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台南神學院出版二二八神學論集

醫治傷痕、體認救贖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期關懷二二八事件,自1989年來推動「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致力於台灣心靈的改造與政治、社會的改革。這幾年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變極為快速,對於二二八事件的詮釋,變得多元而複雜,有視之為「國殤」者,有視之為台灣的國族認同的關鍵者,有視之為「撕裂族群」之標記者。教會需要嚴謹有力的二二八神學詮釋,來做下一步行動的根據。

逢二二八事件60週年,秉持著「神學與教會」一貫的精神神學工作是為了服務教會我們接受挑戰,將這一期的「神學與教會」定為「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專刊」,發動台南神學院的老師與學生們協力,就歷史、聖經、神學、宣教、倫理、禮拜學等等觀點,探討二二八事件的意義與影響。感謝所有老師、學生、校友和熱情的友人相助,為這本專刊提供極豐富的內容。

這本專刊共有二十一位作者,二十三篇作品。分為「歷史篇」、「神學篇」、「禮拜篇」、「詩歌篇」。

歷史的部份邀請到參與過二二八口述歷史工作與關懷工作的王昭文老師作概述。她與校友張瑞雄牧師還分別提供了嘉義和高雄在三月清鄉期間,活生生的真實故事。我們也刊出「六年級生觀點」--「我們所認識的二二八」、「二二八事件與國家意識的轉變」這兩篇是學生們的研究成果。

聖經神學的部份,以舊約神學的貢獻最豐富,謝秀雄牧師、羅光喜牧師、廖學銘老師,分別由馬加比運動、以色列的歷史經驗、逾越節的精神、先知的傳統、等主題切入,來談二二八對台灣人的意義。新約的部份,梁哲懋牧師「從海上來的獸」一文,透過對啟示錄的深度解析,以啟示文學詮釋二二八的意涵,有令人驚喜的創見。猶太人在納粹政權下受到暴力屠殺的事件(Holocaust),時常被用來與二二八的經驗做比照,Holocaust之後的新約詮釋必須有所轉變,這個轉變的過程,記錄在曾昌發牧師的「浩劫後的詮釋」一文當中。

系統神學的方面,有黃伯和牧師的「歷史的傷痕成為救贖的記號」,這也是這本專刊的主題「傷痕與救贖」的中心題旨。王崇堯牧師提出「省思二二八的幾個神學向度」,曾昌發牧師提供「二二八的省思」。

在實踐神學的部門,李孝忠牧師由長老教會過去對二二八的關懷行動,討論宣教的契機,戴正德院長提供關於以暴力反抗壓迫的的倫理論述。在「由控訴與紀念到復和與救贖」一文中,王貞文牧師分析二十年來的二二八紀念禮拜如何與情境對話,並提出關於紀念二二八的禮拜新理念。

除了神學上的探討,這本專刊也提供了兩場禮拜的儀文,以及在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中蘊釀成形的詩歌創作。

願聖靈助我們醫治傷痕,體驗到上帝穿透一切的愛的救贖力量。 

「神學與教會」編輯委員會 

 

3 則留言:

  1. 妳還記得1991年獨台會清大學生被捕案嗎
    不小心翻到老底片
    心頭一驚 早已遺忘

    http://blog.yam.com/bigbirdhang/article/8522197

    回覆刪除
  2. 不能忘。仍然不想講。

    回覆刪除
  3. 阿濟
    可以不講
    但是請以更積極的作法抗拒遺忘
    拜託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