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很好。進禮拜堂後,聽見所播放的泰澤音樂,心就靜了。優秀的琴手、認真的唱詩班,領人進入平靜莊嚴的禮拜當中。Karla講道中談到了猶太人照顧弱勢者的傳統,有才能有資源者負著較大的責任,談到富人因為擁有太多而憂愁,因為無法捨,無法根據耶穌的教訓(遵守誡命、變賣所有賑濟窮人、跟隨主)得到永生。她談到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棄社會地位、金錢、安適的生活、人脈.......,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所需、真正所有。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正好和現在流行的個人成功價值不同,而是要努力讓別人也可以過得好。在此時刻聽到這樣的教訓,很有感動。

禮拜前後,太陽稍微露了臉。但回到家吃午飯時,竟然下起雨來。坐上北上的巴士,越往北走,天色越暗,雨絲不斷。這是一趟向著黑暗雨夜前進的旅程。
國光號上竟然放映著「吹動大麥的風」。座位上的音響不佳,聽不清聲音,裡面那些意味深長的歌曲都無法聽。想不看,又時時被吸引著。即使是看啞巴電影,還是顫抖。是因為窗外的冷雨、還是內心的寒意?
是的,體內體外寒意陣陣。進入暗雨暝的,不只是這輛巴士及坐在上面的我,還有整個台灣。
這次立委選舉前,已經預料民進黨必然輸。但是看到輸得如此慘,仍然嚇了一跳。真正難過的是,兩大黨如此之爛,卻沒有小黨有機會出線,而新的國會黑金充斥、弱勢團體缺乏代言人,未來幾年台灣社會必然會更加貧富不均、年輕人沒有機會朝著理想發展。民進黨就算加上比較有理念的小黨的選票,也擋不下黑金復辟,真的很令人失望。
我不會因為民進黨大輸就如喪考妣,卻不由得哀悼自1970年代以來辛苦累積的民主運動能量如此被消耗。對照周遭長輩友人在2000年的欣喜與今日的沮喪,怎能不感到哀痛。其實,這哀悼的心情已經持續了幾年。我想很多民進黨支持者和我一樣,2006年見到扁親信與家族的醜聞及不知悔悟,真如狠狠被打了一巴掌。對台灣民主運動的收割者如此不成器感到無奈悲傷,為台灣的土地與文化被惡待、弱勢者的權益越來越受忽視而痛了又痛。雖知道政治轉型之際,台灣人民總有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但是究竟換得什麼?價值混亂、黑白不分、強者全拿、弱者被欺、土地海洋空氣繼續被汙染、自然資源繼續遭財團與黑道掠奪..............。
到達台北時,雨不斷落著,典型北台灣的寒冷冬夜。燈光明亮的招牌,在雨夜中顯得孤寂無聊,深深湧起「這裡不是我的家」的感受。
在這裡,即使是晴朗的夜晚,也看不到星星。各種燈光造成的光害,住在大都市的人都成了天空盲,沒有機會認是星星。然而,星星依然存在。
暗雨暝令人打從心裡冷起,但想到星星的存在,又覺得開心起來。寒冷、黑暗、雨雲都會過去,有些美好的事物暫時看不見,卻不會真的消失。
昨天一位朋友贈我《遇見‧台灣百合》筆記書,翻閱時禁不住熱淚盈眶。其實是很平實的圖片和文字,駱明永紀錄自己十年來在各地尋訪台灣百合、推廣種植台灣百合的情形。感動我的是這個人(現在是一個家庭)如何穩健、踏實地把自己對台灣的愛化為特別的行動。1990年三月學運選擇台灣百合為象徵,並給予其意義:自主性、草根性、生命力強、春天盛開、純潔、崇高,因為參與了這場運動,駱明永對台灣百合有了深刻感情。好幾年前我就加入了駱明永發起的「台灣百合同好會」,但是並沒有積極與這個群組互動。這幾年遷徙不定,始終沒有機會種下自己的百合,一有機會在野地看到百合花,總是非常興奮。很高興有人如此堅持地愛它,並且努力推廣保育及種植。台灣百合這幾年來也越來越受重視,被視為台灣人的代表,不再只是三月學運之花。「台灣百合工作室」正是近年台灣意識紮根成長、台灣文化創造力不斷發展的一例。
這就是我在進入暗雨暝之時所想到的星光。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經越來越堅定,文化的創造力一直很蓬勃,不必官方扶植,在各領域旺盛地活躍著。近二十年台灣意識的成長、台灣本土文化的再生與發展,雖然與民主進步黨的發展有關,但不會隨著民進黨的衰微而消失。本土文化的發展,未來當然會受到挑戰與考驗,但我相信有很多堅實的成果是毀滅不掉的。
不論得時不得時,我們還是會繼續謳歌對台灣的愛,從這塊母土汲取生命的力量,為自己與同胞的自由發聲,力抗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