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公家的事、社區意識與地方圖書館

I read from your mini-Blog that a library director in Taiwan is opening mocked by a newspaper for his (or her?) fundraising efforts. I have to say that I am shocked with disbelief and deeply saddened. Didthe newspaper confuse fundraising for a public service with begging for personal survival? Even the latter should not be mocked, for it's the failures of governments and sins of the society that produce beggars, isn't it?


I guess in Taiwan there is no such organization as a "Friends of the Library"? Almost each township library in the US has a "Friends of the Library" organization, of which I am a member. We are ordinary citizens who value the services offered by the local library. We organize regular fund raising events for the library. (So far this
year we've raised over $8,000 by selling used books donated to us.)  We apply for matching donations to the library from our employers. We write to the township council members on behalf of the library asking for increased budget for additional services or building expansion,etc. We meet every two months with the library director to go over her wish list for services that is beyond her current budget and that the Friends could provide.


Perhaps it's time for the formation of such organizations in Taiwan.
Ordinary people need to be in the habit of caring and advocating for their local services, or the value system will continue to be crooked,I am afraid.


Just some thoughts. Library happens to be one of those things that I care deeply, so I have to write. :)


我在回信中,談到地方圖書館的修繕的確是地方政府的責任,另外也提及,據我所知一些地方圖書館也有義工組織在協助,不過因為我未參與過,不知道實況如何。我覺得「圖書館之友」是好點子,是凝聚社區意識的途徑之一。


Sharon繼續分享如下:

I think township libraries are unique organizations. Although they are part of the government structures, and receive government funding for their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hey also function as community centers and offer programs that improve local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hence the need for the existence of "Friends" that sponsor additional programs and act as advocates.

Our township library is actually quite shabby, compared with others in the surrounding towns, but I feel very attached to it, partly because of my participation in "Friends" for the past 3-4 years. It is true that such participation does encourage community building.


另外,由此新聞想到的是:

台灣人似乎普遍認為:公家的事,就是政府該做的事,而不是「大家該關心出力之事」。以圖書館來講,大部分人認為那是政府機關,當然是政府該出錢,特別是硬體修繕(這次的新聞內容,是圖書館因為風雨損壞,沒錢修理)。政府機構原本就該政府負責,某些方面來看是沒錯,但是若所有的公共事務全推給政府,特別是和社區生活息息相關之事,大概就沒有所謂的公民社會可言了吧?

目前看到的地方圖書館,多半有點聊備一格的感覺,但事實上一個運作得好的鄉鎮圖書館,應該是當地社區生活極為重要的一環,甚至是地方競爭力的一環。正如陳昭珍文中所說:「一棟好的鄉鎮圖書館,買書給鄉下的孩子,等於是給他們打開視野與天地的機會,培養他們一輩子閱讀學習的知能。這種功德,不比拯救生活疾苦的人來得低」。如果地方人士有此認識,大概不必館長向首富開口又受辱,早就有錢捐錢有力出力把圖書館修好了。問題在於圖書館的功用太被忽略了。

鄉鎮圖書館的經費不足,不僅硬體破舊不堪使用,藏書的品質與數量一定也深受影響。政府方面固然責無旁貸,但是若能開發民間力量、特別是當地的資源來加以支持,或許才是永續之道。

實在很厭倦看到什麼都想要靠政府完成的思維。

說到圖書館,不由得想起去世沒多久的Pima江阿勇,他生前為奇美部落募得一萬五千本童書,在教會裡成立了頗具規模的兒童圖書館。也想起中學時代教會曾設立小型圖書館,在那裡讀到很多很多好書,還有令人難忘的讀書會。

我的確認為,圖書館是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的。把地方圖書館經營好,不僅是公務人員的責任。「圖書館之友」應該可以成為凝聚社區意識的組織,也期待有更多人願意把資源和關心投注於地方圖書館、社區圖書館。


相關報導:

大林圖書館募款修繕 媒體解讀各不同

4 則留言:

  1. 因為曾經關注過地方圖書館(鄉鎮級),所以也來談談~

    一個積極、為民服務的鄉鎮級圖書館長確實主導該館舍所在的社區、或說地方生活圈的文化水平。某種程度,他們身任鄉鎮文化課長的腳色。但就我所知的範圍,積極任事而且對民眾需求有所「認識」的圖書館長實在很少,也許是資源(資訊)不足,也許是公務員習氣 - 只要將年度該辦的活動辦一辦排一排爭取到下年度的預算即可。有時,即便空間品質還算不錯,氣氛卻是死寂的。便民措施僵化到成了「限」民措施 - 「你若是沒去縣級總館辦借書卡,你就不能在我們這小鎮圖書館借書,不過,如果你辦了,你可以在縣內任何一間圖書館借喔~」呵呵,很天真又不食人間煙火的玩笑。搞得每次回家只有兩天的返鄉鎮民沒有機會在自己的家鄉圖書館借到任何一本書。一切以公部門的系統連線完美資料庫為首要考量。這樣的服務設限甚至衍生到連館舍內任何一樣設備的使用申請。只能說人腦被機器操了...
    接觸幾位帶了身分證前去圖書館享受服務卻鎩羽而歸的民眾。他們喃喃抱怨「時代是在倒退嚕嗎?以前民眾服務站還比現在好~」

    以上這些累積的印象,若我今日是有心回饋的企業家怕也不敢貿然捐輸。這不是一本空間改革計畫書就足以顛覆的成見。
    而且,與四川地震時慈濟人員在台灣的沿戶募款類似,我認為那是不恰當的行為,特別是在公共空間一一詢問的方式。某種程度,那像是慈善表態,是一種自由(選擇)的侵犯。其實,更恰當的行為是設置定點募款。讓人們自發的發揮愛心,那種喜悅對 give and take 雙方都是良善的建設。因此,我個人不認同該館長的募款形式。

    但圖書館應是可以募款(甚至募書、募修繕人力物件、幕活動企劃點子、募館舍內缺乏的相關硬體...),但它也必須對募款(潛在)對象負起訊息公開的任務,不論金額大小。也就是建立一套公開的募捐機制,而且儘量靈活些,鼓勵民間參與。我現在的感覺是,不是社會無心,是根本沒人架起給善的橋。

    最便利的門戶或橋就是圖書館網站。長期管理良好的圖書館必然得到捐贈者的信任。然而,看看國內的鄉鎮級圖書館網,多消極的寄居縣文化局底下,千篇一率,點到即可。沒有相關需求互動規範,有次朋友想捐一台電腦螢幕,結果不僅捐者差點被煩死,受者也覺得頗麻煩。於是只好讓小朋友使用那爛的不能再的被淘汰的三級設備。

    就像民意論壇被部分公部門視為不得不的狼虎地,民眾參與有時對按部就班得過且過的公務員而言反而是種「干擾」。我反倒認為鄉鎮圖書館真該將以前的縣級文化中心的名號拔下來自己戴上,它們才是真正生活圈裡的文化中心,重點也不僅僅在於那個館。

    回覆刪除
  2. >結果不僅捐者差點被煩死
    絞肉姨所言甚是,我曾經想過要捐舊電腦,打幾通電話之後,沒有死,但是打消主意了...... XD

    回覆刪除
  3. 在美國地方政府及各類基金會甚至社區組織, 財政自主的壓力很大, 因此會有各式各樣的fund raising campaign, 比如社區消防隊員都會在年底時拿著靴子在十字路口穿梭募款, 地方警察局也會打電話到家裡來募款, 公益組織更常常寄信來募款,社區公共電台每一季都在募款, 甚至私人的托兒所都可以為了補充玩具而向家長募款,對於捐款者而言, 除了可以抵稅之外, 背後更重要的理念是: 因為這是我的社區, 我很願意讓自己的社區更好而捐款. 就這一點, 台灣人普遍因為社區意識不足,對於募款捐款的理念相當保守,這是陳昭珍那一篇評論指陳的重點.

    當然, gava指陳的台灣公部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的確讓贊助者無法下手,公部門官僚心態的改善可能比民眾社區意識的形成更迫切, 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改善.

    我所住的城市有個相當著名的卡內基社區圖書館系統,1890年卡內基捐了一百萬美金給市政府蓋社區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運作很值得借鏡, 幾乎已經成為這個城市引以為傲的歷史,有興趣者可以看看這個圖書館的網站.http://www.clpgh.org/about/

    回覆刪除
  4. 其實,台灣有些鄉鎮級的圖書館還蠻讓人印象深刻,像去年跟著花妹採訪過的埔里鎮圖書館沙鹿鎮深波圖書館(登在天下2007九月份出版的「教出寫作力」,吝嗇的天下沒有免費網路版)。

    經費不足我想是普遍現象,募集民間資助當然是一條路,但是我想台灣的大資本家多數不會幹這種無助公關形象的事。上面兩個圖書館都有建立類似圖書館之友會的組織,這可能是台灣現下比較可行的動員當地資源(有形與無形)的方式,也實在一點。當然像上面幾位朋友說的,行政官員的態度才是真關鍵,畢竟這是不受上級關愛眼神的苦差事。埔里鎮那幾位公務員真的是讓我印象深刻,熱情而且態度開放,講到社區參與時都眼睛發亮。真希望台灣能有多一點這樣的圖書館員~~

    好奇的是,不知道郭台銘當下的反應怎樣,呵呵。

    回覆刪除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