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0日 星期五

東石遊記

昨天和父親陪回台渡假的表兄去東石探訪朋友。在東石近年新築的「東石漁人碼頭」小逛一下後,就直奔餐廳,享受表兄所想念的台灣美味海鮮。


主人是姑丈早年的藥局生,和姑姑一家親如家人,至今談起「先生、先生娘」仍感念不已。姑姑年初去世,他說,前後那幾天不斷作夢,都是回到在當藥局生的日子,在診所中忙碌,醒來不斷懷念「先生」和「先生娘」,沒想到竟然上次回來身體看起來很好的「先生娘」,竟然已經離去。他不斷說當年姑姑、姑丈如何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般疼愛,當他不得不返家撐起扶養弟妹重任時,雙方多麼不捨。


返鄉創業四十多年後,前藥局生現在是幸福滿足的大家長,給每個子女買了房地產,活躍於地方社團、宗親會等,卻仍習慣於每天僤懇工作,生活還是相當樸實。在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遠漁村,他的醫藥知識幫助人減少病苦,也為自己帶來一些收入。積了一點錢,就投資買土地、買房地產,把孩子送到大都市就學,辛勤幾年後,果然建立起殷實的家業來。兒孫成群,都在台北,老家長卻還離不開多年交陪的鄉親,遲遲不願搬去和子女同住。


他讓我想起一位好友的父親,也是海口這方向的人,辛苦做生意賺錢,要他的子女別再過這種苦日子,他也是買地買房來保值,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逼他們考公務人員或當老師。好友曾經很氣父親的專制,但是現在能過著安穩的生活,還是不得不感謝父親的強迫。

聽到這類白手起家的奮鬥故事,好像看到他背後有一長列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人們,踏著同樣的步伐跨越歷史。

在地人作東,點的菜當然棒。美味的「本島鯽仔」,燒得連骨頭都酥爛;東石產的蚵仔炒麵線;難得吃到的西施舌,炒時加了甘香的破布子;鮮蝦及大沙公、鮢郭魚湯等等,擺了一桌,吃都吃不完。

東石是位於朴子溪出海口的小漁港,和外傘頂洲遙遙相望。這裡主要出產蚵仔,整條朴子溪到外海都是蚵田。縣政府最近將港口附近整理後,模仿淡水的漁人碼頭,設立觀光漁市和海堤步道。每次來都是空蕩蕩的,除了少數釣客之外,沒有什麼遊人,但聽說週末遊客相當多。

堤岸步道使用蚵殼做裝飾,草地上也用蚵殼、漂流木、漁網等做裝置藝術,挺不錯的構想,但是整體看起來仍缺乏特色。

這樣整理之後,原來海岸線上的動植物全不見了。這是最可惜的地方。

2006年6月29日 星期四

推薦一部有關柯旗化的電影

柯旗化是誰?最容易講的,就是:《新英文法》的作者。這本極受歡迎歷久不衰的參考書,造福無數學子。但是柯旗化的政治犯身分,卻是在近年才逐漸廣為人知。

坐非常冤枉的政治牢長達十七年,在台灣逐漸民主化的過程中,他並未將苦牢歲月轉換成政治資本,而是埋首從事文化工作。一輩子剛強正直,令人欽佩。

那天才和住高雄的朋友談起柯旗化。朋友說,柯老師受過那麼多冤屈,卻表現得如此平靜無怨,心胸寬廣得令人難解,而令她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柯太太蔡阿李女士,她是那麼優雅高貴,感覺上最配用來形容她的,是和平、溫柔、慈愛。丈夫在牢中,要自己拉拔子女長大,丈夫出了監牢,得照顧身體已嚴重走下坡的他,而且長期要面對人們對政治犯家屬的恐懼和輕視。

我不知道阿斌怎樣以83分鐘來呈現這兩位長輩的生命,但鐵定是精采、會令人感動的。

在這裡,想抄一首柯旗化的詩,讓大家了解這是怎樣的一個人。這首詩是附於其自傳《台灣監獄島》的序文中的〈今天仍然活著〉。

今天仍活著

生於斯

長於斯

可是有一天早晨醒來

卻發現地圖已經變色

從此身不由己

奴隸不得發怒

口已被奪去

人被迫在地上爬

倨傲的奴隸主

侮蔑的言辭戳著胸口時

我們只是默默忍受著

雙眼不禁濕潤

但絕不讓眼淚滾落

總有一天

總有一天會獲得自由

天天這樣告訴自己

就這樣我們今天仍然活著

含著眼淚

今天仍繼續活著

******************************************************

從網路上認識柯旗化──

曹欽榮:柯旗化,台灣人文主義者的典範

蔡坤守:柯旗化與白色恐佈

Wikipedia上的柯旗化資料

2006年6月28日 星期三

老師過生日

老師身邊是他俊秀的兒子,這個漂亮的男孩,熱愛慢跑,參加過很多馬拉松賽,最近打算騎自行車環島旅行。

在學生的環繞與祝福下,老師露出可愛的笑容。大家也很開心。

好像已經連續三年,都是買「深藍咖啡館」的法式千層餅當生日蛋糕。端出這好吃得令人差點把舌頭都吞進去的千層餅,就到了聚會的最高潮。

今年沒聽到老師許什麼願,倒是席間一再說很想退休了。

能體會老師疲憊的心情,但是以學術生命來說,還不到六十歲,正是應該領導這塊專業領域的世代。人文研究,畢竟不能只靠年輕人的創意大膽,不該只有新理論的引進。如果不知道學習前輩們如何一步步築起結實基礎、一鋤鋤開闢出道路,那就糟透了。

祝福老師,也祝福所有同門的學長學姊學弟學妹,對未來抱著希望,快樂勇敢前進。

2006年6月26日 星期一

敬虔樸實的台美人

阿姨一家移民美國算來近三十年了,和許多移民家庭一樣,為了在新環境立足而經歷相當艱辛的過程。在台灣時,姨丈任職於公家單位,阿姨在中學教書,生活很單純。移民之後,原本的學經歷全派不上用場,他們試著投資做生意,後來開了一家賣雜貨的小店,每天工作十分勞累,生活非常節儉,不斷努力開源節流。阿姨後來做炒麵、做三明治來賣,很受歡迎。他們也曾遭搶、遭騙,咬著牙關撐過難關,省吃儉用, 把孩子栽培長大,讀完大學,各自成家立業。

幾年前,姨丈決定退休,把店盤掉,買下一幢附有大院子的老屋,開始享受畢生勞碌的成果。

雖說要享受退休生活,但是他們仍然非常樸實、節儉,很像台灣鄉下的老人家。他們在院子裡種滿各式蔬菜水果,姨丈擁有一艘船,不時出海去釣魚,兩三個大冰櫃中滿滿都是魚。他們很少買新衣新鞋,從不上館子,姨丈竟然一雙皮鞋穿了二十多年,因為只有上教堂時才穿。

說到教堂,這個家庭的社交圈最主要就是一同移民的親戚(姨丈的兄弟姊妹)和教會的朋友。姨丈家原本就是敬虔的長老教會信徒,在美國艱辛而單純的生活環境,加強了家族的內聚力,也加強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我的表弟妹們就在這種敬虔的信仰態度、保守的道德倫理觀、樸實節儉的生活習慣中成長。

大表妹嫁給同是台美人的教會友人,已有四個孩子,她採取Home School的方式在家教育,這是很多敬虔派的基督徒所採用的方式,因為怕學校教育會教孩子太多不該知道的東西,也怕孩子在學校跟其他孩子學壞了。

小表妹嫁的是大學裡認識的猶太裔基督徒,他一直到中學都在Home School,敬虔保守,一心想成為宣教師,正在接受訓練。他們也已經有兩個寶寶了。

表弟娶的是菲律賓裔的女孩。住得離父母不遠,時常和他爸爸一起去釣魚,父子間每天通電話,話題都是魚。

 

 

看著這些樸實敬虔的台美人,覺得他們好像活在某種時空膠囊中,驚訝於他們似乎都不受快速變遷的文化和價值觀感染。喜歡他們的善良、友愛、真誠,欽佩他們對傳統價值的堅持,但不覺得想要將自己的生活和他們交換。

大約三十年前,父親也曾動念移民美國。他的哥哥在那裡已建立自己的事業,並幫助其他手足辦綠卡,他相當鼓勵這位小弟弟也辦辦看,但是母親一點興趣也沒有,我們也對巨大的改變感到恐懼,最後沒有辦成。

父親是嚮往「美國夢」的,特別在那威權統治的時代,言論比較真誠時就可能成為情治單位監視的目標,一個自由的國度,吸引力真是大。姨丈一家也是懷抱追求自由獨立的夢想,走上移民之路。

我的表弟妹的確是在一個比較安定、自由的社會中成長,但是他們卻對多元文化沒有太大興趣,過著單純幸福的生活。我們經歷了近三十年台灣社會的劇烈變化,體會到威權統治下的苦悶,經歷著民主化過程中種種喜悅與創痛;我們每年遊賞台灣好山好水,也眼見大地河流如何遭到嚴重污染及破壞。這不是一個理想社會,不是自由夢土,但是經歷這些,卻讓我們對人、對事、對社會文化,有了更多元的理解,有了更多的好奇。越來越覺得這些經驗是寶貴的,而台灣在混亂中所呈現的生命力,真的很難在別的社會中發現。

我愛我在美國的家人。不過,真的深深感到,台美人和台灣人,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啊。

 

爹爹在美國拍了很多不錯的照片,有興趣者請到這裡去欣賞。

 

2006年6月24日 星期六

竹筏港坐竹茷

竹筏由大眾廟前的水閘附近出發。會先經過海堡橋。往前不遠,有疑似海堡遺跡的磚牆出土。考古工作還在進行。

再往前,兩旁密生著紅樹,大部分是海茄苳,雜生著欖李和五梨跤(有人認為這些不是五梨跤而是長柱紅樹)。還有幾棵黃槿,時見落花漂過。

竹筏港

紅樹林越生越密,竹筏進入綠色隧道中。因為是漲潮時間,頭頂隨時可能撞到樹枝。

竹筏港

一隻高蹺鴴在我們頭頂上尖聲高叫,很可能是築巢於附近,很緊張吧。

穿過隧道不久,就到了另一處水閘。這裡是清代的釐金局遺址。目前水道只能到達這裡。竹筏在此掉頭。

整個行程中,解說員盡職地說明這條水道的歷史、生態。沿著水邊許多植物都在開花。海茄苳開小小的黃花、欖李是小白花,還有很香的台灣海桐,一球球開得很熱鬧。

我們看到一隻翠鳥飛過水面,以及許多個頭很大的蜻蜓,有紅的,有藍的。

要離開這綠色隧道,還真依依不捨。

再見!再見!

四草大眾廟竹筏港

2006年6月23日 星期五

轉型正義期正義研討會

真相靠自己─以林宅血案和陳文成事件調查報告為例─
 
轉型期正義研討會暨陳文成博士逝世25周年祭

前半世紀的台灣,是黑字寫在黑紙上,謊言充斥,看不到真相。從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林宅血案和陳文成命案,成千上萬人遭害受難,至今加害者未曾現身,兇手未曾指認,社會共同記憶未曾形成,只留下被遮蔽遭扭曲的歷史。
米娜麥克案」是當代拉丁美洲人權史上最著名的案例,我們敬邀來自瓜地馬拉的米娜麥克基金會主席海倫麥克女士,為我們帶來她14年緝兇,追求正義的經驗和啟示。

10:00~10:10  主持人劉祥仁董事致詞
10:10~10:40  專題演講─邱晃泉:台灣轉型期正義的實然與應然
10:40~11:00  主持人介紹專題演講者Helen Mack女士
11:00~1200   專題演講─Helen Mack女士:瓜地馬拉「米娜麥克案」的啟示
12:00~01:00  休息‧用餐
01:00~01:30  主持人吳乃德教授報告:我們為什麼要追求歷史正義?
01:30~02:30  梁秋虹‧陳麗貴:林宅血案調查報告
02:30~03:30  黃怡‧林世煜:陳文成事件調查報告
03:30~04:00  綜合討論
04:00~04:10  第16屆陳文成統計科學獎學金頒獎

<另請參考刊於鯨魚網站的資料

蚵嗲、蕃薯炸

在台南生活幾年,最愛跑的地方就是四草、七股。看海、看鳥、看荒涼廣闊的海岸,享受天清地闊的自由。

一次遊蕩中,不經意發現好吃又便宜的蚵嗲。位於七股龍山宮旁邊,一個小小的食攤。看來並非做觀光客生意,而是當地人喜歡的小店。

冬天吹海風吹得很冷時,買一個蚵嗲捧在手裡吃,真是享受極了!夏天吃蚵嗲,則可配上一杯仙草或愛玉,爽快得很。

這蚵嗲內容有不少蚵仔,埋藏在同樣新鮮美味的高麗菜、蔥珠中。不必沾醬,味道就很夠。沾上台南風味的甜醬,別有風味。

這個小攤更吸引人的是大片的蕃薯炸。皮脆脆的,紅薯香甜中帶鹹味,灑上梅子粉,十分好吃。

前幾天經過時,奢侈地叫了一份蝦子來吃,新鮮極了,真是美味。

以前還在這裡吃過鹽水吳郭魚,味道真的很贊。

這裡也供應生蚵さしみ,有機會想試試。七股的蚵仔產於潟湖,肥大鮮美,很棒的。

龍山村就在著名的七股鹽山附近,有機會經過七股的朋友,可以拜訪一下這個漁村,享受一下當地美食。

2006年6月20日 星期二

許一道春天的彩虹!頌音2006夏演

我所參加的頌音合唱團,6月23日(禮拜五)晚上7:30將在台南神學院頌音堂(台南市青年路360號)舉行夏季演唱會,歡迎來聽。

這次演唱會的主題曲〈許一道春天的彩虹〉,由指揮萬益嘉作曲、他太太萬淑娟作詞,是四月間為了爭取口埤國小不要廢校的行動而寫的歌。四月十六日在口埤國小聽幾位小朋友用清脆純美的聲音唱這首歌,眼淚流個不停。我們大概無法唱得像孩子們那樣感人,但還是會很動人的。

頌音合唱團是一個小規模、高水準的合唱團,目前的指揮Edgar Macapili(萬益嘉)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菲律賓人,成為台灣女婿已十多年,很多人都說他比台灣人更愛台灣。

此次演出內容仍循以往的風格,以民謠和聖歌為主。萬益嘉編曲的有:〈天光〉(古秀如、李坤城作詞,黃國倫作曲)、〈曝鹽〉(鄭智仁作曲,這次是新編曲首演),親自作曲的有:〈許一道春天的彩虹〉、〈上帝愛月亮〉(西拉雅語)。

票價一律200元。現場可買票。預購可至新樓書房(台南市青年路334號),或與我連繫。

初夏的海‧紅毛港

高字塔前是看船隻出入的好地點,因為高字塔正是指揮進出的信號台,正對面在旗津還有另外一座同樣的建築。從小在高雄長大又擔任記者的朋友,在這悠閒晃蕩的周末早上,才突然發現原來高字塔有兩座!

高字塔

這是整理成高字塔文化園區的南高字塔,位於紅毛港。

遠洋漁船進港

從紅毛港眺望旗津的北高字塔。前面白色的新信號台上亮出'I'字,表示有船正要入港。前面這艘船,據說是遠洋漁船。

眼前是整排的貨櫃起降架,有幾個地方正忙碌地卸下大貨輪上的貨櫃。你會覺得看著台灣經濟的脈搏在你面前跳動著。但是轉一個方向望向岸邊,卻是荒涼的鄉村景象。紅毛港渡輪站,建築很新,卻因使用者稀少而顯得荒涼。高字塔文化園區,設施還新新的,周圍整理得很不錯,但經營團隊因收益不豐早已撤離。彎進紅毛港聚落,許多房舍早已人去樓空,噴上紅漆記號註明「可拆」,那種蕭條感十分詭異。

我們是經過紅毛港來到高字塔邊的。又窄又長的街道兩旁,有很多古早味的建築。這是由於紅毛港被劃為高雄港貨櫃碼頭用地,限建三十年、遷村問題一直無法解決造成的。謝長廷擔任市長期間,將解決紅毛港遷村問題列為重要施政目標,去年遷村經費預算在立院通過,延宕多年的遷村工作總算開始啟動,紅毛港也正式步上廢村之路。

經過紅毛港兩、三次,但是一直沒有時間也去拍村中的情景,也從未從頭走到尾。這次也是匆匆走過,聚落之大遠遠超過我的想像。回來一查才發現,紅毛港可是包含了五個里、總人口數超過二萬人的大漁村。

既然遷村作業已經啟動,可能下次再來時,紅毛港已經消失。這個繁榮了三、四百年,將被吞沒於國際商港的貨櫃堆中。

奔赴港外的拖船

在高字塔附近閒坐看海時,有一隊觀光客來到,解說人員介紹港區的種種常識,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解說人員說,操作貨櫃起降機的熟手月薪三十萬起跳,平均28秒就可吊好一個貨櫃。領港人的薪水更高,月薪五十萬元以上。

他問大家許多貨船為何在港外排隊?有人說:「塞車。」他說:「對!」貨船一進港就要收錢,所以很多船都等自己的碼頭確實空出來了才入港。正說著,忽見有港務局的船和三艘拖船快速奔赴港外,他說可能在港口入口處那艘船失去動力,這些拖船是要去推它進來的。

今年一月我和另外幾位朋友也到紅毛港看海,那次就看到貨船忙碌進出的情景,十分有趣。下面這張就是上次拍的。

大船入港

1967年建來作為信號台的高字塔被當做文化財保存了下來,說是要作為保存紅毛港歷史資料的地方,但是似乎很難成為一個吸引觀光客的地方。離市區太遠,又要穿過可怕的重工業區,當紅毛港遷村、此地成為貨櫃碼頭時,這裡的吸引力一定更小了。

不過,對喜歡看大船的孩子來說,這真的是很好玩的地方。值得一遊。

延伸閱讀:

高雄紅毛港聚落的滄海桑田

2006年6月17日 星期六

雲在屋簷下

玩著今天所見之雲,心裡浮現以上無聊想法。

雲當然不可能在屋簷下。那框框是攝影者為了趣味而取的景。你要把雲擺在遼闊的海面,還是要關起來,隨在你。

孫悟空乘雲,而非乘坐其他仙人常乘坐的具相動物:仙鶴、老虎、青牛等等,是取其靈動變幻的能力與不受拘限的特質,正可反應出孫悟空的性格吧。

一個筋斗雲,飛到天邊海角去,真是飆風少年的始祖啊。

從暴雨不斷變為豔陽高照酷熱不堪,這兩個禮拜倒是好幾次觀賞到變化多端的雲彩秀。特別喜愛那些像城堡、石柱般的大堆白雲,看起來好像結結實實的,其實是一堆不斷變化的水氣,聚散無常,不斷出現新風貌,一切都稍縱即逝。

抬頭看雲,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與人的渺小。人必須在屋簷下低頭,但屋簷下的雲不過從這門飄進來從那窗飄出去。雲是自由不羈的。可惜人不能。

2006年6月12日 星期一

高俊明牧師得金曲獎

高俊明牧師所作的〈莿帕互火燒〉,作於1982,當時原本身為長老教會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因美麗島事件後捲入藏匿施明德案而坐牢,成為世界矚目的良心犯。這首詩是為「世界歸正教會聯盟大會」而作,闡釋基督教加爾文宗「焚而不燬」的精神,同時也是寫給當時處於政治壓迫下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激勵大家在困境中勿失信心:

收錄於《世紀新聖詩》的版本(台語):

莿帕互火燒,燒到真厲害;總是無燒去,猶原的(the)倚在。
莿帕互火燒,總是無燒去;聖徒受苦楚,猶原無餒(loe2)志。
炎火(iam7-he2)一下過,因(in)就閣發芽,春天一下到,因(in)就閣開花。
莿帕互火燒,總是無燒去;教會受迫害,反轉愈(na2)興起
咱著愛勇敢(iong2-kam2),為主來精進(cheng-chin3),
苦難若(na7)愈(ju2)大,咱著愈(na2)堅信(kian-sin3)。

我的翻譯(為幫助不諳台語的朋友了解):

荊棘火中燒,燒得真利害;但是燒不去,依然穩站立。

荊棘火中燒,但是燒不去;聖徒受苦楚,依然不氣餒。

烈火一過,它們就再發芽;春天一來,它們就再開花。

荊棘火中燒,但是燒不去;教會受迫害,反而愈興起。

我們要勇敢,為主來精進;苦難若愈大,我們愈堅信。

關於這首歌,Arkun寫過一點感想

這並不是一首新的歌,很多人為之譜曲,但現在流傳最廣的,是駱維道牧師於1985年以台灣傳統「哭調仔」譜的曲(1993年修訂,並編成合唱曲)。

收錄這首歌曲的福爾摩沙合唱團《源》專輯,內容就是駱維道合唱作品集。《源》也得到金曲獎的「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古典音樂專輯獎。

駱維道牧師這次獲得最佳作曲人提名,未能得獎實在是很可惜,因為這張專輯的重點是駱維道啊。

找到一篇駱維道牧師的專訪,作者是台南藝大一年級的學生,做得真不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於金曲獎的一些感想:

金曲獎非流行音樂的項目,或是流行音樂項目中比較非主流的人士,即使得獎好像也少為人知。一般媒體都大幅報導流行樂手,甚至也只集中在少數暢銷歌手。頒獎典禮上,頒獎人和主持人可以長時間進行無聊無關音樂的談話,得獎人講兩句話就被「哈利路亞」趕下台,真的是好氣人啊!看到胡德夫第一次上台領作詞人獎時,才開口就被趕,氣得真想砸電視!領獎領得如此屈辱,若是我一定當場發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駱維道牧師的作品不好唱、不好詮釋,但是一位朋友形容說:「足深緣」(台語,很難翻譯,勉強可說是雋永、越陳越香)。初步接觸不易一下子愛上,但一旦掌握到他音樂的味道,會很喜歡。他努力在音樂上表現出「台灣性」,其用心與成果都十分值得贊佩。

這張《源》專輯,可說是接觸駱維道音樂的敲門磚。由號稱全台灣最好的合唱團來演唱,錄音品質和歌詞解說都做得相當不錯。歌詞還有英文翻譯。

尋家

較年長的這位教授,大本營雖在美國,但是幾乎每年都回台灣,四處演講,著作豐富,名氣響叮噹。他自認為極愛台灣,常喊著:「台灣人要覺醒」!然而,從1970年代至今,所講的內容都差不多。呼籲台灣人要為獨立而打拼,要有決心,要團結。這些口號並不是不對,問題是提法實在太空洞。

台灣近年的變化很大,在我的認知裡,儘管民主之路仍然顛簸難行,但是威權高壓的時代已成過去,將自己的陣營絕對正義化、把政見不同者視為惡者,無助於後威權時代的民主進程。可是這位自命為台灣人指導者的神學教授,對台灣現實政治的分析是那麼簡化、那麼情感取向,那麼二元對立的思維,感覺還完全活在過去,實在看不出他的先知性何在。

在缺乏政論名嘴的時代 ,他的言論或許對一些人還有啟發性,可以激出人們愛國之心。現在的台灣幾乎所有的人天天都在上政治課,每天從電視上聽著從專家到政客到媒體人到平凡老百姓的政治言論,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鍛鍊出自己的政治判斷力,也養成某種政談品味。和電視名嘴相形之下,這位久居美國的大牧師的政談可能就很索然無味,其見解與談鋒甚至比不上市井買賣時聊開來的論辯內容。

身在美國的大牧師如何了解台灣呢?據他描述,主要也是透過電視啦!在美國的台灣人實在關心台灣,給了台灣電視台賺錢機會,很多人裝衛星天線來收看台灣的電視,和在台灣的人一樣一邊看電視一邊罵,但是不看又覺得心不安。這位大牧師就是其中之一,口口聲聲要人不要被電視左右,可是看了那麼多之後,多少還是都受到影響,因而對台灣當前政局感到憂心不已。有些人以為身在國外的人視野一定比較遼闊,是否真是如此,恐怕還是看他的「視野」如何,根據哪些資訊做判斷吧。

演講告一段落,有位地方教會牧師問:「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找出一條活路?」大牧師回答說:「組織起來就有力量。」可是要如何組織?又組織起來要做什麼?大牧師強調應有戰鬥意識、批評和解共生是死路一條。但是到底「台灣人民」(一個被用得極浮濫而無清楚定義的詞)是要和誰戰啊?要如何戰啊?敵人是泛藍勢力?中國?還是如許多台派陣營人士的論調把泛藍和中國當局視為合而為一的敵人?讓台灣民主無法順利前進的,只是某個陣營的錯嗎?「我方」(順著其演講的內容而來)難道不需要深刻自我檢討反省?「台灣人民」難道不需要先對我們所選出來的領袖做批判、施壓力要求改革?這種政治見解,真能為台灣帶來活路嗎?越聽越失望。

問問題的地方教會牧師是個熱情直率而有行動力的人,他說既然大牧師也認為電視是亂源之一,他已採取行動拒看有線電視、退掉租約,他建議大牧師登高一呼組織一個拒看有線電視(他是說「拒看第四台」)的運動,讓這些存心把台灣搞亂的人搞不起來。但是大牧師並不打算做這樣的事。他是美國人呀!他只要當啟蒙者,告訴這些傻老百姓該如何想(連如何做都不說,或說不出來的)。何況,台灣的電視是他重要的情資來源,怎可能真的拒看?

為什麼我們會在這裡聽一位長期不在台灣生活的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愛台灣?這種荒謬的戲碼還能上演個三、四十年不衰,真服了這個又長又老的次文化團體。

我也不懂,既是被公認為有創見的神學家,為何未能把做學問的方法用在解讀政治局勢上,竟落入無意義的老生常談中。不然就真的跳下來當革命家,如他所說的「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成立一支人雖少但有真正戰鬥力的「基甸之軍」,為建國的理想做點實質的工作。

這麼多年來聽這些大師空談,真的已經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了。

****************************************

另外一位旅美學者牧師,其實對台灣處境有相當銳利的看法、頗能超脫台灣媒體的限制(因為他並不看台灣的電視),但是他自承所能關心的只有自己工作範圍接觸到的人群,目前就是在美國的台灣人社群。他演講的題目是有關「尋找可居之屋」,講述自己如何與在美國的台灣人(他所牧養的對象)一起建立認同,如何追尋信仰。

在此並不想整理其演講內容,只想挑幾點覺得值得學習並進一步發展個觀念:

1.脫離「殖民」神學來參與「道成肉身」的神學(脫歐美中心、從各個社會文化的實境出發做神學)。模仿基督並非模仿神學。

2.文化並非只存在於過去,文化不僅是傳統。堅持傳統而無視於現實中的多元文化社會,不一定對族群文化發展有利。(這主要在談美國的移民社群處境,但在全球化衝擊下,台灣也有類似問題)。

3.Blogging神學:神學不再只是專家的事,所有的人都能參與,互相教導,互相學習。

4.牧師其實不能給答案,只能和會友一起學習。牧師的任務是提供線索與方法,幫助人在不易分辨的情境中去做判斷、去找出是非對錯。

其實這位牧師所談的也都不是什麼驚人之語,但是這些看起來簡單的原則,值得一提再提,這是一位自由派神學家的立場陳述,也是有民主精神的文化反省。他從自身經驗與自我反省出發,態度誠懇可親,在短短的演講中,讓我感到如沐春風。

做為一個台灣土著,我並不能真正體會這些長期旅居國外的台灣人對故鄉的感情與期待。我知道很多人心中有理想化的「永遠的故鄉」,但這故鄉意識過分理想化時,也會變得沉重不堪且脫離現實。對台美人第二代而言,父母對故鄉的眷戀可能只是他們另一種壓力源,但也可能滋養了他們的文化深度與社會適應力,這其實要看父母的愛鄉之情到底是僵化不實際的夢,還是真正付出關懷並與時俱進。

這位牧師在演講中並沒有分析台灣當前局勢,也沒有要大家非做什麼不可,但是他的態度給我很多啟發。其實無論在哪裡、在什麼樣的時代,需要的都是:認真務實地盡自己的本分、以關懷及尊重的態度來與周邊的人相處、敏銳體察社會變遷給人帶來的困擾、對不公義現象夠敏感且願意為公義而付出。

我在這位牧師身上看到一種開放的精神。不自以為權威,但願意為所主張的真理而辯護;時時反省自己的出發點與限制,不抓住一套東西就一輩子靠它;對共同的人性有所了解,不把善惡對立套在兩個人或兩群人上,認知善惡對決乃不斷在每個人身上演出。我是欣賞這種生命態度的。

****************************************

寫下這些,純粹只是個人的心得感受。故意不寫出這兩位大師的名字,也是因為這些感受相當主觀,相當個人,不是故意要批評什麼人。不想引起針對兩位大師的思想或主張的論辯。如果想討論,請針對我的看法就好。

2006年6月11日 星期日

在地人的早餐─羅山米糕

這家位於嘉義市成仁街的羅山米糕,到底已經開了多久我不知道,好像從小時候就一直吃到現在。原本活力充沛的老闆娘幾年前開始生病,腳不方便,但仍然親自照管一切。她兒子漸漸頂了起來,擔負主要的工作。娶來一位外籍太太(可能來自越南吧),很快就生了個可愛的小寶寶。這位外籍太太幫著做生意,起先語言不通,常弄不清客人的要求,老闆娘經常對她露出不耐煩不滿意的表情,但今天去,發現她不但國語已經相當流利,而且做事敏捷有條理,店裡有她,大大改善以往客人不斷湧入、老闆卻不知如何照順序來應對的情況。某種程度,她已經逐漸取代老老闆娘,成為這間店的真正運轉中樞。說真的,實在很佩服。

羅山米糕的特色在於簡單、清淡。長糯米略加豬油蒸熟,盛出一碗在上面澆點魯肉汁。這魯肉也很簡單,就只有肉和調味料,沒有蔥頭、蝦米什麼的,感覺不油膩。一碗結結實實的,只要二十元。份量比另外一家非常好吃的鹹米糕(文化路上,晚上六點半以後才吃得到)要多三分之一以上。最好玩的是一直都使用竹子製造的叉子,這種竹叉小時候常見,現在除了這家店好像都找不到了。

或許因為下雨,今天特別饞。平日只點一份米糕,再討免費的柴魚湯喝(不知道柴魚湯是否是嘉義小吃的特色,米糕、春餅、炒鱔魚麵等,都配柴魚湯吃),今天卻多點了碗粿和羅蔔湯。我不特別喜歡碗粿,但羅山米糕的碗粿質地細緻、特別柔軟可口。要買碗粿,老闆娘還會問要精肉的、半成肥的還是肥肉較多的,相當複雜。碗粿是用一根像冰淇淋匙的竹棒子吃的,這在其他地方也沒見過。

不過,叫這麼多,實在是太貪心了,險險吃不了。這樣豐盛的早午餐(是滴,我兩餐一起吃了),只要台幣55元。

補充一句。吃米糕一定要加蒜泥,那滋味真是棒到沒話說。照片中那兩桶蒜泥已經空空空,是為證明。

又,小時候遠足,有時媽咪會給我們買一份羅山米糕當午餐。平常吃不到(父母覺得常吃這類東西營養不夠均衡),所以覺得特別幸福。全家出遊,也常帶米糕當Picnic要角。所以這米糕在記憶中和愉快的日子總是連在一起的。

2006年6月8日 星期四

一齣有關歌仔戲史的紀錄片

一段不被傳述的歷史!一些你不曾知道的故事!
     紀念台語片五十周年
【從歌仔戲到電影-台灣第一娛樂王國的興盛與衰微】
《消失的王國-拱樂社》紀錄片特映活動

在歷經六年的調查研究、拍攝、影像檔案的蒐集與編輯終於完整呈現一個消失的三十年王國歷史。
 
影片簡介:主要以雲林縣麥寮鄉人陳澄三先生所創立的「拱樂社」為對象,探索「拱樂社」在整個臺灣文化歷史洪流中所代表的意義,同時牽引出歌仔戲自身的生滅榮枯。以「拱樂社」的興盛與解體,反映歌仔戲在面對社會環境改變所造成的衝擊,並顯現出臺灣社會的變遷與消長。拱樂社的史料記述可謂為光復後臺灣歌仔戲史的記錄,亦是一段台語片開啟史蹟的記錄,更是一頁臺灣庶民生活娛樂史。
 
 
 
映演場次
      
2006.6.16 (五) 下午2:00 ~5:00  紅樓劇場
紀念台語片五十周年短片暨現場舞台演出、《消失的王國-拱樂社》影片放映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10號  (西門町,近捷運站出口)
電話:(02)2311-9380  憑邀請函入場!
索取邀請函請洽:游小姐0955-696-398   thelostkingdom2006@yahoo.com
2006.6.16~6.30  拱樂社影像故事展
地點:紅樓劇場一樓多寶格處
製作協助:紅樓劇場
2006.6.16 (五)  晚上6:30 ~10:00  誠品敦南店B2
專題座談:【從歌仔戲與電影的偶遇談起】(含影片放映與映後座談)
地址: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
洽詢電話:(02)2775-5977
與談人:陳儒修(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教授)
邱貴芬(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齊隆壬(世新大學廣電系系主任)
    免費入場,自由參加!
 
2006.6.17 (六)  下午1:30~4:00  國家電影資料館
《消失的王國-拱樂社》影片放映
地址:北市青島東路7號4樓
洽詢電話:(02)2392-4243
免費預約,預約電子帳戶:admin@ctfa.org.tw
 
巡迴映演資訊         --以下場次皆免費入場--
桃園場次:
2006.7.9 (日) 下午3:00~5:00   大溪藝文之家
地址:桃園縣大溪鎮普濟路21-3號
洽詢電話:(03)3886-461  聯絡人:謝主任
網址:http://www.dsartvilla.com.tw/
※導演映後座談
 
台中場次:
2006.7.1 (六) 晚上6:30 ~9:00  20號倉庫21號實驗劇場
地址:台中市復興路4段37巷6-6號
洽詢電話: (04)2220-9972
※導演映後座談
2006.7.1(六) 下午2:00 ~4:30  沙鹿鎮公所/沙鹿電影藝術館
地址 :台中縣沙鹿鎮鎮南路2段488號
洽詢電話:(04)2663-4603
網址:http://www.library_shalu.tcc.edu.tw/


雲林場次:
2006.6.24 (六) 晚上7:00 ~9:30  麥寮拱範宮
地址:麥寮鄉麥豐村中正路3號    
洽詢電話:(05)693-2033
※導演映後座談
2006.7.8 (六)  晚上7:00 ~9:30  虎尾同心公園(虎尾糖廠對面)
地址:雲林縣虎尾鎮安慶里中山路2號
洽詢電話:(05)693-0320
※導演映後座談
2006.7.22 (六)  晚上7:00 ~9:30  雲林縣政府文化局
地址: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3段310號
洽詢電話:(05)532-7613
個場查詢電話:(05)698-3947   0952-201398 聯絡人:台西藝術協會丁先生
※導演映後座談
 
嘉義場次:
2006.7.12 (三) 晚上7:30 ~10:00  洪雅書房
地址: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嘉基護理中心後方第二間)
洽詢電話:(05)2776-540  0929-536-133 聯絡人:余國信先生
洪雅書房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hungya/
※導演映後座談
 
台南場次:
2006.7.21 (五) 晚上7:00 ~9:30  台南故事影像館(鄭氏家廟)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2段36號
報名專線:(06)221-6656 聯絡人:周芷茹小姐  ※請事先報名,以利準備茶點。
※導演映後座談
 
高雄場次:
2006.6.30 (五)  晚上7:00 ~10:00  豆皮文藝咖啡館
地址:高雄市五福四路131號2樓
洽詢電話:(07)521-2422
豆皮文藝咖啡館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4949719?p=6
※導演映後座談-【從台灣意識&文化產業/與導演面對面聊天】
 
 
花蓮場次:
2006.7.29 (六) 晚上7:00 ~9:30  璞石咖啡館
地址:花蓮市明禮路8號 
洽詢電話:(03)834-5968 蘇小姐
※導演映後座談

2006年6月7日 星期三

060606,6:23pm

唉!台灣哪有什麼好戲。一天到晚歹戲拖棚。

第一家庭的弊案疑雲,原本藉民意與輿論的力量,應該是促進政風改革、強化法治的機會。但是泛藍只想掀起政爭,趁機漁利。馬英九本來還頗有見解,認為該用民意、輿論與法律逼阿扁自動下台,不到一天就軟骨病發作,跟著鷹派搞起罷免來。好,這下子原本很可能逼阿扁改革或下台的綠色選民、原本已有點分崩離析的綠營,又為了鞏固領導中心團結起來了。於是,眼見改革的契機又要在藍綠惡鬥中消失。

歹戲!歹戲!沒創意。

另一齣爛戲,是台灣日報的停刊(目前是說經營團隊重整,暫時停刊到10日,但若沒有新的老闆接手,就真的停刊了)。意料中事,偏偏歹戲拖棚到這種程度。

一位在台日工作的朋友說,他們已經六個月都沒領到薪水,一次又一次相信老闆的承諾,努力相挺,只因為不忍見到台灣本土媒體力量的潰散,總認為還可以做點什麼。

好,經營權打算轉移,員工卻沒有任何保障,資方所積欠的薪資也可能隨經營權轉移而討不回。

發不出薪水,又不宣佈停刊,從頭到尾報社資方似乎就不把員工權益當一回事。

打著本土意識招牌的媒體,卻是以擺爛的方式處理歇業問題,這對台灣本土力量的斲傷,可能不下於總統周邊的特權貪腐。

這兩齣爛戲,曝露出台灣人的嚴重缺陷:短視近利、一切向錢看、自私不顧大局、對他人痛苦麻木卻又非常自憐、「愛台灣」及「行公義」只用來當口號耍弄、「吃人夠夠」.......,若不能改變,只有繼續為奴了。

關於台灣日報停刊及員工權益的報導:

台日欠薪暫不適用大量解雇法

媒改社與記協支援台日員工爭取權益

南部硬梆梆:

《台灣日報》停刊、中信集團不理鯨迷…等事件的關鍵定理!

幾篇時局評論好文及討論:

山農木屋:

南朝士風何以致此?──民進黨執政六周年哀語

須得辯證批判的本土意識

Picton:

台灣駙馬現象

2006年6月5日 星期一

紅磚

喜歡紅磚。喜歡紅磚在雨天洗得顏色變深、在太陽下閃著光彩。喜歡綠色的樹或草和紅磚的搭配。喜歡看見田間一幢紅磚老屋,那是心目中最台灣味的風景。

小時候好像處處都撿得到磚頭。辦家家酒時,把磚頭磨出紅色粉末,用紙包起來,當做神奇的藥粉。

在海邊撿過被海水磨得圓圓的小磚塊,和貝殼及各色石頭放在一起,看起來好像本來就是一家人。

我最早住的地方,是一棟古老的紅磚洋樓。在潮濕天氣中處處長苔蘚,角落中發出霉味。但是那映入眼裡的紅,可能從此生根在記憶中,和父母溫暖懷抱的感覺密不可分。

如果再也看不到紅磚蓋的房子,我就沒了故鄉,找不到家。

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大山小山齊歌唱

嘉義仁義潭

 

嘉義仁義潭壩

人生要會踩煞車

牧師講道的主題為:「會踩煞車的人生」。所使用的聖經節是:「人不制服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城牆」(箴言25:28)。她把「聖靈降臨節」和「環境主日」的主題放在一起談,提醒大家:要過有節制的生活,不可放任慾望,在人無力自我節制時,聖靈會幫助我們。

講道中,她用騎腳踏車和開車做比喻,她說初學會騎腳踏車時很興奮,越騎越快,才忽然想到不知道怎樣停下車,最後就撞樹了。她說,人生在順境時特別需要留意、不可放縱慾望,如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感覺真好,但若在轉彎處不知道要踩煞車,後果不勘設想。「一輛漂亮的好車,若沒有煞車,有誰敢開?」當她說到這句時,在教堂外面騎著小腳踏車玩的小妹妹突然摔倒了(小車禍,無礙,她馬上又把車子拉起來騎了),像劇場般配合著講道內容,全場不由得笑起來。

很平凡、很淺顯的道理。在這貪腐弊案簡直要擊垮台灣民主成就的時刻,是很好的提醒。不必苛責什麼人,每個人回來問問自己,對於誘惑、對於難以滿足的慾望,你做了什麼?你做不到的是什麼?是否要尋求比你自己更大的力量,幫助你去克制?

2006年6月2日 星期五

坐火車看風景

火車行過嘉南平原

火車行過嘉南平原,是我百看不厭的風景。特別在這田地風貌多變的時節。稻熟遇雨,金黃一片,有些田已經搶收完畢,甚至還有已經插秧的田。

今天選的班次正好人不多,拿起相機開始車內車外亂拍。

可惜濃雲密佈,不久就下起雨來了。

很有趣的是,雨水只打濕一邊的門窗,另一邊卻還是乾乾的。

車過八掌溪,就知道快到家了。

還有一個標記,就是看到南靖糖廠的煙囪。

結果在南靖停了好一陣子,所以順便拍了南靖車站。

因為拍照片、走來走去,才發現自己所坐的是最近新設的「女性專用車廂」,有塊牌子這樣寫:「本車廂為女性專用車廂,男士請至其他車廂乘坐」。這塊牌子下,坐了三個男生。其實不能怪他們,我也是坐上車半個多小時候才突然發現這項台鐵沾沾自喜、女性團體不買帳的新措施

列車長來查票,對這個車廂內男生很多的情況視若無睹。看來這個規定誰也不關心、誰也不遵守。

韓國戒嚴又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