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警總再現,拒絕扭曲事實──
烏來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碑遭強制拆除事件 公開記者會 聲明文
台北縣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
2006年4月6日
自從2月24日,本協會所擁有之高砂義勇隊慰靈紀念碑,橫遭台北縣政府強制拆除,至今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本協會在這段期間裡,承受媒體不實報導,政客污衊,以及公權力粗暴作為,我們一直忍辱負重,尋求解決之道。然而台北縣政府對於我們所提出的改善方案以及協商的誠意,不僅不予理睬,竟然反客為主,意圖「重建」,完全排除本協會的主體性,並且漠視我們原住民族的歷史解釋權。本協會痛心疾首之餘,重新檢視此一事件的發生經過,有著太多不合法與不合理之處,謹在此把我們受到媒體、政客及台北縣政府之迫害經過簡述如下:
一、 中國時報的不實報導
本協會於2月8日舉行慰靈紀念碑的遷移落成典禮,2月9日中國時報C3版曾給予平實肯定語氣之報導。不料2月17日卻以頭條新聞挑起事端,並以大篇幅報導扭曲事實。例如:該報故意隱瞞現場中華民國旗與日本國旗各一面,其餘八面是高砂挺 報團隊的隊旗之事實,說成是「九面日本國旗」,並且誣指我們烏來鄉被日本「佔領」,其餘日文碑文更是意圖性地誤譯,誣指我們的碑文歌頌天皇,還有其他對於歷史人物的捏造不實報導等等,嚴重地扭曲事實。
二、 高金素梅立法委員對祖靈與本會之污蔑
本協會強烈質疑高金素梅委員到底是不是原住民?為何她以中國人民族英雄自居,來迫害我們原住民?如果她是泰雅族人,就應當知道這是我們舉行過儀式召喚祖靈之碑,為何她敢冒犯禁忌,來破壞我們安息在故鄉之祖靈?此外,她對歷史完全無知與外行,為何充當歷史專家,來污指我們的碑文不符史實?
三、 北縣府宛如警總再現,無法無天
而台北縣周錫瑋縣長,則既不察明事件來龍去脈在前,又以完全不附任何法律理由的公文,要求本協會限期拆遷碑文,最後更是以赤裸裸的公權力強制拆除屬於本協會的私有財產的慰靈碑,而且扣留至今仍未歸還。
本協會更無法理解,何以在民主法治國家的台灣,為什麼會發生縣政府能夠違反憲法所保障的人民的表現自由與言論自由,為什麼有權利審查、拆除歷史性碑文,乃至扣留人民私有財產,卻不附上任何理由?
因此,本會鄭重要求:
一、 中國時報公開道歉。
二、 高金素梅委員向烏來鄉高砂義勇隊紀念協會公開道歉。
三、 台北縣政府立即歸還所扣留的碑文,並回復原狀。
本協會因為此事件已經蒙冤多日,自信上述三個要求謙遜而合情合理合法。如中國時報、高金委員以及台北縣政府能立即善意回應我們的要求,則社會幸甚,泰雅爾族幸甚;否則,我們相信台灣社會必有公理,法律及憲法也必將還給我們一個公道。
--------------------------------------------------------------------------
此外,張茂桂教授的聲援文章,將刊登於蘋果日報,先轉載如下:
看見並擁抱共存的悲情與記憶落差
張茂桂(外省臺灣人協會理事長)
過去六十多年來,因為戰爭殘酷、政治壓制、國族政治扭曲,台灣人民所受的精神與軀體的傷害扭曲,彼彼皆是。「外省榮民老兵」、「台籍日本老兵」、「慰安婦阿媽」、「漢生病友」、「二二八家屬」等,都是這個時代共存的悲情與記憶的群體。而其中「高砂義勇隊」(原住民籍日本兵)的遭遇,同樣讓人難過。他們可說在戰爭中犧牲最大的一群。戰死者埋骨於南洋叢林,莫知所終,而倖存者則回到台灣(極少數藏身於叢林),受到無情壓抑並被其他人所徹底遺忘。他們長期閉鎖在「身心靈受創」,失語、不語如同密封的「時空膠囊」般,但在記憶深處他們沒有辦法強迫自己遺忘。
威權時代國民政府懷疑他們,認為他們是日本帝國同路人,缺乏民族國家意識、忠誠有問題,或者認為他們道德有缺陷,須要被感化;而民主的台灣則疏忽他們,「台灣人悲情」歷史中缺乏關於他們存在的論述。至於歷來的日本政府,則一貫地拒絕承認理會,希望能趕快遺忘,讓自己從殖民的罪惡中得以脫身;而他們自己的親人、族人,則時而以他們為恥,時而害怕擁抱他們受創的身體與心靈,避免拖累到自己。
對於這樣因為戰爭、國族立場與歷史變局中,同一塊土地上,同一時間點,因為立場互異而共存的悲情以及記憶,我們經常缺乏認識,甚至因為自身的經驗落差,政治立場而相互仇視對立。
對於「高砂義勇隊紀念碑」拆碑事件,特別是「中國時報」、台北縣政府等一些相關的新聞報導與發言,我們非常不以為然。這是當代的權勢者,基於自己在此時此地的一些政治文化與立場感知,當面對過去被威權與歧視所禁止的情感與記憶,藉由日本民間同情者的聯繫正「出殼」的時刻,不耐煩的上前打斷,訓斥譴責,甚至予以羞辱,這既是多麼的「政治正確」,但卻又是多麼殘酷的行徑。
歷史不應只是成王敗寇的興衰紀錄,更不應被扭曲為當代政治利益服務。面對島嶼並存的複雜生命歷程與記憶的落差,我們「外省台灣人協會」以促進台灣社會多元文化、和平正義的發展為宗旨,希望不同背景經歷的人,都能跨越記憶的斷層,真正承認並瞭解這個社會存有不同的感情與歷史創傷,也願意付出尊重對方的代價,面對並追求社會的和解與正義。
茄苳樹窠之前的相關討論