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電影:秘密會議

 英國電影《秘密會議》,評價不錯,我因為主角雷夫費恩斯也覺得想看。不過得知故事原作是丹布朗,有點警鈴響。(後來發現並不是丹布朗的作品,而是羅伯特哈里斯的作品)

還是特地找時間去看了。

故事是教宗選舉,主角是負責行政管理的主教長,主持選舉,同時自己也是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

片中教宗候選者們的問題,覺得以教會實況來說,九牛一毛而已,情節輕微到可以忽略不計那種。但片中呈現自由派弱勢、腐敗、不團結,還真是很現實,令人揪心。

可能因為看之前就看了影評而知道故事,缺乏驚奇感。這類懸疑電影還是要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才有娛樂性。

陷入內鬥、互相傷害、找不到出路,結果橫空出現一個圈外人,出現新的可能性,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危機。忠於職位、苦心克服危機的人,難道所做的都是一場空?令人感嘆。

看了電影,沒有娛樂到,反而因為片中描寫的自由派無法護持多年奮鬥成果而想了好幾天,心情很差。

教廷為題材的電影,還是「教宗的承繼」優。

電影對人性的描寫不夠深刻,感覺故事說得平淡,轉折也莫名其妙。

真正的教廷掌權者,對每位樞機的情況應該都有所了解,選舉前有各種醜聞的可能性,早該排除,特別是聲望、呼聲特別高的,一定被調查又調查,有問題也知道該怎麼遮掩。

電影大量使用像攝影作品般的中景定格,或是逼得很近的特寫,而比較少大景。這手法也算是特色吧。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一場感動的告別禮拜





上禮拜去同光教會參加了一位老弟兄的告別禮拜。老先生十年前開始行動不便、有失智的現象,兩個女兒照顧他非常周到。92歲在台南奇美醫院安寧病房去世,沒有插管,平靜安詳。上個月我去台南參加他的入殮、火化和安葬禮拜,台北這場是為了讓他人生中照顧過他及受他照顧的人有機會來送他。

老弟兄在召會受洗,在召會服事六十年。雖然他並非同光會友,同光教會大力相挺,接納並協助這場告別禮拜。來的人不多,有老先生在宜蘭教書時召會的朋友、軍中同袍的孩子、妻舅的孩子、女兒的基督徒朋友和社運圈的朋友......。曾宗盛牧師主禮,陳小恩傳道司會,同光幾位同工協助影音及直播,小萬當招待,沈Pitt司琴,十幾年來逐漸散開的彩虹團契在此小小重聚,特別溫暖。

程序單中,印的是老爹喜愛的經文和愛唱的詩歌。經文五、六段,都是和「愛」和「公義」相關,真是一位非常正派的基督徒。詩歌是我們熟悉的旋律,但歌詞不是長老教會常見的古雅詩句,召會的詩歌文字直白表現對神的熱情、明確的自我期許,簡直是令人臉紅的愛情告白。這樣的歌詞,我卻一開口唱,眼淚就止不住一直掉。

曾牧師講道,根據 Jo姊妹提供的資料,說了老爹的生平:湖北咸寧地主家少爺,十六歲就從軍,到台灣後信主,在軍中和同袍建立深刻友誼,在教會熱心服事,是孩子王,和別人的孩子都處得很好。37歲退伍,原本可以轉文職或教職,但他堅持考大學,和比他小近20歲的學生一起學習,之後成為國中老師。當老師後才結婚,50歲才生第一個女兒。比他年輕很多的太太,42歲就因病去世,兩個女兒被迫從小就學當大人。教會如大家庭,他多才多藝,辦夏令營,帶孩子們玩,開放自己的家。從教職退休後,女兒們都到台北就學工作,他也離開宜蘭與女兒一起生活。2013年前後,因為反對教會領袖參加護家盟,被原本親密無間的教會孤立,於是轉到長老教會,並隨女兒搬到台南。他也跟著女兒參加街頭社會運動,聲援同志和工人。

牧師講道完,家屬道謝前,還開放讓人上台講話。先是一對宜蘭來的夫婦,懷念和老弟兄同工的日子,還有他對他們女兒的照顧。之後有位女孩從美國透過直播,講述讀宜蘭女中時幾乎每天下課都在許爸家吃喝、和Jo姊妹一起玩。後來當場也有一位從桃園來的,講類似故事。我也忍不住上台講我的感動,覺得這是一位身體力行基督徒的美好見證,從他的女兒們身上所見,以及這些人們的見證,他所愛的經文和詩歌,都讓人心中浮出:「這是一位義人」的感嘆。

激動的心情持續著,很難明確描述。一方面看到基督教信仰對人幫助、心性和為人的陶冶,多麼美好,一方面又想到老爹流離的一生,晚年失智仍隨女兒們不斷搬家。他若留在召會,會是怎樣的光景?有人照顧關心,但也得忍受偽善和自以為義。美好團契但缺乏正義的教會,逼義人出走。

在 Jo和Claudia姊妹身上,看到她們很自然把無血緣的朋友當家人,還有愛好音樂、藝術、文學,有正義感又有行動力,應該和老爹相關吧?聽起來老爹並不太管她們,也不知道怎樣照顧她們,但是她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得很好,有成熟世故的一面,核心內在則是純真又熱血。即使不參加教會,她們的家仍然實踐著初代教會以家為教會、招待客旅、支持傳道者的作風。

很感動的一場禮拜。偶爾讓直白熱情的召會歌曲洗一下,也還不錯。來自不同傳統的人們可以一起紀念、思念,好好告別,真好。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如鯁之事

 最近有幾件讓我覺得痛苦的事,還沒有時間一一細寫,先簡單記一下。排名依據痛苦程度。

第一件就是川普和馬斯克聯手,每天一驚的種種作為。取消DEI平等法則,宣布不准青少年變性手術,性別只有兩種,揚言要控制加薩並把巴勒斯坦人全部移走,向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徵收高關稅,廢除USAID等等。馬斯克大查帳,宣稱要政府瘦身。所作所為的合法性存疑,但可怕的是有非常多人鼓掌叫好,並在網路上散布極多內容有問題的宣傳,煽動人們將民主黨和主張平權的人們當成邪惡者。這種做法很難不讓人想到希特勒,想到文化大革命。有種末日將至的感覺。和川普不同調的人,會被逼到甚麼程度?權力濫用到此等地步,著實大開眼界。

第二件就是柯建銘號召的全台大罷免。立法院的困局或說民進黨政府的危機,竟然演變成用國家存亡危機感把人民推上前線,已經捲動所有的綠營支持者不能不跟著走,也造成藍營同樣推動罷免。令人難過的是,最優質的立委、好不容易民進黨在山原有一席的伍麗華,可能被藍營罷免成功。這種戰爭級的鬥爭,最倒楣的都是弱勢者。到頭來被罷免的可能不是表現最惡劣的,可能是最認真最好的。
用大罷免來糾正立院不平衡的狀態,目前已被操作成幾乎是唯一的一條路。可是這樣的行動代價很大,如果到頭來罷免、補選的結果民進黨並未取得優勢,又繼續朝小野大,有何意義?民進黨受的傷會非常嚴重。那麼爛的藍白,繼續唱秋,想到就氣到胃痛。
這場豪賭,讓未來幾個月台灣都在嚴重對立的紛擾中,覺得很痛苦。

第三件和第二件有關,就是有人認為長老教會該站出來全面挺大罷免。這很常見。但同時也看到年輕牧者對這種訴求的反彈。教會畢竟不是政治團體,會友各種政黨都有,但長老教會已經長久被當成理所當然是綠的,而且一定站在極端挺綠。這裡面可以吵的主題很多,可是在這個時刻,說甚麼都可能變成箭靶。

總括來說,這世界走向極端對抗,而不是異見者互相尊重,讓我覺得痛苦。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點都不樂見這樣的走向。

可是如果能找到有效反抗川普的陣營,我會很想加入。他所打擊的一切,正是我覺得應該護衛的。



行動者的接力賽跑

 1988年12月31日,一群在台南接受CUT-URM(城鄉宣教運動)訓練的學員,藉由所學的方法分析台灣原住民處境,決定要做一件為原住民討公道的事。

1984年原住民運動初起,解構過去殖民者所塑造、利用的吳鳳神話,便成為重要的目標。日治時期到戰後國民黨政權,將通事吳鳳捧為捨己的「仁聖」,原住民在這故事中則成了風俗野蠻、不知感恩、需要教化的對象。吳鳳故事被放入教材,當時社會對原住民的偏見更加強固化。原住民權益運動人士大聲疾呼終結吳鳳神話,成為當時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重要議題之一。

這群有很多玉山神學院學生在內的URM學員,在這樣的脈絡下制定行動方案。他們跑到嘉義火車站前,拉倒立在那裏多年的吳鳳騎馬像。雖然遭警察驅散、多人被逮捕,有原住民青年被打斷肋骨,但此事大大撼動當時的台灣社會,也為原住民權利促進運動打了強心針。那座像已毀,雖未能如民間人士倡議的改成二二八紀念碑(後來嘉義市政府撥地允許民間設立二二八紀念碑),但也沒有重建吳鳳像。政府在隔年自小學課本刪除吳鳳故事,吳鳳鄉改名阿里山鄉。

2024年底看到社群媒體上轉發幾篇紀念此事文章,懷念起幾位相關人士。首先是帶領整個計畫成形、當天負責帶隊指揮的多奧.尤給海。他是玉山神學院畢業生,很有能力的原住民運動領袖。想從政,幾次參選,提出重要的原住民政策改革政見,可惜當時的環境選不贏。他回到故鄉,致力於保存傳統語言、文化,並試著經營觀光農場,希望能為原住民的經濟發展找到出路。可惜壯志未酬,1994年因車禍去世。

另外想到的是率先將非暴力抗爭訓練課程介紹給台灣人、並用自己的資源送人到加拿大訓練的林哲夫教授。這場行動者的接力賽,林教授可說是第一棒。曾赴加受訓的黃昭凱可算第二棒,他是這次行動重要的支援者,也是此事件重要的紀錄者(請參考https://uncle-kai.blogspot.com/)。雖然他們都不在了,接力賽還在繼續。多奧的戰友阿棟‧優帕司、玉神時代的室友歐密‧偉浪、為他作傳的拔尚(蕭世暉),已接下棒子跑了很長的日子,歷經各種挫折,仍未放棄。

追求理想社會的改革行動,不能僅靠一兩位英雄,而是得一棒接一棒。無法停留在某個行動成功的得意中,也不能被無力感所勝。從這些行動者的身上,看到不畏挫折的韌性,總能找到能夠出力的位置,繼續前進。

(臺灣教會公報 窗口專欄)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義光教會尋求成為不義遺址

據朱約信長老的說,義光教會尋求成為不義遺址,想要在教會外面設一個牌子,在2025年4月設立教會之日揭牌,並邀請林義雄律師前來參加。

他邀我和盧啟明牧師在舊曆過年前討論此事,王銘澤牧師也在場。他表示已有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出申請但未獲同意。

我認為義光並不需要由政府來認定其意義。立牌更是沒有必要。因為現在教會牆上已經有一塊說明教會由來的牌子。

今天盧啟明牧師寫了意見給牧師和朱長老,我也得到一份副本。於是我也寫了回信:

1. 我之前沒有收到義光向台北市文化局申請文資審議的資料。這次看了之後,發現台北市政府的答覆算是符合專業,因為本建物並非處於危急狀態,不需要列冊;
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尚未通過,也不確定主管單位是否是市府;市政府也肯認此處作為人權歷史教育一環有其重要性。
2. 感謝啟明牧師給的意見。
3. 促轉會還在的時候,我有去審查不義遺址,當時促轉會主要只能就國有土地和已經是文化資產的部分指定不義遺址。
不過,一直都沒有在不義遺址掛牌或設解說牌的計畫。
目前的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將主管機構主要訂為文化部,也擴大到私人財產的部分。
主管單位主要是可以在不義遺址所有人提出保存活化計畫時給予適當的協助。
所以若此條例通過,私人所有的不義遺址若有適當的計畫,可能可以得到某種協助。
但和其他有文資身分的場址一樣,修建、移轉所有權等,主管單位也會關心介入。修建必須符合條例規定。
總之,主管單位不會替你詮釋重要性,主要是管場址、建物的維護保存。
4. 台南的「民主人權場址」、「自由人權場址」、「人權歷史場址」,是台南自己訂定的。
2014年是我做第一個「民主人權場址」調查計畫(台南市研考會),教會公報社、臺南神學院、成大格致堂等等,都是我找出來列進去的。
之後鄭麗榕做「人權歷史場址」第一期、戴文鋒做「人權歷史場址」第二、三、四期,都是以出版書籍、紀錄片等等為成果。
這些場址需要故事,需要說明,台南市文化局就委託學者做。
「自由人權場址」掛牌是黃偉哲市長剛上任時的做法,不過好像也沒有持續做,只有做了一次。
即使是民進黨長久執政的地方政府,對轉型正義的工作看似比較用心,但仍缺乏整體且持續性的政策。
5. 啟明牧師提供的《臺灣人權之旅學習手冊》,是人權館尚在籌備階段做的。人權館在馬英九任內屢被阻擋,籌備非常久,還曾經中斷。
轉型正義並不是從促轉會開始,也不會隨促轉會結束就結束。民間的努力一直都在,也會持續做下去。
長老教會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角色,不容忽視。這部分的確需要建立堅實的論述。其中義光教會的故事絕對是重要的一個環節。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人權教育上有資源也有任務,這部分或許可以想想怎麼合作。
6. 義光教會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意義,是無法被忽略的。非常多人看重珍惜。義光會友來不及自己寫歷史,別人就都寫了。
國史館的口述歷史就是一例。這也沒甚麼不好。但是義光還是要有自己的聲音,自己觀點的歷史。這需要全教會討論、做計劃並認真執行。
在義光做禮拜也幾年了,知道目前教會仍處在一種比較虛弱的狀態,傷痕累累,無法強求,但總希望能有一點點開始。
覺得義光不急著對外展現甚麼,而是需要更努力讓人走進來、留下來,有健康成熟的靈命,能繼續傳承關注人權議題、服務社區的行動。
重新認識義光存在的意義,不只是小會的事。現在留下來的會友,到底對教會有何認識?有何想像?建議應該設計多場座談會,深入探討。
或許可以藉此找回曾在此出入的許多人。

-----------------
和中芷討論後的想法:
1. 國家認定為不義遺址,對日後的歷史定位是有意義的。這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若沒有國家認定,我們所認同的歷史解釋可能過三代就不存在。有國家認定會有比較結實的基礎。
2.如果要用民間的力量做,必須像鄭南榕基金會,長年累月目標清楚不斷做,用各種方式和社會對話,才能跨出小圈圈,成為社會主流聲音。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2024年音樂會及觀劇紀錄

2024年 音樂會及觀劇紀錄

2月21日 卡普松和周善祥的莫札特

2月24日 周善祥 巨石陣

2月26日 周善祥 萬花筒

2月29日 周善祥 五個世紀時空壯遊

3月9日  周善祥 鋼琴與管風琴 無限李斯特

3月26日 夏瑪尤鋼琴獨奏

4月12日 沙洛德琴 阿傑德阿里汗

4月13日  洛桑劇院:這不是個大使館

5月14日 八角塔合唱團:不同凡響

5月19日 琴深雋永:美國小提琴家賈基夫、俄國指揮辛奈斯基、NSO

5月21日 范庫易克四重奏 (拉威爾、德布西、佛瑞)

6月12日 歐拉夫森 郭德堡變奏曲

6月14日 TSO殷巴爾與斯帕契克

6月20日 勸世三姊妹

6月26日 真實之聲

7月1日 玫瑰騎士 歌劇音樂會

8月2日 晨邊高地 美國的多元宇宙

8月10日 金枝演社 西來庵

8月18日 晨邊高地 民謠狂想

8月25日  NHK交響樂團 黃俊文

8月31日  李承源、三浦文彰和TSO

9月8日  普契尼 瑪儂雷斯考 衛武營

9月1日 TC 瞬間的璀璨

9月12日 洛薩克維奇和普雷特涅夫

9月25日 法蘭西古樂團、台北室內合唱團 璀璨巴赫

10月4日 巴西音樂傳奇:吉貝托‧吉爾《擁抱》

10月5日 皮耶絲重返台灣

10月16日 《Kavakos與阿波羅樂集的巴赫協奏曲之夜》

10月19ㄖ 皮耶絲X葛納 冬之旅

10月25日 基頓.克萊曼與波羅的海絃樂團

10月26日 胡德夫 匆匆50年

11月2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美麗的磨坊少女

11月4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冬之旅

11月6日 普列加迪恩X紀斯  天鵝之歌、旅人之歌

11月14日 台大合唱團 呂紹嘉的合唱幻想  貝多芬合唱幻想曲

11月16日 TSO殷巴爾X白建宇

12月1日 賽門拉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2月4日  康特洛夫鋼琴獨奏

12月5日 反田恭平鋼琴獨奏

12月6日 TSO里伯瑞契 X陳禹同

12月10日 藤田真央鋼琴獨奏

12月23日 葛羅夫諾鋼琴獨奏

12月27日 席夫鋼琴獨奏

(以上僅列出票券有在手機上的場次,還有幾場是紙票的,一時難記。)

2024年瘋狂聽音樂會,雖然不如音樂札記(126場)、酒曰酒樂(71場),但也聽了近50場,自己都嚇到!
以上兩位音樂會常客經營的樂評粉專,對我的音樂品味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常有共鳴。感謝近年來他們持續不斷的寫作,還有酒曰酒樂的Podcast:音樂現場老實說,也值得大推。
去年最後一天他們都貼出了自己心目中2024最愛的音樂會。連結放在留言分享給大家。
我沒有那麼認真整理聽過的音樂會,僅以時序列出印象深刻、至今仍回味不已的幾場:
1. 2月至3月的周善祥系列音樂會,一個人的音樂節。3月9日還特地跑衛武營聽他的管風琴與鋼琴演奏,妙極了。他和卡普松的莫札特二重奏美好得令人難忘,卡普松從此列為必聽。
2. 4月范‧庫易克四重奏。去年四重奏好少,這場法式古典有夠好聽。
3. 交響樂團方面,最愛的是8月NHK交響樂團的巡演,有黃俊文的小提琴協奏。NHK交響樂團讓人看到一個樂團中人人皆厲害又能同心協力的動人能力。
4. 衛武營9月的歌劇瑪儂雷斯考。歌手、布景、樂團都令人覺得享受。跑一趟衛武營十分值得。簡文彬好厲害。
5. 9月的洛薩柯維契與普雷特涅夫的重奏音樂會,真是神級享受。一起聽音樂會的朋友稱之為爺孫組合,非常期待他們再合作。各自的獨奏會也非衝不可。
6. 皮耶絲旋風,10月。我聽了台北場獨奏,和早早就買票的衛武營冬之旅(皮耶絲和葛納)。台中古典音樂台做的節目冊,收錄了焦元溥兩萬字的皮耶絲專訪,精彩至極,讓我們更認識這位演奏家的個性和關懷,更愛她。巴哈靈感和蔡永凱則為了冬之旅出版了一本專書,舉辦兩場專講,都赴上了,收穫滿滿,非常滿足。
7.普列加迪恩和基斯的舒伯特三大連篇歌曲集。這是去年我最愛最愛的三場音樂會,覺得聽了之後此生無憾。感冒中仍然衝到屏東聽美麗的磨坊少女。千言萬語的感想希望有機會寫。
8.年輕的鋼琴神人們。葛羅夫諾、反田恭平、藤田真央,聽到這三場真是幸福。
9.年底的席夫鋼琴演奏會,又說又彈,知性與聽覺都非常享受,特別的音樂會,會在心中迴盪很久吧。
10. 幾場合唱音樂會,台大合唱團、青韵合唱團、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各有各的精彩,很喜歡。
最後要感謝鵬博藝術和巴哈靈感,去年聽的最喜歡的音樂會當中一大部分由這兩家主辦。
鵬博出品,我和聽音樂會的朋友們非常有信心。



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韓國戒嚴又解嚴

 昨天晚上10:30刷臉書,突然看到有人貼英文消息: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嚇到!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這種事?趕快發信給隨夫住在韓國的秀音,問她情況,結果她人在泰國辦工作坊,兩天後才要回韓國。她說連執政黨都沒有挺總統,尹應該撐不久。

睡著後又醒來幾次,繼續追相關消息。戒嚴部隊包圍國會和中央機關,但是已有市民集結抗議。國會緊急集會,190人通過撤銷戒嚴決議。清晨尹錫悅終於宣布解除戒嚴。總共不到6小時的戒嚴。但之後韓國政局會怎麼走?能順利彈劾尹錫悅,要他下台嗎?

尹以政治素人之姿當選總統,出身檢察官,保守、反共、親美。但是他執政後問題叢生,民調直直落,最近更陷於夫人收賄、干政等醜聞,掌握國會的反對黨一直抵制他。宣布戒嚴就是打算對付反對黨,以反對黨勾結北韓為名,非常像蔣介石把政敵都打為共匪。

尹可能會被彈劾下台。但這過程不知還有多少鬥爭。

台灣最近朝小野大,國會抵制執政權的行使,很令人煩惱。但和韓國的情況不能類比。反民主、企圖走獨裁路線,在這時代是行不通的。往這方向想就是添亂。

尹若無軍方相助是無法戒嚴的,這次看來他是走險招,連和自己的政黨商量都沒有,只有和國防部長同謀。但看來軍隊也沒有完全聽他的。

戒嚴又立刻解嚴,看似鬧劇一場,卻讓人捏一把冷汗。並不好笑,也不該嘲笑。

台灣千萬不要出現這種場景!




動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