是什麼?能說得上來的人真的很有限.
    希望長老會的信仰與教制委員會,不要花力氣在聖詩要不要唱阿們這樣的事,而是去全面研討由這塊土地生出來的,生死之際的禮儀與法則,和基督教的宇宙觀之間的關係!

    回覆刪除
  4. 不久前,讀Ignace Lepp寫的《從卡爾馬克思到耶穌基督的歷程》,他提到他並不是在與共產黨決裂的當下寫書,反而是到後來成為神父的時候來思考他整個人生,發現過去信任的馬克思主義,其實是來「完成」他後來的信仰。

    我覺得很有意思,並且也馬上想到自己的信仰轉變歷程。甚且,許多改變信仰的人,在思索過去的信仰時,如果很粗淺地定義「斷絕過去」,那恐怕不是很完整。信仰轉變的過程,當然會有否定與肯定之分,但是現在的信仰認同,一定也受過去的信仰所影響。我想這是在多元宗教的社會(如台灣)宣教時,必須要去注意的。

    有一次看Good TV有一位歌手在唱歌,她的歌詞裡有一句「台灣神攏是妖魔鬼怪」,我覺得很錯愕。如果把「福音本土化」這樣粗暴的表現在語言的改變而已,卻沒有想到該如何思考「上帝也是台灣神」,那反而是傳福音的障礙。

    偶爾在教會裡聽到會友在談論民間信仰,往往會流露出一些優越。「唉呀,好家在咱毋是信什麼天公媽祖,逐工看因就愛傳一堆物件,拜來拜去...」這樣的心態完全無法同理一般民間信仰的人們何以如此虔誠。教會常常不管他人「為什麼信」,卻只強調「只要來信這個就好了」。難怪基督教常常討人厭。

    回覆刪除

  5. 感謝昭文
    謝謝大家的分享
    自細視大者不盡
    自大視細者不明
    掛一漏萬
    只是拋磚引玉


    鏡玲

    回覆刪除
  6. 在這篇文章中,看到了作者對於基督教宣教策略的省思!的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目標之一,在於傳揚上帝對世人救贖之愛,對於民間信仰中神靈觀念所採用駁斥或者譏諷手法,常引來不快,也值得再思考!但是"將異教徒當成地獄選民"的說法,似乎也讓作者陷入了譏諷手法的操作模式中,特別如果作者只看到"長老教會"的宣教策略,而忽略了其他基督教宗派的存在,以長老教會概化台灣基督教,就會顯得有些偏頗(這會有點像中國大陸某些人士以長老教會等同於所有台灣基督徒一樣);並且基督徒在平安月的佈道工作的動機是為了不顧百姓,樂於他們成為地獄之民嗎?如果是的話,平安月的工作就顯得大費周章又在動機上自我矛盾!
    對於基督信仰中靈魂在死後的去處,我建議你可以看一些信徒神學及系統神學的整理,會更清楚;另外,信念是否一定要透過宗教儀式來表達,我想新約時代,透過耶穌已經有革命性的教導在其中!

    回覆刪除
  7. 對於人死後靈魂的去處,在我接觸過的長老教會幾乎不提,就像鏡玲姐說的"安息主懷"。不過天主教的作品常會提到"煉獄",也有為死去的靈魂禱告,似乎後來引發贖罪券的弊端。

    兩個禮拜前一位女青年自殺,因為她的家庭都未信主,牧師在入木禮拜中也很難說出她的靈魂歸處,因為按照傳統的說法,是進不了天堂,所以牧師只能說她"確信"上帝仍然會帶領這位女青年的靈魂。這位女青年是因為有十年的憂鬱症而且會自殺,在彰基接受治療,長期接觸福音後去年年底受洗,也曾經去過一間教會做見證,但是在今年年中的時候在彰基做義工時受到刺激,又跑去自殺未成,住院時也自殺三次不成,一段時間後八月初出院在家,九月中旬跳灌溉大圳自殺。聽起來好像"福音的大能"沒有拯救這位女青年的性命,因為她受到"叫她去自殺的幻聽或惡魔"的引誘。這件事對教會一起聚會的三四位青年都有很大的心理震撼,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把這件事聊開,並有一個比較好的或是可以接受的講法,目前只能把這個記憶與一些疑問收納起來。不知版上的先進或四處逛逛者,能否提供一些建議,讓我們知道如何開始聊這樣的一個"自殺"議題?

    回覆刪除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