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影《秘密會議》,評價不錯,我因為主角雷夫費恩斯也覺得想看。不過得知故事原作是丹布朗,有點警鈴響。(後來發現並不是丹布朗的作品,而是羅伯特哈里斯的作品)
還是特地找時間去看了。
故事是教宗選舉,主角是負責行政管理的主教長,主持選舉,同時自己也是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
片中教宗候選者們的問題,覺得以教會實況來說,九牛一毛而已,情節輕微到可以忽略不計那種。但片中呈現自由派弱勢、腐敗、不團結,還真是很現實,令人揪心。
可能因為看之前就看了影評而知道故事,缺乏驚奇感。這類懸疑電影還是要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才有娛樂性。
陷入內鬥、互相傷害、找不到出路,結果橫空出現一個圈外人,出現新的可能性,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危機。忠於職位、苦心克服危機的人,難道所做的都是一場空?令人感嘆。
看了電影,沒有娛樂到,反而因為片中描寫的自由派無法護持多年奮鬥成果而想了好幾天,心情很差。
教廷為題材的電影,還是「教宗的承繼」優。
電影對人性的描寫不夠深刻,感覺故事說得平淡,轉折也莫名其妙。
真正的教廷掌權者,對每位樞機的情況應該都有所了解,選舉前有各種醜聞的可能性,早該排除,特別是聲望、呼聲特別高的,一定被調查又調查,有問題也知道該怎麼遮掩。
電影大量使用像攝影作品般的中景定格,或是逼得很近的特寫,而比較少大景。這手法也算是特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